自從中港合拍片興起後,許多香港導演相繼投向內地觀眾的懷抱,仍然顧及香港人口味的導演則寥寥無幾。
去年從微博得悉,彭浩翔導演也把工作室北移,我當時心想,就連他也抵受不住大陸這個動輒幾千萬甚至幾億元的票房誘惑啊 !
然而,看了《春嬌與志明》(Love in the Buff)後,我終於放下心頭大石,明白到彭導遷移內地,只會讓他更了解大陸的文化, 然後把不同的中港地道風味融合在一起,令到創作門兒更廣闊,笑料更包羅萬象,拍攝場景有更多好選擇。
是他令我了解到,原來中港合拍片是有分內地觀眾口味的合拍片,和香港觀眾口味的合拍片兩種,而《春嬌與志明》正正是一部完全符合香港觀眾口味的合拍片。
來到續集,春嬌與志明在一起後逐漸發現彼此的性格分歧,此時各有因由去到北京工作,因而各自認識到大陸才俊Sam和美女空姐尚優優,其間二人又在異地碰面。已變了的關係對二人的情感起了很大的考驗。
其實這種橋段不新鮮,但在此起彼落的笑料包裝下,大大提高了故事的可觀性。
相比《志明與春嬌》,這次的笑料更討我歡喜,賤而不俗,樂而不淫;創意和驚喜度非凡,每每都出人意表。只做回自己,沒有投內地觀眾所好的笑料,我相信內地觀眾只會更加喜歡。
記得在戲院內不時聽到觀眾的放聲大笑,這種感染力的確增添觀影氣氛。
至於在上集裏每位角色的粗口都是琅琅上口的,來到這一集,粗口依然,但感覺上收歛了,一個字起兩個字止,顯得更自然。
除了笑料外,電影向九十年代的icon和K歌致敬是另一大賣點。楊千嬅在戲中有感而唱的K歌,更成了電影結尾部份一個意料之外的驚喜笑料,這亦是令全院拍爛手掌的地方。(奉勸打算入場的朋友千萬別一看到字幕出現便速速離場。)
近年許多電影都向舊年代致敬,所選取的年代則視乎編與導的個人喜好和回憶。
我覺得彭導是很會計算的,他選擇了九十年代,正好觸動到七十後和八十後的心,因為大家都是在那個年代那麼瘋癲過,那麼珍惜過,那麼動地驚天愛撚過....然後在情路上受到傷害,會感慨,其實我並不像他們說的,那樣多刺,難以安慰.....
愛人的心應該沒有罪.....但是同時愛着兩個人便會令到三方面都感到痛苦。
電影中的男人都有着很典型的男人性格,如志明的死黨們是典型的大滾友格,而志明跟尚優優輕易便搭上了,到其後的拖泥帶水亦是現實生活中屢見不鮮的例子。
男人一上大陸就會變心是否一個定律呢 ? 我不敢肯定,但是電影所營造內地美女溫柔體貼的景象,的確會令到港女有給比下去的感覺。
然而,從故事的鋪陳,導演似乎另有暗示 : 其實香港女人到了內地亦會被受內地優等男生的青睞,如Sam,也如相親那段戲的男主角(我不在這透露他是誰,因為我當時看到此處,也因為這位男演員的出現而感到萬分驚喜)。
導演並沒有一面倒的讓港女輸得很慘是值得欣賞的地方。男女配對得到平衡,觀眾看得舒服,才會有心情細味導演通過角色所探討的情愛問題。
撇除導演誓要笑死觀眾沒命賠的技倆,電影中也有不少讓人有所感悟的情愛場面,好像女方處於一段姐弟戀中的心態,便有着深度的描繪。
不過我發現在現實生活中無論女方是否在談姐弟戀,都會被這種不安全感和憂心男方永遠不長大的心理質素纏繞着。
或許女人總比男人成熟,又或從小被洗腦,令到許多女性都希望將來的另一半必須成熟穩重。所以許多女觀眾都應該會對余春嬌的心態有共鳴,而代入她的角色中。
讓人細味的情節不少,大家不妨在哈哈大笑之餘,也思量一下導演想帶出的訊息。
整體而言,《春嬌與志明》在笑聲中會有感動的地方,看得傷心時導演又會讓大家破涕為笑。導演亦從景色和畫面上對比了中港的地域分別,又以角色和兩地的演員對比了中港女性、男性的差異。哪處比較好,哪個地方的男女比較優勝其實不能以偏概全。
正如我從戲中某角色身上體會到,就算另一半滿身缺點,只要當中有愛,便會無條件包容。
電影無疑讓我笑得很開懷,也讓我差點落淚。不過,最令我感動的,卻是在完場時大家毫不吝嗇的掌聲。我好像許久都沒遇過這麼有凝聚力的電影了。
《春嬌與志明》(Love in the Buff)預告片 :
《春嬌與志明》(Love in the Buff)宣傳歌《沒有目的地愛了》,曲/詞 曲婉婷,主唱楊千嬅 :
《春嬌與志明》(Love in the Buff)主題曲《氾濫》,曲 : 曲婉婷,詞 : 陳詠謙 主唱 : 余文樂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