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星期四

電影短評 : 《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



白雪公主是一個家傳戶曉的童話故事,如何能拍出一個與別不同的電影版,的確讓人費煞思量,而本片的導演選擇了把故事改頭換面,白雪公主不再脫俗亮麗,而是滿身骯髒齷齪,一時身浸糞池,一時差點命喪於黑森林裏,命途堪虞。此外,她的性格也不再弱質纖纖,而是會奮勇抗敵,穿上戎裝,也算英雌煥發的女勇者。   
這個版本的白雪公主由姬絲汀史超域(Kristen Stewart)來飾演,皇后則由查理絲花朗(Charlize Theron)來演譯,也是鮮有皇后比公主美麗,相當破格。

其實故事橋段也被改得體無完膚,只剩下幾個耳熟能詳的角色(如白雪公主、皇后和七個小矮人)和情節,原故事裏吻醒公主的王子沒有了,取而代之是獵手和青梅竹馬的勇士。

經導演為舊瓶注入新酒,電影變得陰沉黑暗,畫面奇幻,切實是一部黑色童話。惟導演沒好好控制電影的節奏,張弛失準,氣氛深沉,沒精打彩,冗長得讓人感到疲累。

其實皇后這個角色頗能反映出不少女人的善忌和對容貌過份重視的心態,可惜角色不夠立體,而查理絲花朗的表現只屬一般,未能深挖這種心態。

不過,查理絲花朗的表現已比姬絲汀史超域好多了,後者一如在《吸血新世紀》般表情木然,一點神彩和銀幕上的魅力也沒有。她的演出令本已深沉的電影,更顯沉悶。


《白雪公主之魔幻復仇記》(Snow White and the Huntsman)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反地深吸力的Upside Down(港譯 : 《逆天奇緣》)[9月27日上映]

還記得在《潛行凶間》(Inception)中,那些畫面構圖簡直讓人印象難忘。
花過心思的構圖的確為觀影過程增添無窮樂趣,如果是配合劇情所需而不是只為表面好看,更會為電影大大加分。

然而,不是所有導演都著重畫面構圖,有些因為資金不夠,有些則眼光太狹窄,根本無法想出與別不同的構思。
所以每當看到讓人目眩的畫面構圖時,尤其是那些從沒見過的,都會讓我感到異常興奮,反覆看完又看。
好像昨晚看電影之前看到一部定於9月27日上映的科幻電影,這電影的畫面構思,可謂打破了觀眾平常的視覺習慣。



電影名叫Upside Down,港譯 : 《逆天奇緣》,故事講述活在上下兩個世界的男女相戀又被阻止的故事。從預告片中某些對話,我猜想導演Juan Diego Solanas希望借一個未來故事來調侃現今社會的階級歧視吧。

來自兩個不同階層的男女相戀的電影比比皆是,但這部電影引人入勝之相處在於其畫面構圖。



第一次看到這部戲的預告時,我簡直目瞪口呆,良久無法平伏心裏震撼的感覺,因為畫面的表述手法既能配合劇情,也很出色一流,尤其是導演致力打破觀眾看電影的視覺常規,加入不少倒轉了的鏡頭,實行來個反地深吸力,也大玩reflection伎倆 (reflection可是我近期很喜歡拍的照片構圖啊 ! ),簡直是目不暇給。

我們中文有句叫「瞧不起人」,譯作英文是「look down on people」
我覺得在這部電影中,「look down on people」真是一個語帶相關的用詞,一方面能反映出上流社會瞧不起別人的傲慢態度,另一方面,又因為兩個世界那天和地的構造,上流社會的人如要看向低下階層,必定要向下望,真是名副其實的「look down on people」。



後話 :

其實早於1997年,韋家輝已在其執導的電影《一個字頭的誕生》中嘗試過以倒轉了的攝影機來拍攝其中一幕。
記得有一個訪問問到杜琪峰對這部片的看法時,他說當時有工作人員向他反映韋導要如此拍,而杜Sir便跟工作人員說 : 你都聽他吧,他說的一定沒錯的了(類似意思)。

現在看來,韋導有很多想法和點子都是早著先機,也敢於嘗試不同的表述手法,只不過放在不適合的時代,認受性便受到影響了。

我只能說他的點子往往「生不逢時」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30日星期三

可愛的乾物女

還記得某年的周日早上,我百無聊賴扭開電視,看到TVB正播放一部日劇,看著看著,了解到是關於乾物女與部長(日語 : 部門總經理)的故事,旋即吸引我追看下去。

乾物女是當年日本新興的俚語,用以形容那些在工作上表現不俗(或者還好),但一回到家便不修邊幅,死蛇爛鱔,做甚麼也提不起勁的女人。又因為飾演乾物女雨宮螢的女演員入形入格,揮灑自如,所以吸引我上網搜索了一下,發現這名女演員叫綾瀨遙,而我所說的這部日劇叫《螢之光》。



至於男主角方面,雖然飾演高野部長的藤木直人外型不大吸引我,但他在戲中表現得一臉冷峻,說笑話嘴角撬也不撬,近似冷面笑匠的類型。他跟雨宮螢是一個細心冷靜,一個冒冒失失、橫衝直撞,二人同一屋簷下,一日一小趣,兩日一小吵,相當有默契。

辦公室戀愛不是新鮮題材,但是因為二人吵吵鬧鬧得好看,竟又讓我看完整套劇集,結局亦令我有點不捨。


事隔數年,我也忘了看過這套日劇,就連有第二輯也沒留意到,直至最近收到電影公司發來的宣傳,才知道電影版《螢之光 - 羅馬嫁期》(Hotaru) 即將在7月5日上映,而這次故事是關於雨宮螢與高野部長婚後到羅馬渡蜜月期間的經歷和發生的趣事。



昨天有幸看了試映,第一個印象是喜歡綾瀨遙的觀眾一定會喜歡這電影,因為角色幾乎是為她度身訂做一樣,一個小動作,一個傻兮兮的表情,都讓她展現最可愛一面,就算是大懶精上身如她一樣動也不想動,又或是在地上滾來滾去,都相當搶戲。

我會先組織一下才寫詳細影評,不過,我想說的是,我之所以喜歡她又或是喜歡這戲/這日劇,是因為我也蠻能代入乾物女這種角色身上 --  出去見人時都還有個人樣,但在家裏,真是「爛達達」得連自己都怕了自己。

雖然這麼說,但我也不會羞愧於自己的「爛達達」,畢竟回到家裏「爛達達」,又或如一坨泥一樣,也是休息的一種,不然,回在家裏還要整副武裝會是多麼疲累的一件事。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28日星期一

《奇蹟》(I Wish) - 窩心的孩子戲




我覺得日本人是一個浪漫的民族,否則不會想出這麼多窩心的點子。好像是枝裕和執導的奇蹟》中,孩子們相信在兩架新幹線列車交錯的一刻許下願望,奇蹟便會出現。這構思源於紀念九州新幹線全線通車,把硬生生的時事轉化成夢幻的想像,予人莫大好感。

對比這項國家大事,家庭變成了渺小的課題。然而,導演卻以國家大事襯托家庭團聚這個命題,因為在孩子心中,家庭團聚才是最重要的事。

電影主要圍繞因父母離異而各散東西的兩兄弟。鏡頭對準小孩,大人只是陪襯,所以畫面盡是兩兄弟在兩地的生活點滴,以及他們和朋友密謀逃學離家和實現奇蹟的趣事,調子輕鬆諧趣。

然而,導演同時交集了一些輕描淡寫的情節,例如櫻島居民飽受火山灰四散之苦、被人遺忘了的鹿兒島甜食「輕羹」、太陽塔被拆掉、夫妻離異後各自努力生活的片段。這些情節看似漫不經心,其實已悄悄在觀眾心裏埋下哀愁的種子,劇情妙趣橫生時不易察覺,到孩子們對著列車大聲喊出心中所願一幕,始發覺原來傷感早已植根心裏醞釀萌芽,淚水泫然落下。

我覺得導演除了浪漫,也是營造愁緒的高手。電影後段那十多二十幕短促的定鏡片段,平淡卻有力,隱含著父母離異,孩子受罪的苦況。

究竟父母的情感重要,還是孩子的情感重要 ? 電影道出了在新時代下人們疏離的家庭觀念。但最讓戲中那名哥哥難過的是,原來身邊所有人已接受了事實,就連感情要好的弟弟,都早已適應了新生活、新朋友,活得樂融融。家庭團聚只是自己的癡心妄想,奇蹟出現只是自己的一廂情願,是多麼孤獨和無奈。

       
(本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奇蹟》(I Wish) 的精句 :

1. 火山明明在爆發,但每個人都當沒事發生一樣。
2. 做甚麼都要有意義,會感到窒息的。
3. 活著就要時不時排擠壓力。


《奇蹟》(I Wish)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27日星期日

影碟推介 :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 穿得美都是為了Bill


觀賞紀錄片《Bill Cunningham New York》是叫人感動的光影旅程。這片讓我知道在這世界上仍有人願意窮一生時間和精力放在自己的興趣上。這片的主人翁BillCunningham就是如此一個人。

這位白髮蒼蒼、跟鄰家爺爺沒分別的長者,原來於六十年代已開始在街頭捕捉雲裳倩影。請不要想多,他僅對華衣名履有興趣,俊男美女都只是衣裳鞋履的活動模特兒,所以不存在任何猥褻的攝影行為。

假如走在紐約街頭上,被Bill趨前拍照而露出厭惡神色,那真是有眼不識泰山。要知道Bill在時裝和名人界乃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他的照片刊於NY Times的每周專欄裏,久而久之,變成了時裝潮流的周記,也見證了潮流的盛衰。活躍時裝界的名人盛裝打扮,為的只希望登上他的專欄,這代表著他們穿戴得漂亮有品味,所以得到Bill的青睞。

從細微之處,我們可以了解他對街拍這愛好有多鍥而不捨和趨之若鶩。導演走訪Bill的住處,發現他在彈丸之地只騰出一個牀位給自己休息睡覺,其餘地方全置滿一個個文件櫃。趟開抽屜,會見到他把不同檔案細分得井井有條。他記得每份檔案的位置,記得每一格菲林的拍攝地,因為他珍惜所有被他留住的時裝定格。

在Bill的身上,我們看到一種對愛好幾近瘋狂的精神。這種精神為他贏得所有受訪者的高度評價。當然,大家欣賞他對時裝的熱誠,但想深一層,或許因為大部份人都不會如他一樣,把一生的時間奉獻給自己喜歡的事情上,所以顯得他特別珍貴。

這片志以讚揚Bill在工作上的精神,但他的背景呢?導演試圖探索他那不為人知的故事。每當導演想走進Bill的內心世界時,他那有口難言和失落的神情,彷彿在訴說一個落寞的故事。然而,每當他回到工作崗位,每當漂亮衣履觸動他的指頭神經,在按下快門的一刻,已告訴我們他從沒有後悔過。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Bill Cunningham New York》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25日星期五

電影短評 :《女孩壞壞》(Bad Girls) - 好在有Ella


 
無論在選角劇情台詞,這戲都是典型的台式偶像劇。台式偶像劇有時為求達到效果便不理是否合情理,又或冷笑話連連。這戲同樣犯上這些問題。

受束縛的大明星與自由自在鄉下妹之間並未能碰撞出有趣的火花,主要原因跟編導拿不定焦點和主題有關。

一開始講述女主角是副正義感對男生疾惡如仇的女霸王,她與好友組成了「壞女孩三人組」專門懲治壞男人。正當觀眾期待劇情在這方面發展之際,劇情卻轉到大明星與劇組殺入學校要拍一部八十年代愛情電影的情節上,期間又鋪墊了大明星最渴望原來是做麵包,以及構築了一段大明星與平凡女的愛情故事。

「壞女孩三人組」不了了之,大明星追求自由和理想的過程又不見得披荊斬棘,加上兩人之間的愛情既不甜蜜又不感人,劇情穿鑿附會,種種問題加諸在一起,令電影不太討好。

慶幸S.H.EElla救了這戲不少,她雖然演來稍稍誇張,但因為她本身性格爽朗,粗聲粗氣,毫不造作,與女主角的性格極之相配,相當討人歡喜。


反觀賀軍翔的演出,則與他過去在偶像劇中的演譯方式沒大轉變。


《女孩壞壞》(Bad Girls)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黑超特警組3 3D》(Men in Black 3 3D) - 舊瓶舊酒,但依然好看



回到過去、希望改變歷史來修好未來結果,類似橋段已被編劇玩到爛無可爛,不過如果經過不同的包裝,就算是舊瓶舊酒,都可以營造得饒有味道的。

一如以往,《黑超特警組3 3D》大玩外星人造型。蛇蟲鼠蟻魚蝦蟹,各式各樣,很是有趣。至於壞人「野獸波里斯」,則集蠍子蜘蛛蟑螂於一身。他張牙舞爪舉手投足,令我毛骨悚然。雖然電影在怪物造型上沒有很奇特的設計,但總算讓我留下深刻印象。

來到第三集,故事講述壞人「野獸波里斯」成功逃離月球監獄,為要報被特務K斷臂的仇,他回到1969年(即被特務K打斷左臂之年),並打算將他殺死。特務J知悉拍檔會遭逢不測,所以也回到過去保護這位拍檔兼生死之交的年輕版,並希望找出特務K一直以來鬱鬱寡歡的原因。

故事其實有點俗套,但本片勝在畫面出色,細節也花上不少心思,令電影賞心悅目。
今次電影也加入3D行列,老實說,我很怕看3D電影,因為大多數3D電影都是為了3D特效而加插一些沒必要的畫面和情節。然而,《黑》片的3D特效運用得宜,沒有被其喧賓奪主,是恰到好處的。尤其是在3D特效下,展現了一些視界新角度,都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

近年有不少電影向舊年代致敬,有的只在美工、道具、畫面上復刻舊年代,但是《黑》片除了在演員的服裝和場景佈置下功夫之外,也特意把六十年代具時代性的時事加進劇情內,好像在報章看到越戰的新聞,又或是太陽神11號首次登空的電視轉播,以及一些當年口號如「make love,no war」等等。特務 J 想回到過去必須從高樓一躍而下;隨著時間倒流,俯衝期間與當年因華爾街股市狂瀉而跳樓的男人擦身而過,更讓我嘆為觀止。 

不過,與其說是向舊年代致敬,我倒覺得編導是想諷刺當年的人行為怪異多一點,例如特務 J 恥笑六十年代的人形同外星人,或者女模特兒原來全都是來自艷星(Glamour)的外星人,還有惡搞安廸華荷(Andy Warhol) 、在種族歧視造文章等等情節,都看不到編導有向六十年代致敬的意思。
說到諷刺,特務J和K闖入中國餐館一幕,更是志以嘲弄中國人總喜歡吃一些形同外星異形一樣的魚,讓我忍俊不禁。

整體來說,雖然第三集沒有當年第一集給我的驚艷,但作為續集來說,質素與第一二集相差也不遠,唯一是中段為了一些情感鋪墊,節奏開始慢了下來,觀眾比較容易走神。

另一遺憾是,因為講述由Will Smith飾演的特務 J 要回到過去,所以Tommy Lee Jones飾演的110歲版的特務K只在開首和結尾登場。看慣了他跟Will Smith 的互動,突然換上由Josh Brollin飾演特務K年輕版,珠玉在前,我始終覺得後者沒有前者跟Will Smith所擦出的火花。

不過,值得一讚的是,結局那個真相在編導聲東擊西下,伏線鋪墊得不動聲,所以來到那一幕,我是被殺一個措手不及而心感戚戚然。

正因為《黑超特警組3 3D》的編導和監製史提芬史匹堡在打造一部著重特效畫面的電影同時,又沒有忽略情感元素,所以就算故事沒有新鮮感,看畢電影也是挺有感覺的。


《黑超特警組3 3D》(Men in Black 3 3D) 精句 :

1. 全宇宙中最強殺傷力的,就是遺憾。
2. 別問一些你不想知道真相的問題。

後話 :

在《黑超特警組3 3D》中,有一隻外星人的造型相當面熟。那個造型正正是照片中這條blobfish的樣子。
這魚全身都是膠質(動物膠),不主動覓食,反而是等待食物漂到身邊(非常隨遇而安),習慣在900m的深海裡漂浮,所以鮮為人類所見到。但隨着人類擴展在深海捕捉海產的範圍,很多認知範圍以外的物種也同時被捕捉上來,blobfish就是其中一種。





《黑超特警組3 3D》(Men in Black 3 3D)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24日星期四

追逐繁星的大孩子


如果你因錯過太陽而流淚,那麼你也將錯過群星。 
                                                              -- 印度哲學家 泰戈爾 

獅子座很喜歡攝影,而攝星更讓他樂此不疲。

不要以為在晚上抬頭望天只見漆黑一片,以為除了月亮便甚麼也沒有,其實天上是滿佈閃爍的星星的,只可惜香港的光害太嚴重,所以天上繁星都被萬家燈火掩蓋了。想攝星,唯有去偏遠的地方,又或是遠赴外地,例如澳洲。

早前他和兩名好友結伴前往澳洲攝星,我沒有跟他去,因為旅程需時接近兩星期,我根本無法抽身,所以唯有待他回來聽他的旅歷點滴,然後由我消化後幫他寫上這篇遊記,當作他的一個旅遊記錄也好,當作是跟讀友分享一下他的照片都好。


他們這次最主要去的地點是澳洲南部的坎貝爾港(Port Campbell)、艾爾斯岩(Ayers Rock)和國王峽谷(King’s  Canyon)。整個行程幾乎是晚間攝星至通霄達旦,沒睡幾個小時,便趕赴日間的幽美景點,沿途他和朋友輪流駕駛,爭取小休補充體力。他不時跟我說每當回想起來,雖然行程令人非常疲累,但收穫豐富,很是值得,尤其是看著天空星羅棋布見到銀河劃過長空,他們的心情都不禁興奮起來,疲累被拋諸腦後,趕緊把天上的景致一一拍下來才是最要緊的事情。

第一天剛下飛機,他們便驅車往坎貝爾港。到達酒店梳洗一會,已立即架起攝星工具,靜待繁星出現的時刻。不要以為攝星與普通的攝景無異,首先他們要特意把相機改成能吸收更多繁星光芒的狀態,此外還要架設俗稱「鉸剪」的赤道儀,以追蹤每秒都在移動的星群。

當然,接近兩星期的旅程只用於攝星未免單調,所以他們在日間驅車沿著大洋路(The Great Ocean Road)看看沿途風光。這條曾被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評為“人生必去的五十個地方之一”,是世界最長也是最美的公路,全程二百五十多公里,串連起無數的海灘,當中會見到由奇特天然石柱形成的著名景點十二門徒石(The Twelves Apostles)。據說十二門徒石因長期海蝕而形成,但又因為飽經風吹雨打,目前僅存七塊。此外,倫敦橋(London Arch)也是不容錯過的自然景觀,這塊巨石的中間也是因為海蝕的原故,形成拱門狀態,非常特別。



澳洲因為地理關係,天然奇景不少,這次他們還特別到了艾爾斯岩(Ayers Rock)。雖然要去這處名勝必須往悉尼再轉機,但他們一點也不覺得轉折,全因為艾爾斯岩會隨著不同角度的陽光照射,展現不同的顏色轉變,很是神奇。可惜的是,因為風大關係,遊人已被禁止登上大石之顛,以免發生意外。



另一處必到的地方是國王峽谷(Kings  Canyon)。這峽谷全長一千多米,高低落差二百七十米,被譽為澳洲最深最陡峭的峽谷。其岩石色彩由白紫色構成,色彩繽紛斑斕。身處其中,有感壯觀宏偉,慨嘆大自然之美,是城市不能看到的。

在這之前,獅子座從沒踏足澳洲,所以這次旅程給他無比新鮮感和美好的回憶。
他跟我說,每當回看行程中拍下的照片,回憶一一湧現,除了記起為了繁星徹夜不眠的經歷之外,還有凌晨在機場見到在身邊蹦跳而過的大袋鼠、趁他們吃東西便過來纏繞不休的蒼蠅差點沒給他們撞倒公路上的危坐樹熊.....還有因為澳元升值了不少,所以顯得當地每一樣東西都很貴,例如在香港買一排十顆裝的電芯只需二三十元,但在澳洲一百港幣只買到四顆電芯;又或九十多元一個漢堡包,已是最經濟實惠的食品了。
忽然間,幾名大男人變了精打細算的小師奶。



獅子座常說,追星的樂趣,就是眼睛看不到,但相機卻拍得到。
我對追星沒他和他的朋友那麼熱切,最主要是我很喜歡睡覺,所以未能如他們一樣徹夜不眠,為拍一顆星而等待相機曝光數小時。
然而,因為他的感染,我也對攝影有著濃濃的興趣,而我卻極度鍾情於拍攝日落和日落前的魔幻時刻。



有人說,一個人如果沒有夢想,跟一條鹹魚沒啥分別。我覺得一個人若然沒有任何興趣,跟一條鹹魚也相差不遠。
每當看到他談攝星,都會看到他眼裏閃爍著光芒。這令我深深明白到一個人能培養出一兩門興趣是有多重要。
每人的興趣都不一樣,烹飪、美容打機、運動、攝影....吃喝玩樂,五花八門,各自各精彩。在追逐過程中的苦與樂可能不為外人道,然而這些點滴都會讓自己畢生難忘。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22日星期二

南韓電影 The Taste of Money - 金錢有味道,預告片更有味



再一次證明電影預告片對一部電影是非常重要。當然預告片剪得好,不代表該部電影好看,過去被精彩預告片吸引入場,又中招收場的例子比比皆是。
然而,明明是一部好電影,卻因為預告片剪得差,又或是宣傳焦點放錯了位置提不起觀眾的興趣,這便白白浪費了導演的心血,也讓觀眾錯過了好看的電影了。

為何我忽然間如此感慨呢 ?
事源是在每年的康城影展期間,我都會登上他們的網頁,看看有哪些角逐金棕櫚大奬的電影,又或是其他精選電影和短片等。讓我初步認識那些電影的,便是放在康城網頁的預告片或片花了 (請按此觀看) 。

老實說,今年那些能吸引我的預告片或片花真是寥寥無幾,有的短短幾十秒卻讓人看不出個所以然來,有的又吸引不到我看完整個預告片。連預告片也看不完,就較難提起我的興趣去發掘電影有趣的地方了。我這麼說只代表著他們的預告片或片花不精彩而已,完全沒有詆毀這些電影的意思。

然而,這年能吸引我的,還是有一兩部的,其中一部是由林常樹執導的南韓電影 The Taste of Money (돈의 맛 ; Donui Mat)。



先說說這片給康城的預告,畫面只是圍繞著一個家庭在用膳的情節,然而,導演通過各人的台詞和神情,以及男主人不規矩的動作,令到這短短的一幕已透露了電影的類型,以及各個角色之間充滿著矛盾和衝突;他們表面彬彬有禮相敬如賓,實際各懷鬼胎,對對方恨之入骨。 

因為預告片很吸引,令我更希望了解一下這片的內容,並在Youtube找到他另一支預告片。

(本預告片有不雅鏡頭,如未滿十八歲請勿觀看。)




看過預告片,不禁被其中一幕亦即是海報上那個畫面雷倒....
整體而言,這電影給我有2010年上映的南韓電影《下女》(The Housemaid; 하녀)的感覺,只不過這戲更多人物,人與人之間存在更多更大的衝突,以及色情祼露鏡頭更加多。
一查之下,果不其然,林常樹便是《下女》的導演。

我很想看這部電影,但是一部電影能否吸引片商的垂青,視乎該戲有沒有拿個電影大奬,又或是演員都是為香港觀眾熟識的賣座面孔,否則就是劇情能引來話題或者在本土有一個亮麗的票房成績。

觀乎這部片,除非這類劇情能吸引片商,又或者最終能在康城影展中拿到奬,不然,以這部演員不為香港觀眾所熟識的電影來說,在香港上映的機會相信是比較渺茫了。


後話 :

根據康城影節的官方刊物Screen International 報導(請按此看閱),來自不同報章刊物的影評人已率先為22部競賽長片打分,The Taste of Money 拿到1.4的最低平衡分數。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21日星期一

令人聞風喪膽的血滴子


收到寰亞電影公司有關《血滴子》於本年12月20日上映的消息(有傳12月21日為"世界末日")。
該片以 “末日狂歡” 來作宣傳,並請來電影中不同演員表示對世界末日和《血》片在“末日檔”上映的看法。

我對這戲是挺期待的,因為一來是由陳可辛監製劉偉強執導,演員陣容也頂盛,有黃曉明、阮經天、余文樂、李宇春等中港台明星出演然而,最吸引我的,還是電影的題材 ---  血滴子。

在芸芸眾多種兵器暗器之中,我認為血滴子是最詭異的了。
它的造型是一條長鐵鏈連著一個鐵帽子或鐵籠,邊緣裝上許多倒扣利刃。使用者把血滴子甩出之時,其發出咻咻聲響,猶如死神的奪命哨號一樣。當鐵帽子扣住目標的頭顱,一拉之下,目標人物即身首異處,死無全屍,江湖從此多事。

相傳血滴子是由清朝雍正皇帝的秘密特務開發出來,以便鏟除異己於百步之內的殺人兵器。
其實這兵器還有其神秘之處,就是如此著名的近代兵器,竟完全沒有留下任何相關實物可供查證和參考(資料來自【中國兵器事典】一書[第172頁]),所以有人認為這兵器之所以出現於民間傳說中,是為反映當時盛行「扣帽子」與密摺告密等恐怖統治。

姑勿論是真是假,這種種傳言,已為血滴子增添了無限想像,也給予導演編劇不少創作靈感。
這兵器偶然出現於過去一些古裝電影和電視劇裏,不過專門以這為題材的電影,則所見不多,對上一部已是1978年的邵氏電影《血芙蓉了(請按此看閱有關血滴子的歷年作品)。

這次《血滴子以兵器命名,好看與否拭目以待,但我很希望監製導演和編劇真的好好利用這個題材,為觀眾打造一部精彩的武俠電影,不要好像近年一些作品般,只一味著重眩目的電腦特效,而忽略了劇本和角色描繪的重要。


 《血滴子》(The Guillotine)首款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黃金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 - 人生風情畫




假如觀眾看到《黃金花大酒店》的海報,認為是一部關於耆老的電影而打退堂鼓,那便會錯過一部好看又有意思的電影了。

電影的角色的確由幾位資深演員飾演,但當中有關追尋探索、改變人生等課題,都是值得不同年紀的人去思考的。

故事講述來自不同階層的七位角色,各有因由聚首於印度一家破酒店裏。我覺得與其從各自背景來概括他們,倒不如從他們的性格特色去看待這些人,因為這些性格都可能存在於你我和身邊的人身上。

凡事悲觀,只執意事情最差之處,便看不到世界美好的一面;那些害怕失敗不敢嘗試的人,人生最後只會落得一場空;在尋愛過程中,只要窒礙於年齡,便抹殺了任何年齡的人都有追尋愛情的權利;對現實有不滿,卻不勇於放棄重頭再來,只會跟美好的人生擦身而過;對人帶有歧視,便不會發現別人的美意原來是無比窩心。

一向以來,我們都認為年老貧病窒礙人生發展,《黃》片偏偏讓這些因素促成了角色展開人生的精彩新一頁。這讓人明白到外在條件阻礙不了人們前進,我們的性格才是人生的絆腳石。

就劇情而言,《黃》片充斥著種種人物和戲劇的對立元素 : 老年人與年輕人;異性戀與同性戀;舊酒店與新思維;結合與分開;對異國風情的好奇與對成長地的思念;東西方的文化差異…..建構出不同的悲喜苦樂情節。加上導演毫不吝嗇展現印度風光和當地人民起居生活上的苦與樂,令這部電影無論內涵、畫面、劇情都顯得層次豐富。

當然,這類有意義的電影一定有不少給人當頭棒喝的精句,其中一句甚得我心的是 : 凡事去到最後一定會好的,現在不好,因為還沒到最後一刻。


(本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黃金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 精彩金句 :

1. 舊習慣是很容易忘記的。
2. 去適應新生活其實就是全情投入新生活。
3. 人們去適應新生活,最初會感到不知所措,如反抗,會被擊倒,順從,反而可以生存。
4. 人們要一個容易的人生,某程度上是在走一段狹窄的人生路。
5. 我們是不需要得到任何人的批准,才能尋找自己的夢想。
6. 人生唯一的失敗,就是不敢嘗試。
7. 凡事去到最後一定會好的,現在不好,因為還沒到最後一刻。
8. The person who risks nothing, does nothing and get nothing。



《黃金花大酒店》(The Best Exotic Marigold Hotel)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17日星期四

《黑衣凶靈》(The Woman in Black) - 無所不用其極去嚇死你



我很怕看鬼片,但這一年卻時常主動提議看鬼片,因為心知近年大多鬼片已見技窮,有些完全不恐怖,有些驚慄多於恐怖,最適合我這等看恐怖鬼片大部份時間會閉起眼睛不敢看之輩。

雖說近年的鬼片甚麼板斧也用過,然而同一伎倆只要運用得宜,還是能嚇人至半死的。《黑衣凶靈》(Woman in Black)就是其中一部很懂得營造氣氛的鬼片了。

故事講述男主角很早喪妻,與兒子相依為命,但因為生活結据,不得不遠赴某個小鎮,進入剛去世的女客戶的古老大屋,尋找她的最後遺囑。
因為男主角的到來,小鎮接二連三發生兒童死亡事件,鎮民認為皆因男主角接近古老大屋,且碰到黑衣女人的亡魂之故,他們遂阻止他接近大屋。惟男主角為了兒子的生活,硬著頭皮繼續他在大屋的工作,並發現一些恐怖的前因後果。

其實把故事說得再仔細都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本片打正旗號是一部鬼片,是以恐怖的氣氛去恫嚇觀眾,故事只不過是次要。

所以我們看到導演利用了古老大屋與世隔絕的地理被墳墓包圍的環境被蔓藤爬滿的外牆、杳無人跡的居室、讓人心寒的佈置陰深神秘的走廊.......逐一逐一引領觀眾步進不知有甚麼鬼怪埋伏的黑暗堂奧。

導演也利用了突然跳出來的人或鬼和劃破寂靜的巨響,殺觀眾一個措手不及。幢幢鬼影若隱若現,配上煞有介事的鎮民和目光呆滯的小孩,還有泛黃照片、恐怖木偶等等小道具....令觀眾不自覺地捕風捉影,到鬼怪露面時,頓時嚇得人心臟差點沒停頓。

或許我很易被嚇倒,但是觀乎我看那場的觀眾反應,的確感到大家屏息靜氣,更有的被嚇得叫了起來。慶幸戲院內人丁旺盛,否則坐在一間觀眾不多的影廳,幻想還有其他物體同坐身邊,真的會把驚嚇度推至極點。

《黑》片的驚嚇度十足,然而故事單薄無疑令電影打了些折扣,尤其是結局更讓人摸不著頭腦。
不過,觀畢電影,回顧一下結局的點滴,以及其中一句台詞「你們竟忍心看著我兒子死去」(大概是這意思),再細想結局的鋪陳,勉強也能意會導演的用意。

記得每當有兒童死去,那些家長都眼巴巴看著孩子受難,又或只懂哭得死去活來,對比男主角竭力勇救自己的兒子,或許在亡魂眼中,他才是真是愛自己的孩子。正因如此,某程度上,結局是亡魂給男主角的一種報答。


後話 : 電影固然嚇我半死,然而,最令我感驚嚇的,是本片的男主角Daniel Radcliffe已見男人味十足了。
試問又有甚麼比得上看著哈利波特在不知不覺間由一名小孩變成大人,亦從他身上再一次印證時光飛逝那麼嚇人呢 ?

        
《黑衣凶靈》(Woman in Black)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15日星期二

《怪誕黑家族》(Dark Shadows) - 形形色色大雜燴




假如要我概括《怪誕黑家族》的故事,我會說是一個女人因愛成恨,千方百計害得男方「雞毛鴨血」的人間悲劇。

這類故事在日常生活不難遇見,所不同的是,《怪》片中的這名執迷女人,乃法力高強的女巫,因此,整部電影便超脫於人間,合理地將魔法奇幻靈異集於一身。此外,被女方施咒成吸血殭屍的男主角由尊尼特普飾演,他甫出場,亦為電影建構了強大的怪誕幽默氣場。

其實電影糅合了很多元素,開首帶有哥德史詩式浪漫;吸血殭屍被困二百年解禁後,又來幾幕重獲自由,發現人事變遷的滑稽狼狽;柯林家族重振聲威時幾許凌雲壯志,到後段更大搞各類怪物拼個你死我活。愛情、勵志、帶點家庭教育,加上幾分恐怖迷幻,企圖征服不同類型觀眾的心。

然而,因為導演添布頓有點貪心,想表達的想法也不少,以致為某些角色置下了懸念,其故事剛步入正題之際,劇情又立即轉移目標(好像維琪那個角色),甚或結局突然冒出一些此前沒有鋪墊過的突兀轉折位(好像某角變人狼的扭橋),令到整個故事顯得鬆散。由大明星如米雪飛花等來飾演幾個沒有發揮機會的角色,更是一大浪費。

在導演的調度下,女巫和吸血殭屍的恩怨情仇擦出了不少有趣的火花。此外,我最喜歡導演復刻下的七十年代畫面,色調、道具、場景、感覺都非常吸引,各位女角在華服襯托下更是美不勝收。七十年代的木匠樂隊名曲響起前奏,帶動觀眾不自覺地輕哼幾句,更是觀影的其中樂趣。

我不禁思忖為何導演要復刻七十年代呢?後來發覺《怪》片改編的肥皂電視劇於七一年劇終。也許《怪》片是導演對該劇集的不捨,以及對七十年代的逝去的一種懷念方式吧。


(本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怪誕黑家族》(Dark Shadows)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14日星期一

影碟推介 : 《Freaks》- 別以歧視的目光去看人



無可否認,有些觀眾會抱持獵奇的心態去看Tod Browning在一九三二年拍攝的電影《Freaks》,皆因這片大部份演員都是真實存在的天生殘障者,如侏儒、連體人、陰陽人、長滿鬍子的女人、沒有四肢的人等等。

然而,導演的目的不是要消費他們的身體異常,不是要煽動觀眾的情緒,而是透過故事表達自恃正常的人亦可以是惡貫滿盈;被視為異類的人,心底裏亦可以是無比善良的。

故事發生在一個周遊表演的馬戲團裏,正常人與身體殘障者困在一起,後者自然成為被嘲笑的對象。其實他們如常人一樣,需要別人的關心,渴望得到愛情。漂亮的女空中飛人與大力士男友沒錢結婚,她於是利用富有的侏儒喜歡她這一點,假意跟他結婚,並計劃謀財害命。結果他們的計劃敗露,並招來侏儒和朋友的大報復。

雖然本片是三十年代的電影,但是導演說故事的手法絕不過時。好像一開始已埋下懸念,由一名戲班主人細說「她的故事」,引來一群參觀者的好奇,繼而帶入馬戲團發生的往事中。經過精心的鋪墊,觀眾明白到往事的始末,當結局展示「她的最終命運」時,來得相當震撼。

「怪物」、「畸形人」,這些都是叫人傷心的稱呼。戲中的正常人沒有尊重別人,不停取笑調侃這些不幸者,而且密謀加害他們,這些所謂正常人,才是最可怕的怪物。不過,導演的野心不止於此,而是進一步挖深人性。從殘障者相當殘暴的報復手段,表達了無論任何人,無論我們的長相如何,只要壓迫愈大,反抗便愈強,因為大家內心都存在著善與惡的人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那個年代,天生殘障人士的棲身處大多是馬戲團,他們在社會找不到立足之地,只好展示自己的身體異常來掙飯吃。此外,由於被觀眾評為過於恐怖,這片當年上映後旋即被禁,直至六、七十年代才得以解禁。那個年代的人之所以認為本片恐怖,某程度上也是源自心中的歧視。禁片這種行為,其實已是對這些殘障表演者很大的心靈傷害。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Freaks》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12日星期六

《遺物整理人看見的》- 從遺物看出人情冷暖

在中國人的社會裏,除了忌諱生死之外,也不會把處理親人的遺物這項工作假手於人。

然而在日本,原來把遺物託交第三者代為處理是很普遍的事,而本書的作者正正是一位遺物整理人。本書是他透過文字,道出了多年在工作中看到的各種人情冷暖。

可能有人認為遺物整理人的服務對象,是那些生前孑然一身,死後無人問津的孤寡人士。本書讓人了解到其實他們的服務對象,大多是因為家人離逝卻無法平伏心情的人,更有的是因為家人自殺或死於非命,遺體變得體無完膚,不想觸景傷情,故把重任託交別人的人。不過,最令我看後感唏噓的,是那些對已逝家人不屑一顧的無情者。是甚麼的人會如此不念親情 ? 他們與死者之間,一定有一個情感複雜的故事。 

其實本書的元素可以發展成相當感人的題材,然而,作者只把工作中遇上的各種情況,以小故事形式呈現在讀者眼前,令到這本書猶如一本日記多於一部很有故事性的小說。
 
以平實小故事形式撰寫,優點是沒有刻意引導讀者的思維,讀者閱讀過後,可自行定斷當中的情感對錯。只是,如此平鋪直敘,難免給我有點沉悶的感覺。
 
此外,每一個小故事章節都很短,雖然可以縮短沉悶感,但是又因為過於短促,讀者的感情還未醞釀,故事已完結了。假如作者能描繪多一點死者的背景,其與家人之間的關係,甚或較深度地描寫那些遺物的點滴,相信會豐富了本書的可讀性,也更能懾住讀者的情感。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5月10日星期四

《追凶》(Fairy Tale Killer) - 不完美的童話故事



(本文有不少劇透,主要集中在分析這電影的問題上,請慎閱。如只想知道整體好看與否,請直接閱讀最後一段。)

彭發執導的新戲《追凶》(Fairy Tale Killer)原名叫《完美童話》,二者之間我比較喜歡後者,因為《完美童話》更能表達出兇手吳在軍(王寶強 飾)的內心憧憬,而《追凶》給觀眾預期了一個幹探追捕凶手的故事,然而,電影實際上又不單止講一個追凶的故事這麼簡單。

故事由吳在軍自首開始。他報稱殺了人,但是當王韋漢(劉青雲  飾)與手下到死者張輝(林雪 飾)家裏徹查時,卻發現張輝安然無恙。
王和手下從吳的行為認定他是瘋子所以釋放了他,可是隔天卻發現了張輝的屍體。
隨著連環兇案陸續發生,故事遂揭開了吳的背景、殺人手法和動機,以及王的家庭問題,和其欺上瞞下的性格缺失。

本片走驚慄懸疑路線。

在驚慄氣氛方面,導演運用了較濃的色調,令到畫面散發出沉重的感覺。
導演亦著重聲效所營造的嚇人效果。惟聲效太過大聲和刺耳,結果不能營造驚慄感之餘,我反而被震耳欲聾的噪音弄得有點煩厭。(希望導演多加注意。)

此外,凶手突然跳出來嚇人的確讓人嚇了一跳,但這種是驚慄片最初級的嚇人伎倆,始終及不上從心理營造出來的驚慄感持久。

導演為了營造懸疑感,在角色設計上花了點心思,好像吳在軍他口齒不清,又常以化上濃厚粉底的面貌現身,這些的確惹起我的好奇心,並不斷思忖到底他是怎麼樣的一個人物。(後來發現化濃粉底是有用意的,但口齒不清則純粹為角色加添一點特色而已)。

另外,電影在前段亦注入了一些懸念,好像安插幾幕吳在軍與王悅兒(江若琳 飾)同場的戲份,便令我進一步去想像吳與王之間的關係。
當然查案時遇到的離奇事,還有吳在軍家裏的佈置,也增添本片的懸疑性。

不過,有懸念但故事帶有不合理的情節,或者謎底沒有給人新鮮感,都會浪費了之前所鋪墊的心思。

戲中,吳在開始時的自首和中段的「自動獻身」,都令我費煞思量,不明所以。既然打算殺人,又為何還未殺人便去自首這樣打草驚蛇呢 ?
 我覺得辯說他是瘋子不是一個很好的解釋,因為從吳其後的表現,可知道他根本是個聰明人。
如果一定要給這兩幕一個解釋,我猜想應該是因為導演想凸顯警方辦案太草草了事吧。(其中有一幕講述警方查案時喝啤酒,應該也是這個用意吧。)

吳在軍如何制服張輝(飾演張輝的演員是身型龐大的林雪),以及把屍體搬離現場也是一個大問號。
我明白導演透過驗屍官的口,交待了吳是用鎮靜劑來麻醉張輝,但是若然能增加一個很短的鏡頭交待吳為張輝注射鎮靜劑之前如何制服他,相信會更完整和有說服力。





關於連環殺手的電影多不勝數,不同電影會有不同的著眼點和設下不同的疑團,如「競猜誰是凶手」「蹊蹺的查案過程」「殘忍血腥的殺人手法」「兇手的背景」「犯案動機」等等。

《追凶》一開始已揭曉誰是兇手,而且幾乎是看不到他的殺人手段有多殘忍(*),所以這戲不是走「誰是兇手」和「殘忍血腥」的格局。((* )我相信這是希望可以在內地上映而作出的妥協,但是作出這些妥協,便影響到整部電影的震撼力了。)  
另外,追蹤和查案過程顯得容易不蹊蹺,就連誰是下一位受害人都有道破,所以本片也不是在查案過程上大做文章。  
觀乎整體格局,導演的著眼點落在兇手的殺人手法背景和犯案動機上。


無疑,導演把格林童話與連環兇案扯上關係是挺新鮮的設計(至少這條橋沒有別的電影用過)。而故事中提到或隱藏於橋段中的童話有「青蛙王子」 「長髮公主」「狼與七隻小綿羊」「灰姑娘」「紅鞋」,當中「狼與七隻小綿羊」「紅鞋」「灰姑娘」的橋段則被兇手套用成殺人手法。
(建議入場前先溫習一下這幾部童話故事為佳。)

模仿童話故事的橋段不是問題,可是吳在軍口口聲聲說是狼的都要死(他以狼來標籤了壞人),並且習慣在殺人後於兇案現場寫下「狼」這隻字,所以 兇手用了「紅鞋」「灰姑娘」的橋段,跟其殺人的動機很不協調。
我覺得如果全部都找來關於狼的格林童話(如「小紅帽」),便會統一一點。





說了這麼多都是集中在吳在軍身上,因為這個角色比起其他角色較為突出,而圍繞他身上的劇情問題亦較多,王寶強過於浮誇的演譯,也是其中詬病。
相比之下,劉青雲飾演的壞警察王韋漢,無論在背景和經歷上,甚至劉青雲的演譯上,都比較四平八穩。
在公事方面,他是鬱鬱不得志的探員,難得有機會升職,卻遇上職務失當影響晉升機會。
在家庭方面,因為兒子患上自閉症,行為與其他小孩有異,王韋漢處於無法改變這事實的死胡同裏,人變得歇斯底里,時常找孩子來出氣。
導演希望把他塑造成一名壞警察的形象,然而因為他的壞不夠強烈,令到這個角色沒有爆發力,也對比不出他在其後的改變。

女角方面,萬綺雯飾演的王韋漢妻子對劇情推進沒有太大幫助,在角色沒大發揮機會下,萬綺雯的表情也見單一(不是皺眉就是怒瞪丈夫以示不滿他惡待兒子)。
至於江若琳飾演的王悅兒是一位自閉型繪畫天才,雖然是連環兇案的核心人物,但是因為角色塑造上不夠細緻(都只是不停地畫畫),所以表現不出她是有多天才,唯一用來表達她的天賦才能的情節,卻又令我想起這個廣告(按此),所以在這個人物塑造上,大大打了折扣。同樣地,江若琳的表現亦不算理想。


我很挑剔細節,因為《追凶》是一部關於連環兇殺案的電影。   
有些類別如電腦特效電影,就算故事很爛,只要特效一幕接一幕兼打到飛起,都會獲得觀眾的歡呼喝采。
然而,如《追凶》這種類別,故事邏輯是最為重要的一環,只要每一細節偏差了一點點,只要編導由得小小的不合理存在,沙沙石石加諸在一起,便影響到整部電影的故事流暢度,繼而影響到編導希望傳達的情感訊息。
此外,一些劇情不是以畫面來交待,而是以對白唸出來,都顯得導演不明白畫面語言在電影的重要性,同時也削弱了故事的力量(例如戲中王韋漢跟上司交待為何現場沒有留下吳在軍的指紋一幕。)
而導演營造的風格過於刻意和超現實(好像把幾十部電視機疊高的場景),都會給觀眾有很大的疏離感。

   
整體而言, 《追凶》在邏輯上不太嚴謹,導演營造懸疑感和驚慄氣氛的功力不夠。不過,導演的意念是不錯的,至少把格林童話與連環兇案扯上關係給我一點新鮮感。
此外,雖然兇手的背景和殺人動機有點老掉牙,但是正因為他和王悅兒的背景,令到本片在情感部份有點觸動我心,尤其是吳在軍的最終計劃很能感動我,更令我不禁想起光亮的《童話》裏的一句歌詞 : 你要相信,相信我們會像童話故事裡,幸福和快樂是結局

我不敢肯定導演有否希望透過本片叫人關注自閉症兒童以及弱勢社群。 
不過,這片在這方面真能感染我,讓我意識到這群人往往被家人嫌棄,被其他人排擠,在社會找不到立足的地方。
但是難道絕路就是他們唯一的出路 ?




《追凶》(Fairy Tale Killer)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