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3月12日星期一

影碟推介 : 《彌留空間》(Stay)- 思路的考驗

有些電影的前段甚至發展到將近結尾,依然看得觀眾一頭霧水。觀眾在質疑編劇的說故事技巧之際,結局的扭橋卻把一切謎團都解開了。編劇既能自圓其說,讓之前的混雜變得合情合理,還引起觀眾有興趣重看電影一遍,以了解故事的潛藏底蘊。

好像《彌留空間》(Stay),表面上故弄玄虛,實際上是另一個故事,一個關於愧疚和自我原諒的故事。電影以心理醫生接手處理一名預告自殺的藝術學生之故事為主線。醫生設法阻止慘劇發生,繼而遇上不同角色,交織出一個離奇古怪的人物圖譜,並帶出了連篇怪事。

戲中有許多匪夷所思的情節,還有重複出現的角色、不着邊際的台詞、扭曲的畫面、偶爾閃現的片段,這些都足以混淆觀眾的理解思路。對於大部份的觀眾而言,習慣了平鋪直敘的說故事方式,未必會接受到大膽偏離傳統的影片。筆者認為《彌》片的編導是克制的,至少大眾不難從表面上那個心理醫生與病人的鋪陳,拼湊出一個概況來。只不過,這個表面故事,原來並非如觀眾所看到般簡單。

此片厲害之處,在於編導顛覆了慣常邏輯,以及在拍攝時違反了運用鏡頭的慣常規則:好像醫生與病人的初次會面,鏡頭多次越過角色的軸線最明顯。這不禁令筆者猜測編導的意圖,當劇終揭盅時,了然明白到這麼做的用意。

畫面絢麗,場景設計和切換都做得一絲不苟,讓人讚歎。以表現手法結合了故事主題也是這片的一大特色。記得其中有角色說到這個世界其實是一個幻覺,到最後連醫生自己也分不清真假。影片常見到現實的場景,切換到一個如同幻覺一樣的畫面,令觀眾無法判斷真實與虛幻。前段交代劇情,亦較後段清晰,這也是編導說故事的手段。假如因為只看出一團迷霧而中途放棄,便會錯過了編導在結局給觀眾的答案,也錯過了說故事技巧如此出色的電影了。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彌留空間》(Stay)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