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份提名最佳電影,其導演不一定順理成章會憑該片提名最佳導演。
《低俗喜劇》有份角逐最佳電影,但導演彭浩翔卻以另一部作品《春嬌與志明》角逐最佳導演。
彭浩翔憑《春嬌與志明》獲提名最佳導演獎
其實我覺得《春嬌與志明》比《低俗喜劇》更應該被提名為最佳電影。因為整體而言,前者較後者更為完整和豐富。
我唯一想到評審提名《低俗喜劇》而不提名《春嬌與志明》,是因為前者切切實實為一部"香港電影",而《春嬌與志明》是一部合拍片。要在彭浩翔兩部作品當中取捨,自然選擇一部較能代表"香港電影"的影片入圍,畢竟金像獎是以"香港電影"為前提,只不過因為合拍片的流行,才修改了"香港電影"的定義,從而包含某些符合一定資格的合拍片。
不過,彭浩翔未能憑《低俗喜劇》而是憑《春嬌與志明》入選最佳導演是合理的。
不似《低俗喜劇》那種"柴娃娃"式的創作人圍在一起碰撞、拼湊出來的劇情和人物,彭浩翔在處理《春嬌與志明》的人物、細節和劇情起伏都比較花心思。而且他亦樂於嘗試新東西,好像安排余文樂扮王馨平唱"別問我是誰"的一段,除了叫觀眾笑破肚皮之外,其潛藏的意義在於表現出彭浩翔大膽的本色。
"導演"在一部電影中要兼顧很多範疇,所以異常重要。
雖然劇情、攝影、美術、演技等等都有獨立單位負責,但導演需要在各個環節中有所參與,才令到整體融合得當,否則個別環節與其他環節不配合,非但產生不協調感影響到整體氛圍和劇情流暢性,這亦間接影響到觀眾的投入度,阻礙觀感。
故此,我認為要投選最佳導演,必須要整體衡量各後選導演執導之作品。
羅志良憑《消失的子彈》獲提名最佳導演獎
觀乎各提名導演的作品,都有其獨特題材和特色,當中尤以《春嬌與志明》、《消失的子彈》兩部電影的劇情發展最為流暢、起伏有致,節奏拿捏得最好,一氣呵成直至劇終。
兩部電影很順暢,其實有賴各方面配合得宜,觀眾才不會察覺到任何一部份突兀礙眼。
其次是《逆戰》和《車手》,雖然中段來到情感元素有點沉了下來,但過後總算立即回到整體節奏中。
相比之下,《寒戰》在整體的圓滿感就較遜色了,除了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的這戲大多以對白交待劇情,有些地方變得囉唆,略有悶場,未能延展演員針鋒相對之後的劇力之外,演員演技相差太遠,亦令觀影之時本來投入了故事當中,卻突然因為某幾位演員的不濟,令人抽離故事。
演員表現關乎演員的演出,但其實也視乎導演如何導戲。
有些演員經驗豐富、演戲有天份,或是很有自發性事前做足準備功課。然而,有些演員則要靠導演讓其開竅。
此外,未必每位演員都對整部電影有很深入的理解,尤其是只憑劇本的隻字片語,所以導演為演員導戲是非常重要的。
要知道演員能否傳達角色的情感是不可忽視的一環,但有些導演容許演員交不到感情也收貨,其實他們不知道任何一位演員演出不稱職,也會構成影響,如果是主要演員,更是致命性的。
梁樂民、陸劍青憑《寒戰》獲提名最佳導演獎
相比幾部電影,在《寒戰》裏,梁家輝和郭富城針鋒相對的一場戲劇力逼人,但因為其後楊采妮讓人看得出她演得很吃力,令到劇力無法延續。此外,劉德華扮演保安局長,其接受傳媒訪問的一場戲沒有擺脫"我劉德華是天皇巨星"的影子,亦令劇情突然間有所抽離。加上李治廷和徐家傑幼嫩的演技,亦大大影響到觀感。
那甚麼叫導戲導得好呢 ?
在《春嬌與志明》中,飾演Isabel的陳逸寧在現實生活中是一個不說髒話的女生,但她在戲中 卻髒話瑯瑯上口,這有賴導演彭浩翔要求她事前對着不同工作人員說髒話說到爐火純青、發自內心為止。
想像一下假如陳逸寧在戲中說髒話吞吞吐吐,又何來其後衝口而出那句"腿張開"那麼有說服力呢 ?
林超賢憑《逆戰》獲提名最佳導演獎
又比方說,周杰倫不懂演戲是眾所皆知的事實,但他在《逆戰》中竟然脫胎換骨,演得有板有眼,除了是他努力之外,也關乎林超賢懂得開導他的演戲細胞。
鄭保瑞憑《車手》獲提名最佳導演獎
《消失的子彈》和《車手》佔盡了有利條件,因為當中絕大部份的演員都是演得之人,不過,《消失的子彈》在故事的難度分比《車手》高,而《消失的子彈》在執行上也近乎完美,所以綜觀而言,最佳導演獎我是投了給《消失的子彈》的羅志良,其次我覺得彭浩翔也很有機會。
相關文章 :
- 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電影預測
- 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編劇預測
- 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最佳男女主角、
最佳男女配角、最佳新演員、最佳新晉導演預測
- 第32屆香港電影金像獎 : 我對其他獎項的水心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