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18日星期四

《屍中罪》

曾經聽過一個說法,就是我們對離逝的人是不應太過想念的,因為這種種的懷念反而令死者對人間戀戀不捨,因而阻礙他/她前往應去的地方。
認識的人逝世了,心情當然悲慟萬分,問題是人們該讓自己沈浸在傷痛中到什麼時候 ?
屍中罪》(The Lovely Bones)以連環兇案作幌子,其實想表達的是人們對不幸的事應該放開懷抱,因為死者在另一國度過得安好,不用擔心。

主角Sussie Salmon生於一個幸福家庭,但幸福的日子在她十四歲那年便畫上句號,因為她被鄰居謀殺了,屍首更是尋遍不獲。
家人悲痛不己,她的父親發狂地要找出兇手,母親卻選擇逃得遠遠的,而其他人在掛念她之餘卻感到Sussie的存在。
其實Sussie的確魂縈未散,因為在另一個國度的她,依然放不下對家人和情人的關心,和緊盯着兇手的一舉一動。
另一方面,處身於這個風光如畫的奇幻國度,Sussie是真的過得很好,愉悅的感覺似乎感染到家人,而他們的心情也漸漸平伏下來。
只是,她偶爾也會想起兇手仍逍遙法外的事,當她默默希望家人可以替她報仇的時候,忿忿不平的心情與家人互相牽扯着,結果差點釀成另一宗悲劇。
她終於明白到她雖然已死去,但心思仍然和家人聯繫着,仇恨的心一天未除,家人是無法走出陰霾的。

一向以來,以連環兇殺案作主題的電影大多是懸疑深沉又窒息感重,故事骨幹都是循着競猜「誰是兇手」的模式。
如《屍中罪》中很早已揭露了兇手的身份,又沒有在緝兇的環節上加重篇幅,甚至乎把謀殺案以懸案終結的電影着實不多。
但這又有什麼問題呢 ?
電影傳達了正面的訊息,更以天馬行空、色彩斑斕的畫面來描繪死亡後的空間,讓人看得豁然開朗。
電影令我想到人們時常都祝願死者早日安息,看過電影之後,我了解到只有在世的人從傷心的心情中振作起來,死去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安息的。
                       

2 則留言:

beetlejuice 說...

嗯,看來這電影要傳達的訊息不錯。

我看過原著小說,最深刻的是作者的背景,她有一段慘被凌辱的經歷,寫了兩本小說都是鼓勵受害人要振作。所以我覺得那些受害的主人翁那些被凌辱的情節寫得很傳神,那種無助的感覺和微妙的心理變化都充分表達出來。感覺加害的人是如此冷血和十惡不赦,但小說強調受害人更應該振作,好好“活”下去。

我覺得小說內容頗緊湊,有點像電視劇集,看完每一章節的結尾都讓立刻翻開新一章來追看,雖然後來變得有點嘮叨,不過卻是少有地讓我 一口氣看完。

說...

聽來小說也很不錯呢.

我是很推介這套電影的, 一來傳達的訊息很好, 二來導演在表達某些場景的手法真的與眾不同, 除了畫面奇幻之外, 想像力亦很豐富, 最深印象的是描述除了Sussie之外的其他受害者的畫面, 真的很特別.

我喜歡這套電影的原因因為它不是空談叫人振作, 而是真的由故事鋪陳到色彩到對白每一項上都貫徹始終地傳達這個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