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4日星期五

真亦假時,假當真

有一段時間常到上海開會,每當散會後都會四處留連,而我每次必到之地是位於東台路的古玩街。
東台路古玩街是一條很有名的古玩集散地,那裡大大小小的古玩店約有百多家。錶、飾、瓷、畫、雕,林林總總,包羅萬有,就連舊poster也可以找得到。
因為常逛,看多了,什麼青花瓷、釉里紅、豆青釉等等,都叫做認得。
人就是這樣,當知道了,便想多了解,當了解深了,便想着去擁有,而我也不例外。

曾經一度,我對這等瓶盤碗碟罐相當着迷,甚至是買了一點書籍細研。




書籍內容大同小異,唯一比較實用的是《中國歷代瓷器裝飾大典》和《中國歷代陶器款識大典》這兩本書。



瓷器裝飾,顧名思義,就是指運用施釉、刻劃和繪畫、上彩等多種工藝技術來美化瓷器的藝術形式。
要知道中國在瓷器創作上歷史悠久,產量又多,風格自然多樣化,瓷器上的裝飾往往具有鮮明時代特徵。比方說,在康熙年代,工藝師在彩瓷人物的面部輪廓時喜歡一筆勾成,面部留白不着彩,畫男人會繪短鬚,衣飾粗廓中會以細筆描衣紋。到了乾隆年代,因為受着宮廷院畫的影響下,人物的五官面頰服飾都比較講究,更會在衣服上彩繪紋樣。
古玩收藏者和研究人員就可以根據這些歷史烙印來鑒定一件瓷器的真偽。

至於《款識》,就是在一件瓷器作品完成後,以刻、劃、印、寫在各個瓷器上或底部,用以記載或標明製作瓷器年代、產地、作坊、工匠以至監製者或收藏者姓名的文字、符號或圖案,原來瓷器上的吉祥語也算是其中一類。
《款識》就好像一個簽名一樣,同一個字,每個人的寫法和力度都不同,例如宣德官窯款,一名製作者在寫上那個「德」字時總是在右邊的"心"字上沒了一橫,雙人旁的兩撇,斜度亦較大,如此類有獨特風格的字體,實在是鑒定年代的一大佐證。

専有名詞琅琅上口,看倌準以為我已是専業,其實非也,我所懂的連皮毛也說不上,加上不純熟,沒天份又不眼尖,所以除了一次之外也沒怎麼出過手,以免無無謂謂的交學費。
那次我如常在東台路遛達,沒事便進了一家小店打發時間。
突然,眼尾瞥到一個瓶子,情不自禁地拿過來摸摸,怎知一摸已愛不釋手,沒怎麼認真鑒真偽(因為也不懂),便買了下來。
其實不需要看別的,單從價錢來看便知道是贋品了。店東開價三千多,最後被我殺價到千三,成交。
在這個世道裡,就連天價的東西也不擔保是真品,更何況是便宜的 ?
不過,有些時候,被什麼人騙被什麼東西騙也要說緣份的。
令我這顆孤寒種子願意掏腰包的就是這個六面瓶子。
瓶子每一面繪着不同的魚鳥花竹,一筆一勾非常精細。










底部落了《竹溪》款識,應該是仿王步的瓷器。
後來身癢癢,把照片放到大陸一個鑒定網上讓人評評,得來的回響是「很美的贋品」、「假以時日,還是能賣得一個好價錢的」。
謝謝。

現在的我熱情已過,書還是會看的,但如東台路這類做歐美遊客生意的市集已很少提起我的興趣了。
後來聽一名有過一面之緣的古玩收藏人士說,其實在市面上已很難找到真品的了,因為在大陸改革開放之後,日本和歐洲的收藏家已以狂風掃落葉的形式把市場上的器物一掃而空。他們不理是真是假,總之買了再回去鑒真偽。
現今在市集見到的,都是由一些専門生產仿製品的工廠所製的,哪個時期的器物受歡迎,便大量生產那個時期的東西。故此,在市集找到的來來去去都是那些款式的,買作記念品是無妨,但就別太認真。

我常想,中國在陶瓷創作和技術的發展上源遠流長,產品應以數千萬件計算吧 ?
可是在當下,贋品充斥市場,就連上月初在倫敦蘇富比以逾 4,045萬港元的天價拍出的清朝乾隆皇帝玉璽「八徵耄念之寶」,也被南京博物院特聘專家李路平質疑為仿製品
市集那些是假的,拍回來的又沒保證,那麼這麼多真品都往那裡去了 ?
我想,唯一可以肯定是真品的,就是那些在清末時期被八國聯軍所搶奪,現存放在八國博物館內的贓物吧。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