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31日星期一

《大上海》(The Last Tycoon) : 為看發哥


 
與其說《大上海》是一部梟雄傳奇片,倒不如說是梟雄愛情片更貼切,因為主角成大器向上爬和登上高峰的經歷毫不傳奇,着墨也不細緻。導演選擇了年輕版(黃曉明 )和中年版成大器(周潤發 )的經歷交替展現,事先張揚了結果,再慢慢描繪當中過程;一切在預知之內,削弱了觀眾對主角成為大器的期許。

要令一個傳奇人物夠立體,情感元素不可少。戲中兄弟情愛情、對長輩之情都有編導在故事後段更把成大器寫成一位很有骨氣的抗日英雄。其中,那段由年輕輾轉到中年的愛情甚得編劇的鍾愛,篇幅較多,刻劃較豐富,感人與否,視乎不同人的觀感,但在戰火中重遇一幕,實在太誇張煽情了。

觀賞這部電影時,不斷讓我想起許多似曾相識的人物和電影。或許導演找來周潤發演一位上海大亨,就是希望觀眾能聯想起發哥當年在上海灘劇集給我們的觀感。我喜見發哥近年回歸香港電影市場,戲中的他魅力不減當年,雖然他這次演出未必是顛峰之作,但依然討好。

另外,難得見到飾演成大器年輕版的黃曉明甚有風範。可惜是,我喜愛的吳鎮宇在模糊的角色裏難找到發揮機會。周黃吳,加上洪金寶,自然預期他們能大鬥演技。但大家同場的戲份不多,就算有衝突,又不夠張力,着實有點浪費。

相比許多王晶的電影,這片無疑是他拍得較花心思的作品,尤其是幾場爆破場面。據說此為香港團隊主理。可能為要彰顯香港技師的厲害,所以連綿不斷,爆破場面有點過長了。

同類電影珠玉在前,觀影期間難免會拿來作比較,而本片在劇情欠新鮮之下,整體中規中矩。


《大上海》(The Last Tycoon)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29日星期六

《血滴子》(The Guillotines) : 編與導力不從心


 

這部電影與過往以血滴子為題的電影很不同,看得出劉偉強導演希望在同類電影和自己的創作上來個大革新,所以在各方面都試圖破舊立新。

首先新血滴子造型與印象中的迥然不同。在舊電影出現的血滴子是一條長鐵鏈連著裝上倒扣利刃鐵帽子。鐵鏈一甩出,發出咻咻聲響,猶如死神在奪命呼哨。不幸被鐵帽子扣住頭顱,即身首異處

新造型集機械與兵器於一身,既像彎刀也像鐵環,在3D特效和刺耳的聲效下,確實給人毛骨悚然的視聽效果。奈何舊版本太刻骨銘心,所以新造型就算借助了特效,始終無法超越舊造型的凌厲感

相傳血滴子是由清朝特務開發出來的殺人兵器,以便鏟除異己於百步之內,但如此著名的兵器,竟沒有留下任何相關實物可供查證和參考這傳言為血滴子增添了無限想像,劉導演亦順水推舟,刻劃血滴子為見不得光的鬼魂,建構了一個乾隆派血滴子組織追捕異見領袖,同時又派火槍隊追殺血滴子餘黨的故事骨幹。

如此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故事很有後浪推前浪的感覺 : 血滴子全盛時期威武八面,令人聞風喪膽,不知多少人成為了這項武器下的亡魂;當血滴子被火槍取締時,組織上下全軍覆沒。時代巨輪在推進,只能順其而行,違者壯烈犠牲在所難免,委實唏噓。故事背景落在組織大勢已去時期,彰顯血滴子殺人之利害也只在前段,全片散發著濃厚的無奈感。

電影想表達很多理念,無論是乾隆皇帝力圖掩飾前朝不光彩的史實,還是異見領袖要拯救走頭無路的人,還是血滴子組織內的兄弟情……奈何要表達太多東西,篇幅過多變得鬆散,結果沒有一個叫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主題。

要超越只著重視覺效果的商業片,不難,要做到言之有物借古諷今,亦可,但同時要掌握節奏說好故事不是人人能做到。本片無疑是顧此失彼了。


《血滴子》(The Guillotines)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27日星期四

電影短評 : 《孤星淚》(Les Misérables)


 

《孤星淚》音樂劇赫赫有名,把全套音樂劇搬上銀幕,自然吸引許多劇迷的青睞。

我不會否定這部電影非常認真的製作演員相當賣力的演出每首歌曲都蕩氣迴腸,讓觀眾完全感受到戲中人物的苦痛悲哀,還有故事道出了法國大革命之後,民眾如何苟延殘喘的傷感。

然而,音樂劇與電影的分別,在於前者受場地局限,每每以角色唱出當下感受,甚至劇情發展。可是,作為一部電影,始終以畫面說故事較優勝。如今人物感受和情節推進都由角色唱了出來,觀眾便少了一份懸念和想像。劇情便因為導演說故事的技巧而變得平淡起來。

假如以欣賞一齣音樂劇的角度來觀賞這部電影,本片仍具有十足的欣賞價值的。當中尤以演員出色的表現最為人喜歡。他們除了要擁有雄渾的嗓子和唱功外,同時亦須兼顧演技,真是少點功力也做不到。

其中在前段曉治積文(Hugh Jackman)於教堂裏良心發現的一幕,以及安妮海瑟薇(Anne Hathaway)感懷身世的一場戲,情感跌宕於一首曲韻之中,盡顯層次感。還有其他演員甚至飾演加羅殊的小演員,都有非常圓熟的表現,實在不能小覷。


《孤星淚》(Les Misérables)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26日星期三

《偷戀隔籬媽》(In the House)︰好奇惹的禍



看完這部電影,不禁思忖事件演變成覆水難收的局面,是誰之過?是構思和寫作的男學生、是推波助瀾的老師,還是幕後慫恿的老師妻子?得出的結論是——大家的好奇心。

男學生對同學家庭心感好奇,逐步入侵人家私隱,並撰寫成文;老師被文章吸引,希望提攜這文學天才,卻不自覺地一步步被推進死胡同裏;老師妻子以為自己最客觀,結果又扯入漩渦中。

這部法國電影題材很危險︰男學生對入侵別人私隱不覺有問題,老師看閱學生描繪入侵別人家文章,竟津津有味。別人隱私似乎成了人們理所當然的消遣,大家找藉口為自己開脫,正如老師所言,他只不過在輔助「愛徒」寫作技巧罷了。

導演為這個危險題材調教成輕鬆調子,再加上悠揚悅耳的配樂,和充滿幽默感的對白,讓觀眾容易入口。冷眼旁觀的觀眾在窺探男學生筆下的故事,間接竊探了老師的人生;我們以為由始至終置身事外,誰知陷入兩個故事裏,最後冷不防劇情逆轉,勾起了沉重、錯愕、意外等複雜情感,繼而讚歎導演的說故事本領。

電影角色不多,尤其男學生這個角色最為深刻,他比起明刀明槍的惡少年更危險。他厲害之處,在於有能力以文章引起閱讀者的想像,達至影響別人人生的目的。

我覺得導演與男學生同出一轍,導演亦有捉住觀眾好奇心的本事,逐步滿足偷窺者慾望,引誘大家追看下去,再利用了戲中戲,真真假假的文章情節,來玩弄觀眾一番。


《偷戀隔籬媽》(In the House)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25日星期二

縮時攝影分享 之 聖誕快樂 2012


以前總覺得小時候比現在更有聖誕氣氛,但今年因為要製作這條應節短片,特意在街上走來走去,發現聖誕氣氛其實不比我小時候薄弱。這才發現過去之所以覺得聖誕氣氛愈來愈淡薄,原來只是自己封閉自己,沒有去感受而已。

這表達了甚麼呢 ? 就是其實有好多東西或感覺都存在於我們的身邊,只視乎我們是否願意去感受。
就算得到別人祝福多少次"聖誕快樂",只要自己封閉自己覺得"聖誕不快樂",結果還是會覺得不快樂。

所以,我在此祝福大家,聖誕能感受快樂 ! 並送上我製作的短片,希望您們會喜歡。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24日星期一

《十二生肖》 (CZ12) : 成龍以外



成龍近期的論調成為眾矢之的,無疑蓋過他在本片中的搏命演出。不過,一部電影由一兩句虛空構想,轉化成幕幕實在的畫面,並非單由一個人的力量可以完成。因為他的個人見解.抹煞了其他人的血汗,著實可惜。

其實本片有值得欣賞的地方。首先,出色的剪接為不同角色打造矯健好身手,實在功不可沒。最能彰顯剪接工夫的,要數成龍身穿滑輪裝束避過警察追捕一幕;短促和多角度畫面一個接一個,達至在路上風馳電掣、一氣呵成的暢快感。以這場戲來揭開電影序幕,彰顯其大片格局,有先聲奪人之效。

此外,權相佑向來文質彬彬,是很多悲情韓劇的男主角,現在立時變成打得之人,叫人另眼相看;還有女角施展腿功退敵,也是打得好看的一環。雖然她用長腿挑起鎖匙掛架一幕未免太誇張,但這麼彆扭也能博到我一笑。

以今時今日的科技與資金,要製作出如本片的海陸空場面實在不算稀奇;森林奪寶一幕,也落入看慣的奪寶奇兵類影片的公式。不過,在火山口徘徊於生死邊緣,的確既刺激又緊張。

動作和場景顯得熱鬧,故事題材則是鮮有觸及的背景。歷史中,一八六○年間,英法聯軍在圓明園搶走鑲在噴池的十二生肖銅首以及許多珍貴文物。這些文物流落外國多年,近年在拍賣會上屢破天價,觸動中國人的神經。

奪寶當然為了金錢;成龍這次不再做正氣凜然的角色,反而飾演一名貪財的盜賊,與盜寶團隊偷盡各類藝術品。角色最後改邪歸正毫不意外;文物重回中國人手上,與角色最後都以家庭團聚作終結,未嘗不是前後呼應。

不過,編劇對褫奪文物者作強烈控訴,對古玩商人抬高價錢的卑劣手法和造假技術只輕輕帶過,則浪費了一個好題材。


《十二生肖》 (CZ12)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22日星期六

《海嘯奇蹟》(The Impossible) : 恐怖的勵志片



相信不少人對發生在二OO四年那場南亞海嘯仍猶有餘悸。就算當年大部份人只是旁觀者,都會因為災情慘烈而感傷痛難過,那麼倖存者和遇難者家屬的哀痛心情,就肯定更難以復原了。

這電影改編自當年一個倖存家庭由受災獲救到失散重逢的歷程。把這件慘事搬上銀幕,導演的取態其實很重要。如果過份渲染災情,猶如在倖存者和遇難者家屬的傷口灑鹽,實在再殘忍不過。

慶幸電影的比重得宜,雖然仍有丈高大浪吞噬大地的一幕,導演亦有利用黑畫面加大了觀眾的想像,叫觀眾替主角擔心,亦讓大家恍若置身海嘯當中,增加了逼真感,非常恐怖。但是導演偏向把情節比重放在海嘯衝擊後,主角如何救人自救以及怎樣面對危難方面,為電影營造出正面的氛圍。

在災難中,人們變得自私無可避免;自保而見死不救,還是冒險救人,其實是很難的抉擇。但比起這種人生交叉點,要做到堅持對生存的希望對家人獲救抱有信心,是更難維持的心理質素。而電影要告訴我們的是,生存與否,取決於意志和希望。

失散重逢再失散,令父母心如刀割;本來只顧玩樂的孩子,找到人生意義卻又突然失去希望...導演不忘技巧地利用了如此戲劇手法,製造出一些錯摸情節,為劇情營造跌跌宕宕的情感元素。這樣的確令觀眾更容易投入這個家庭的生死經歷。不過,電影的篇幅稍為傾向母親與大兒子的戲份,削弱了父親與兩名小兒子的經歷概況,有點失衡。也明白導演的用意是要讓戲中的大兒子在災難中成長。

人往往經歷過大災難,性情才會有所改變,孩子尤其會加速長大。不過假如要靠天災人禍來加快孩子成長的話,相信任誰也寧願天災不要再來,孩子永遠不成長好了。


《海嘯奇蹟》(The Impossible)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21日星期五

電影短評 :《烈探狙擊》(Jack Reacher)


 

烈探查案查出重重陰謀,是不少類同電影的故事發展。要突破,在於編導如何在過程中拍出點點趣味。

本片優秀之處,在於巧以畫面說故事。有幾幕完全沒有對白,但幾個畫面,就能令觀眾明白要交待的劇情;編導亦很喜歡以畫面賣關子,這些都很得我的歡心。

當然,本片也有不少角色唸很長對白的章節,例如敘述積烈查的背景,又或是查案進程等,但因為編導巧妙地襯上了組組另一角度但有異曲同工的畫面,冗長的對白立時生動起來。比起許多導演在角色唸對白時只懂把鏡頭對準講者面孔,本片的手法實在優勝多了(我明白這亦涉及到成本問題)。

查案者疑兇受害者都有其故事,令整個故事版圖擴大,可能會考驗到一些觀眾的耐性。假如可以刪滅一些較不重要的情節,整體節奏會爽快一點。另外,前半段花了很多心思,但結尾卻突然洩氣,令整體有虎頭蛇尾之感。
 
湯告魯斯延續其在Mission Impossible系列中的演技,這回除了動作,也有智商。他演一名分析力很強來去無蹤的調查員。他的觀察入微,簡直神乎奇技得驚人。慶幸因為故事描述他乃一名很厲害的前憲兵,素有訓練,所以為許多細節都合理化。

我因為除了看故事,還會留意技巧,所以本片著實有不少讓我欣賞和學習的地方的。


《烈探狙擊》(Jack Reacher)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17日星期一

《白兔糖女孩》(Bunny Drop):比糖更甜



無可否認,《白兔糖女孩》的角色設計很是玄妙:二十來歲單身的大吉,肩負起照顧去世外公留下來的六歲私生女小綾。成年外甥照顧年幼阿姨,這設計在倫理觀上甚是離經叛道。

不過,看到電影裏那些親戚在小綾的撫養上你推我讓、其親生母親甚至擺明拋棄時,便明白編者想透過大吉,質疑許多家長的不負責任。其實論輩份和親疏,照顧小綾的責任都不應落在大吉身上,只因他不忍心所以肩負起責任,影射出其親生母親和親戚的涼薄。當然,暗諷家長不負責任只是電影的副題,道出父母養育孩子有幾艱辛才是主旨。

編者巧妙地在故事開端描述大吉長得跟其去世的外公如同「餅印」一樣,順理成章讓他成為小綾父親的「化身」,扭轉了倫理道德的不妥,讓觀眾看二人相處,如同在看一對「父女」關係,感覺舒服。

身為父母的每天都在學習如何照顧孩子。電影裏最常見是大吉抱著小綾趕上學的鏡頭,亦有不少二人的瑣碎相處互動,很容易讓身為父母的觀眾產生共鳴。

尤其是從大吉這名「父親初哥」身上,展現出養育孩子的百般滋味:孩子的安康叫人提心吊膽,但孩子對自己笑時那種心甜,他們抱著自己那種溫暖……就算再多的犧牲也是值得。

誠然,小綾過於乖巧有點美化了現實生活;任誰照顧過孩子都知道小孩不是省油燈,但編者省略了那部份,在描繪親子關係上其實是不夠全面的。

不過在選角上倒值得一讚。飾演大吉的松山研一很能捕捉到初次照顧小孩那種笨手笨腳和不知所措的形態;飾演小綾的蘆田愛菜非常可愛,二人在戲中就算只是閒聊玩耍,都擦出不少火花,組成了幅幅好看的構圖,營造出不少窩心的戲味。

《白兔糖女孩》(Bunny Drop)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16日星期日

《不老騎士》(Go Grandriders):八十歲的軀體,十八歲的心境


這部紀錄片令人很是感動,因為受訪對象是一班平均年齡八十一歲的長者;他們無懼體力下降,也不怕艱辛,勇敢地騎著電單車完成了歷時十三天的台灣環島遊。

導演在主線的環島遊外,襯托上豐富的旁枝,包括受訪者的背景、他們的身體狀況、環島遊期間的悲喜遭遇、對圓夢前後的感想、回歸現實後與家人的相處概況……令每位爺爺奶奶都很有個性,非常立體。每位老人家盡情展現他們的真我個性,任由鏡頭捕捉自己亢奮或失落的表情,亦展現出我們少有看見老人家的一面。

從他們的背後故事,看到支持他們實踐夢想的不同原因,但阻擋他們圓夢的力量卻相等:體力問題、危險的路途,以及家人的擔心和反對。因為這些阻力,令我覺得整部紀錄片的構想可謂超乎現實。超現實,是因為在人們心目中,長者跟病痛劃上等號,所以理應安份守己。

然而,就是因為我們一向對老人家的誤解,甚或歧視、不關心、漠視,以為他們做甚麼也不行,所以很不公平地抹殺了他們圓夢的機會。

實踐夢想向來是年輕人的專利,亦有不少電影探討這種題材。但本片導演卻把圓夢的主角聚焦在一班長者身上,令這片表面關於圓夢,實際包含著克服困難、勇於實踐夢想,以及就算任何年齡都應對人生充滿希冀等正面意義。這比起年輕人圓夢的題材更勵志。

觀看本片期間,心情很自然隨著這班騎士的遭遇改變:大家會因為大巴在他們身邊擦身而過而擔心,會為他們的堅持落淚,也會為他們展現出孩子氣的一面哈哈大笑。

本片縱使沒有俊男美女當主角,鏡頭角度甚有家庭錄像的感覺,畫面甚至不夠清晰,但它蘊含許多大製作沒有的人情味,也有令觀眾又哭又笑的本領。

後話 : 

1. 這片本來是特別放映,場次不多,但因為場場爆滿,所以轉做正場上映,非常厲害。我看的那場因為幾乎滿座的關係,迫著我就算剩下前兩行也要購票。可想而知其受歡迎的程度。

2. 這電影全名叫《不老騎士 : 歐兜邁環台日記》。歐兜邁其實是日語中的外來語譯過來的發音,讀音O To Bai,即英文的Autobike,亦即是摩托車(電單車)。


《不老騎士 : 歐兜邁環台日記》(Go Grandriders):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14日星期五

《贖罪》(Penance) : 其實應該剪輯一下才上映





日本著名作家湊佳苗的小說作品常以懸疑的戲劇手法探討日本社會問題,往往得到很大迴響。其早前作品《告白》,便是其中之一。

其實除了《告白》被改編成電影之外,她有不少作品亦被改編成電視劇,成果好壞參半。(好像《境遇》,我就不太喜歡了)

這部由黑澤清執導,改編自湊佳苗同名小說《贖罪》的電影,本來以分成五集的電視劇形式在日本播放,現在結集成300 分鐘的電影,並分上下半部放映。不過,與其說是電影,倒不如說是連播電視劇集更貼切,因為如此順序地連續放映五集(我看的是300分鐘版本),真有「煲劇feel」。

《贖罪》講述小泉今日子飾演的麻子,因為女兒被一名陌生男子害死,所以遷怒於同在現場的四名同學,並訓誡她們往後要不斷贖罪,直至她滿意為止。
因為每名女孩持不同的心態對待這宗兒時陰影,所以也對她們長大後構成不同的影響。

電視劇以四章回描繪這四名女孩長大後的遭遇,並以麻子穿梭其中。麻子在前四章的戲份不重,來到最終回,才以她為主線,並揭示出她不為人知的秘密。

整體而言,《贖罪》沒有建基在一個惹人爭議的社會大課題上,就算每個章回都帶出了一點社會陰暗風貌,也不足以啟發觀眾任何思考空間。所以看這部電影,猶如在看一部有點懸念的日劇而已。

其實每章回之間沒甚麼聯繫,都只是麻子貫穿其中。假如當作獨立一個單元故事來看,更有趣味;導演為每個小單元都營造了不一樣的氛圍 : 好像「第一章 : 洋娃娃」有點奇情;「第二章 : 家長教師會臨時會議」給人感覺偏激;「第三章 : 熊兄熊妹」 較貼近社會黑暗面;「第四章 : 胎懷十月」很有黑色幽默;「最終章 : 償還孽緣」最有因果意味。

每章回的手法好壞參差不齊;劇情婆媽、情節巧合得不合邏輯不能怪導演,因為是原著的問題,但如何展現成影像,則視乎導演的取態。
我認為前四章雖然拍得毫無電影感,但至少劇情取勝,人物角色都獨當一面,讓人留下印象。導演在不同的少女身上,細緻地描繪出不同的性格。因為性格影響命運,所以每位女角的下場都不一樣(諷刺地,性格最差勁的那位,竟然有最好的下場)。
可是,來到最終章,導演卻突然間洩了氣一樣,承繼不了前四部的層次。特別是麻子與兇手在屋內對峙爭執的一幕,無論鏡頭角度、角色互動都非常兒戲,放在電視劇裏還可以接受,放在電影裏,則會惹來全院偷笑。

演員方面,飾演四名成長版本的同學的女演員中,以蒼井優較為演得好和內斂,其他的女角甚至小泉今日子都演得有點虛浮。

我覺得把電視劇集放上銀幕放映並不是問題,而《贖罪》亦有其看點的。
不過因為當初是以五章回的形式播放,所以導演在每章回的開頭,都重覆著四名女孩童年那關鍵一幕,以喚起家庭觀眾對上一集劇情的回憶。
可是,現在是連續播放,就算導演在每集開始一幕的鏡頭角度有點不同,但因為都是同一件事件,所以都給人重覆的感覺。         
以電視劇集來說,這是無可厚非,只是現在短時間之內重覆四次,則較難以接受。

我覺得如果結集成電影之後,導演能剪輯一下,出來的效果肯定比現在的版本緊湊明快,亦較富電影感。
我因為是看300分鐘的版本,所以三小時下來已是相當疲累,看畢五小時的戲,已是木無表情,所以或許這樣影響了觀感。
現在分成上下半部來上映,上半部是首三章回,下半部是第四章和最終章,這樣中間隔間一星期,或許能減低不斷重覆給電影帶來的傷害。


《贖罪》(Penance)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12日星期三

哈比人:不思議之旅 (The Hobbit:An Unexpected Journey):畫面勝故事



3D電影愈來愈普及,各類電影有的沒有也來3D一番。在3D似有氾濫之時,不少電影製作人希望突破3D技術,令觀眾的觀影旅程更勝普通的3D畫面。

初次聽到魔戒導演Peter Jackson的最新執導電影《哈比人 : 不思議之旅》是使用高幀率(High Frame Rate)拍攝時,不禁心感好奇。

在35mm菲林拍製電影的年代,幀率是停留在每秒24格的。
隨著電影數碼化,導演認為技術可支援到超越24幀率,而根據科學見解,人類的肉眼可以看到大約55幀率的影像 ,故此導演率先採用每秒48格高幀率拍攝,希望帶給觀眾新的視覺體驗。

無可否認,在高幀率下,《哈》片的畫面更清晰,影像前後、遠近和深度的層次感更豐富,令我歎為觀止。

又因為採用了這種新技術,導演少不免要炫耀一番。所以我們會看到不少場景和美術設計,彷彿要為了這種視覺技術服務一樣,每場都凸顯出這新視覺科技的優點。又因為影像很真實之故,在電影開首的大量快速Pan鏡,簡直讓人彷如置身在過山車上,速度感相當強烈。

畫面一流,相比之下,故事就遜色了。
可能因為製作人主力集中在畫面的建構上,所以故事設計則跟許多3D電影一樣,乏善足陳。 

本片是魔戒前傳三部曲的第一部,故事背景設定在魔戒三部曲的六十年前,講述「孤山」矮人王國被噴火之龍史矛革襲擊,百姓死傷無數,國王被殺,王子索林逃脫,並聯同巫師甘道夫和十二個小矮人誓要奪回王國。

主角哈比人比爾博巴金斯長年優哉悠哉,無風無浪,卻因為甘道夫的到訪請求,半推半就加入戰團,其間遇上咕嚕,也交待了魔戒的來歷,亦跟食人妖半獸人等交戰;至於在魔戒裏的一些角色如精靈女王等,亦在此部曲露面。 

一百六十九分鐘的電影,就是由角色們過關斬將推進劇情。又因為這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再進一步的劇情由第二和第三部曲詳細交待,所以這一集的結尾,是為下一集鋪路。

我認為三部曲的好處是,能夠放進更多細節和人物,豐富了整個故事。
然而壞處卻是,因為導演在拍第一集時已構想會拍第二和第三集,在時間許可之下,難免在第一集投放著過多或無用的細節,令電影顯得嘮叨拖沓。如要獨立來看,這一集實在很不完整,沒起承轉合,也顯得虎頭蛇尾。

我覺得最理想的系列式電影是,每一集都可以獨立來看,每一集都有起承轉合,也有一個完整的結尾,才能感覺完滿。  
也明白本片是改編自托爾金於1937 年出版的經典暢銷小說《哈比人歷險記The Hobbit》,為要忠於原著,不能偏離原人物和情節。只是,作為改編者,其實可以改編得較有趣的,而不是平鋪直敘。

我想,這戲的主要目的是作為48格高幀率的試點,單以這方面而論,無疑是很成功,也值得入場去親身體現這種視覺新感受的。
只不過,隨著拍攝和播放技術日新月異,這反而加促了許多導演和編劇在劇情處理上的退步。如不懂得如何把視覺科技和故事融合得當的話,那實在太本末倒置了。


《哈比人 : 不思議之旅》 (The Hobbit: An Unexpected Journey)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大霧上盧吉

山頂的盧吉道是著名給攝影愛好者拍攝日出日落奇景的好地方。因為該處居高臨下,既能鳥瞰維港兩岸的景色,也有給人騰雲駕霧之感,所以那處曾讓攝影友拍下不少出色的作品。

奈何夏天已過,踏入深秋初冬之際,連續多天不是下雨便是陰天,每天灰濛濛一片的,讓很多影友都敗興失望。

然而,對我來說,這個世界上沒有所謂的"壞天氣"的,所以早前的一個周日,趁有空檔,便上盧吉道一趟。

11月25日,多雲有雨。

如此天氣,可以預期上山很大機會遇上霧鎖維港的情況。果然,走進盧吉道不久,能見度已是越來越底了。

如此霧裏霧裏去,其實很有探險感的。當然,眾所周知,盧吉道是最安全不過的拍攝又或是遠足勝地,所以說是來探險好似有點誇張。




下雨天會打亂了許多影友的攝影安排,因為在他們心目中,陽光普照才能拍到好照片。不過,於我而言,下雨天也有好天氣沒有的韻味,好像拍攝倒影照片,得要在下雨天才能發掘無限可能。


記得拍以上照片時,我其實只不過想拍浮在水中的枯葉,誰知剛巧有一對男女跑步經過,我於是趕忙地按下快門,慶幸在如此慌忙的情況下,也能捕捉到這個情景。
試想想,假如地面乾乾的,又怎能反映出這種倒影呢 ?


是次的目的地是在盧吉道拍攝維港美景的一個彎位。
那個彎位不是甚麼秘密之地,拍照的不拍照的,只要行經該處,都會被開揚的維港景色吸引而駐足欣賞一會兒。

不過因為這天實在太大霧的原因,所以維港景色不見了,換來的是眼前迷霧一片。
或許整天都被雲霧覆蓋著,所以連ICC大廈也忍不住要不時伸出頭來透透氣。

這麼大霧還要上山頂的原因,就是要拍霧景的time lapse,所以就算眼前白濛濛也沒有任何怨言。
況且,雲霧偶然消散,也許會碰上意想不到的景色也說不定。


好像剛巧雲霧稍為散去,一道陽光正好照到ICC上,便看到這個畫面了。



我為拍timelapse,在那處由下午三時許站到晚上七時左右,其間見到不同的遊人經過。
假如他們來到這地點時正當濃霧罩山,他們都只是直走直過的,亦不明白我的鏡頭對著蒼茫一片所為甚麼。
但假如遊人經過時剛巧是天開了,他們都會被漂亮的景色吸引,紛紛掏出手機,拍下景色轉變的一刻。
這令我想到,時機是多麼重要呢。不同時機來到同一境地,所見的風光都會不一樣。
人亦如此。
一個人在改變前後的分別很大,是好人還是壞蛋,很視乎大家在甚麼時候碰上。


我跟您們講,在站立的三個小時裏,設置好時間每兩秒拍一張之後,其實無所事事。此時,我便著意留意一下周遭有甚麼好的拍攝素材。
突然,雲霧湧到一邊,不遠處的山邊露出了一支街燈,形成了不錯的畫面構圖。
因為相機在忙著,我只能用手機拍下這個景象,並用了PocoApps調成懷舊色調,再用photoshop加點字,出來的效果也挺好看的。




說了這麼多,為甚麼還不見我的timelapse的呢 ? 原因很簡單,因為我未製作好。
當我做好這段片之後,會急不及待放在這處分享一下。
現在我只好放一張夜景照充撐充撐好了。



這次在盧吉道逗留了三個小時不單沒感到疲累,而且還有得著。
我不是指拍到好照片,而是,這次令我意識到,到任何一個地方,都不應來去匆匆,而是應該在那裏留一整天,觀察不同時段的景色轉變,說不定會讓我碰上別人沒遇上的難得風光。


同場加影 :

就好像獅子座一樣,他為了拍得更好的角度,竟然爬上大石上。

要與別不同,往往要站在與別人不同的角度去看事情。
我有畏高,又爬不了石,笨手笨腳的,只好站在一般人站的地方拍照。
而他這麼奮勇,拍出來的效果,自然比我拍到的好。



 

2012年12月11日星期二

京極夏彥《幽談》: 談不上恐怖,亦有點悶

恐怖小說跟恐怖電影一樣,必須在氣氛營造下功夫,才能吸引讀者(觀眾)投入其中,再被陰深的氛圍嚇得透不過氣來。

然而小說比電影有難度的地方,是因為作者的文字必須有感染力,才可啓發讀者的幻想力,這些都是文字能力稍遜者無法做到的本領。

本書結集了日本著名作家京極夏彥撰寫的八篇短篇故事,並打正「恠小說」的旗號來吸引讀者。「恠」解作「怪」;既然標榜「怪」,加上宣傳又說得這麼引人入勝,我自然預期會讀到各式各樣的和風古怪故事。

無可否認,京極夏彥的文字了得,可是這些短篇卻暴露出他創作短篇的弱點。本書的故事跟恐怖完全扯不上關係,勉強可用離奇來形容,但有些顯得沉悶,而大部份則是虎頭蛇尾叫人失望。

不過,無論內容是否淡出鳥來,各個故事都透著濃厚的和風味道,而從字裏行間,亦能閱到日本的社會民情風貌以及一些傳統特色,喜歡日本風情和日系意識流小說的讀者,可能依然能讀得情懷蕩漾。

八篇短篇的質素參差不齊,但不是全沒可取的。我慶幸有堅持讀下去,才讀到一兩篇較有啓發性的故事。

好像那篇「十萬年」,雖然故事依然不甚了了,但角色對話中談到關於人總是載著名為「自己」的眼鏡去看這世界,而我們看到的世界,都只不過是我們認定自己能看的世界而已。以此引申下去,也了解到很多人因為自己看不見,就認為一些物質沒有存在過,包括鬼怪,以及許多我們認知之外的事情。

有時,小如幾句角色的對白,又或是一兩個有意義的細節,便大大提升了小說給人的觀感。《幽談》便是如此一本小說了。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12月10日星期一

《家有刁妻》(All About My Wife) : 是甚麼令妳變成這樣 ?



在《家有刁妻》中,那名惡妻的確令人吃不消。婚前甜美,婚後性格愈來愈兇神惡煞。她總有方法令丈夫丟臉,總能折磨丈夫得不似人形。

編劇巧妙地留白了妻子判若兩人的原因,並為她塑造了一個討人厭的個性,叫觀眾萬分同情那名丈夫,打從心底裏支持丈夫甩妻的餿主意。

無疑,丈夫的整套甩妻計劃,以致故事發展和結局都在觀眾預計之內,不過電影仍有不少優秀的地方。好像編劇以妻子變本加厲的箇中原因,勾起觀眾的好奇心,到揭開真相的一刻,觀眾由原來同情丈夫,反過來同情妻子,這是很不錯的劇情逆轉。

當然,女主角的性格甚至一些劇情都未免太誇張了。不過,這樣反令人留下印象。特別是飾演女主角的林秀晶演技了得︰她一臉秀氣,竟擺起一張臭臉,起勢罵人如連珠炮發,但柔情時又楚楚可憐。如此剛柔並濟,令全片生色不少。

劇情輕鬆誇張,無非想表達男女相處多年,一方愈益變得不可理喻時,另一方往往只關顧對方如何令自己難受,鮮有人願意探討對方之所以變成這樣的原因,甚或反省一切是否因自己而起。

此外,女主角在電影後段變得討好多了,她的一言一語也變得順耳有道理。這反映了坦白直率還是惡言相向,完全視乎聽者對言者的觀感。

雖然編劇沒有道明,但觀眾不難發現愛情和事業為女主角增添魅力,以致丈夫對她改觀;當她圍著一個男人轉時,往往會令他生厭,只有她讓全世界圍著自己轉,男人才會跟著轉。

《家》片表面是一部輕微愛情喜劇,實際內藏著深層次的意義,細心解構,會有不少得著。


《家有刁妻》(All About My Wife)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