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21日星期一

《十月圍城》

什麼叫做非常出色的電影呢?
導演以觀眾角度出發、劇本以人為本、演員演技細膩、場影道具一絲不苟,幕前幕後均把電影當回事,各方面相輔相成,便成一套非常出色的電影了。
而《十月圍城》可謂當中的佼佼者,因為導演和編劇都深深明白到要感動觀眾還是該以人以情為首要,武打特技場景都只是輔助而已。


《十月圍城》是講述在1905年10月15日,一班義士因為各自的理由而去保護一個不知身份的人物,最後更是犧牲了性命的故事。
義士來自五湖四海,每個人都有情有義,他們各自揹負着一個故事,千絲萬縷的,卻又被結成一根粗繩,把他們與清廷殺手牽扯在一起,雙方浴血拼搏,最後不明不白地同月同日死。
其實直至死去之時,他們也不知道自己在保護的只是一個替身,自己都只不過是革命黨計劃中的一顆棋子而已,還要是打死罷就的那一類。
我有說錯嗎? 不然,為什麼在計劃臨時有變的時候,革命黨員會忍心把這班義無反顧的人都蒙在鼓裡? 知情權這個應有的尊重也沒有。
不知就裡、奮不顧身的人壯烈犧牲,反而革命黨員卻能倖免於難,這是想借古諷今還是純粹巧合,我不敢肯定,但導演想借電影來為這班籍籍無名的人爭回一個名份的意圖是再清楚沒有。
義士由超級巨星打造,最後觀眾竟是忘了明星的臉,記着的只有角色的身份和他們的名字,因為每個角色的個性背景都是那麼立體,義士與義士之間交淺卻情深,觀眾深深被他們所感動。
反觀重要人物孫中山先生,他的形象是神神秘秘,模模糊糊的,唯一能看清楚他的容貌就是他鏗鏘地道出何謂革命的時候。
他說:“欲求文明之幸福,必經文明之犧牲,而這犧牲,我謂之革命。”
我對此話的理解是,要搞革命就得有人犧牲。
即是以實在的人命去堆砌一個虛空的概念。
也因如此,電影由開始已有人犧牲,而到電影完結更是幾近全軍覆沒,看得我非常難過,差不多是由頭段開始已淚汪汪到完場。
我難過,是因為他們全都是傻瓜。
電影中出現了一個沒答案的問題 : 革命,值得嗎 ?
如果他們活得夠長命的話,便會知道一點也不值得。

4 則留言:

beetlejuice 說...

正打算看呢。

說...

如有時間, 我打算看多一次呢.

自聊思 說...

戲要表達政治=污穢﹖
「一將功成萬骨枯」這句說話也許合用﹖
聖誕節後我才會看這齣戲,應該不會令人失望。

說...

這戲是否要表達政治我真的不清楚, 或者只不過是我多心而已. 就算真有這個成份, 也沒有氾濫成污穢呢, 請放心.

個人意見, 這電影是不會令你失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