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天,人頭湧湧於中環恒隆大廈21樓的香港梅州聯會因為何事 ?
原來是香港梅州聯會為了推廣客家文化,舉行了「客家食品推廣——興寧美食」的活動。他們專誠請來興寧師傅李兆彬 (興寧人,六十多年主理客家菜經驗,曾任醉瓊樓、泉章居大廚)主理,大部份材料都於活動前一晚連夜於興寧新鮮運送過來。
非常感謝編輯大人邀請阿清和我一起參與,並品嚐到在香港難得吃到的客家興寧美食。
是晚菜式有﹕
1. 紅燒豬肉2. 炸腐皮
3. 蒸豬肉丸
4. 蒸蘿蔔丸
5. 釀豆腐
6. 釀苦瓜
7. 鹽焗雞
8. 八寶鴨
9. 豆干炒魷魚
10. 炸"柺"丸
11. 魚丸"卜"丸湯
12. 娘酒煮雞
13. 艾草蛋湯
14. 胡豆煮鹹菜
15. 雪豆炒 "橋"菜
16. 豆腐干
17. 蓼花
18. 雞頸粄
19. 碗粄
20. 東江炒米粉
21. 單叢茶
22. 龍威碌柚
一見某些菜名稱,其實已聯想到是甚麼東西。但某些名稱卻怎麼猜也猜不出個眉目來,而我就重點介紹那些特別的菜色吧。
蒸蘿蔔丸 - 這是我最喜歡的美食。入口黏黏稠稠有點煙韌,肉丁和蘿蔔絲混在一起,味道不鹹不淡,調味剛剛好。
炸拐丸 - 不要一看到個拐字便聯想到近日鬧得全城熱烘烘的拐帶事件啦。其實拐丸是青蛙丸。
至於青蛙丸被稱作拐丸的由來,我求助於谷大哥也找不出任何資料。只好作罷。
炸拐丸的味道一般,但是一咬下去感覺有很多碎骨似的,我們猜測應該是大廚把青蛙搗碎再搓成丸。
他們說大廚是用青蛙而不是用田雞烹煮的。至於青蛙和田雞的分別,請看看這裏。
釀雞春 - 蛋包肉,據知肉餡真有雞春。平常打邊爐我都沒點過雞子,所以雞子雞春的味道如何,我也不知曉。我只知道這味釀雞春很不錯。
艾草蛋湯 - 據說女士喝了很補身,但因為此湯很苦澀,我不懂欣賞。想知道艾草為何物和其效益,請看這處。
蓼花(蓼字讀「瞭」)
- 是甜食的一種,外層厚硬,內裏有點像花生糖一樣黏着牙齒。
雞頸粄 - 老師傅即場示範如何炮製雞頸粄。
引頸以待,發現雞頸粄原來有點像甜味的茶粿。
碗粄 - 其實就是砵仔糕。
龍威碌柚 - 據說中央每年都會派專機到興寧購買龍威碌柚到中南海招待貴賓的。
姑且不說這些,單說其味道,我覺得較清,肉質較嫩,但就不算多汁。
以上叫做較特別的(有的是名字特別)。看到菜單都知道,是晚美食不止這些,還有 :
炸腐皮 - 腐皮包着肉,炸後比較硬。
八寶鴨 - 吃的時候菜已涼了,所以有點遜色,未能嚐到在熱騰騰下的味道。
鹽焗雞 - 有別於我們平常吃到的鹽焗雞,興寧鹽焗雞的肉質較像臘雞,肉較硬,味道亦較鹹。個人來說,比較喜歡肉嫩的鹽焗雞。
紅燒豬肉 - 連着肥肉吃才夠嫩滑是所有地方的紅燒豬肉的吃法,怕那一層層的脂肪而挑較瘦的來吃,倒不如不吃算了,因為瘦肉較韌。這盤紅燒豬肉亦不例外。
釀豆腐 - 這個沒吃到,不知味道如何,但朋友說很好味。
胡豆炒鹹菜 - 興寧人用來伴粥吃的小食。
豆干炒魷魚 - 普普通通。
釀苦瓜 - 因為我不喜歡苦,所以向來不太喜歡吃苦瓜。這個有吃到,不算苦,但就欠了點特色。
魚丸"卜"丸湯 - 就是手打魚肉丸和豬肉丸而已。
東江炒米粉 - 這個沒吃到,所以不知味道如何。
閱過菜單,看過照片,約略也了解到興寧菜是以農家菜為主,沒有甚麼很名貴的菜色。
雖則如此,興寧人在有限的食材上,仍花心思去烹煮可口的美食,也是值得推崇的。
遺憾的是這晚是以自助餐形式,人也挺多的,在環境的影響下,未能細心品嚐,某程度上是辜負了的一番心機的。
後來跟李師傅聊了一會兒,也問及在香港哪兒可再品嚐他的手藝。他答香港的客家菜館的菜色很是局限,不同於這晚,許多食材都是由興寧運過來,所以要試興寧菜,真的必須到興寧才夠地道呢。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