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8日星期日

《催眠潛凶》(Trance) : 大玩心理暗示



在心理學中,「心理暗示」可以簡單表述為,因為人們在腦內潛藏着某種記憶,所以當接收到特定的訊息,便會如條件反射一樣,作出某種行為。

我沒打算在此深入討論這門學術奧秘,因為我也是對心理學一知半解。但這門非常複雜的學術領域,卻被導演Danny Boyle用作基礎,加上失憶和催眠情節,創作出一個懸疑故事。

其實《催眠潛凶》的故事很是簡單,無非就是男主角這名盜畫同黨「起尾注」卻意外失憶,盜賊頭目於是請來催眠師幫他催眠,希望藉此能找出名畫的下落。然而,看似簡單的梗概,故事發展下來,卻是另一回事。計中計、局中局,誰是誰非,以女主角這名催眠師逐一帶出來。

失憶題材司空見慣,但催眠和心理學的題材卻不是任誰都有膽量觸及,也不是每位導演都有能力駕馭。Danny Boyle膽量是有的,不過,在執行上,可能有點力不從心。結果,對於對心理學沒有概念的觀眾,可能會看得頗吃力,間接影響了對理解電影細節和對影片的觀感。

尤其是導演把故事的脈絡底蘊來個大兜亂,一開始迷離懸疑,中段刻意混淆視聽,結尾來個解謎。假如不喜歡平鋪直敘的觀眾,會從中找到重組劇情的樂趣,相反,假如看慣簡單直接劇情的觀眾,則很容易被男主角在催眠後那些亦真亦假的幻景,弄得有點混淆。或許導演也擔心部份觀眾會覺得混淆不清,所以結尾來個簡單直接的以對白大解構,好讓大家清楚整件事的來龍去脈。
如此安排,卻又令電影落入了把真相和盤托出那種故事俗套裏,跟前段導演炫耀高深的說故事技巧很不一致。

我們時常慨歎不少電影都很公式化,新意欠奉,又能猜到結局。縱然《催眠潛凶》的導演在駕馭這種題材未必手到拿來,但他勇於嘗試新題材的精神,把學術概念,化作影像刺激,着實是很值得我們支持的。不然,人人都拍一些熟識又隱陣的題材,害怕作出新嘗試,我們便少了觀影的選擇了。


《催眠潛凶》(Trance)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