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人離世,家人感到哀慟在所難免。究竟要讓自己無止境地消沉下去,還是重新振作好好生活,則因人而異。
在《樹欲靜而心不息》(The Tree)中,母親和兄弟接受了父親已死的事實,選擇展開新生活,但是小女兒對亡父戀戀不捨,更認為父親已轉世為屋外壯盛的大樹。她跟大樹聊天,恍若與父親傾訴;她在枝椏上睡覺,被密茂的樹葉包圍,如同在父親的懷抱中入眠;母親與別人交往,樹幹倒塌在母親的牀上,她認為是父親在發怒。她終日與大樹為伍,不在乎別人的嘲笑和誤解,完全沉醉在她和父親交流的世界裏。她痛恨家人如此容易放下對父親的思念,而且狠心要斬下大樹,她誓死保護這個父親的化身,不讓任何人傷害,因為只有她才明白到父親轉換了另一個方式,來守護着她們一家。
小女孩的行為令家人感到匪夷所思,而觀眾亦不會知道小女孩所言是否屬實,因為導演並不是要打造一部靈異電影,所以沒有任何鬼魂顯靈的鏡頭。相反,這電影描述了一段治療心靈創傷的歷程,來到最後,讓人釋懷。
死者已矣,在世的人積極地活下去,才是走出悲痛的不二法門。放下不代表忘記,誠如小女孩哭問母親是否已忘記父親時,母親回答她並沒有忘記丈夫,而是將他留在心裏一個重要的位置,永遠掛念。
導演深諳放下的過程是痛苦的,所以以一棵大樹作為小女孩的心靈寄託和慰藉,通過故事的發展,慢慢治療她的創傷,好讓這顆小心靈能放下執着。
《樹》片非常生活化,沒甚麼起伏,就算交代家人的悲傷,也沒有呼天搶地,一切都是這麼淡然,給觀眾寧和靜謐的觀感。其中一幕講述小女孩躲在火車橋下,待火車疾馳而過的一刻大聲呼喊,已是平淡的劇情中罕有的豪情。
雖然這電影節奏緩慢,幸而一幕幕長鏡遠景優美怡人,襯托着慢板的劇情發展和角色互動,反而散發出細膩的感覺,全然不覺得沉悶。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