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31日星期四

影碟推介:《變種異煞》(Gattaca) - 基因改變命運



人類努力研究基因圖譜,希望可以破解疾病之謎。假如人類不再受到疾病的纏繞,可能又想進一步更改基因排列,以改變很多內外在的條件。這麼發展下去,未來不難實現電影《變種異煞》(Gattaca ; 另譯《千鈞一髮》 )所描繪的完美世界。

影片中,人類可以讓基因去蕪存菁,令到誕下的孩子都擁有最優良的基因組合。相比之下,選擇以自然方法誕生的孩子,便成為劣品,因為他們的基因包含了各種疾病和性格缺陷。這些「自然人」,一出生便注定淪為低下階層,受到社會的歧視,就連親生父母也會輕視自己。人一旦被貶為地底泥,哪管像男主角一樣有着宏大的理想,也會被抹殺。《變》片便是圍繞着伊桑霍克(Ethan Hawke)飾演的男主角,如何借用祖廸羅(Jude Law)飾演那位完美優生的身份,來實踐自己漫遊太空的夢想。

電影描述的是未來世界,但不期然讓人聯想到現實生活中的英精制度和種族歧視衝突。在片中的世界,人類已無分國籍,血液和基因才是身份象徵和個人履歷,這亦引申出一連串的基因歧視問題。

無論因着種族還是基因的分別,歧視別人似是人類的本質,排外、分等級的思維已經根深柢固,因此亦令人不斷追求高人一等的地位。但諷刺的是,優生一進場,已是坐在輪椅之上,他本來地位超然,奈何敵不過天意,因一次意外令下半身癱瘓,這是上天跟他開的一個大玩笑。男主角以為得到優生的配合,借用其身份便天衣無縫,但原來天網恢恢,因為皮屑、毛髮、唾液,甚至本質都能使人無所遁形。完美的人和完美的計劃也有缺陷,是編者在借意嘲弄。基因優勢其實只是幫人跨過門檻而已,本身有心臟病的男主角,憑着自己的毅力來達到目的,這才是編者想表達的中心思想。

電影是一套科幻電影,但編者要給觀眾看的,不是甚麼特技效果,而是因着人類的特質,預測了一個極有可能出現的未來世界,一個既完美但可怕的社會。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

後話 : 相信《變種異煞》這個中文譯名令很多觀眾卻退。
後話2 : 據聞當年Ethan Hawke和Uma Thurman就是因為合演這部電影而「撻」着的。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29日星期二

毀容記

本故事之不當行為,請勿模仿。

伸手不見五指。
一道強光突然照到女人的面上令她回復意識。女人這時發現自己被綁在一張椅子上。
身影闖入眼簾,弄清楚那人的身分後,女人的心情由驚慌變成怨恨。
「放開我 !」女人向着面前那名用燈頭向她猛照的男人怒吼。
男人微微一笑,笑容下是憔悴的五官。「我咁愛妳,妳竟然去勾佬 ?! 呢個係妳勾佬既下場 !」
「愛我同我勾唔勾佬,根本就無關係 !」
「無關係 ?! 我愛妳,所以買最靚既衫俾妳,俾妳用最貴既化妝品,但妳呢,就着我買俾妳既衫,化最靚既妝去見其他男人,妳竟然話無關係 ?!」男人放聲大笑,但是聽上去更像哭聲。
「你到底想點 ? !」
「妳呢塊臉實在太白皙太完美無瑕喇,」男人伸手撫摸女人的臉龐,女人奮力搖頭圖甩開他的手,「就係呢塊臉令到妳咁唔定性架啫。」男人拿起燈頭旁邊的一樽液體,開了蓋,「假如我整花妳塊面,其他男人就唔會鍾意妳,到時妳就會乖乖咁留o係我既身邊。」
男人動作麻利地倒出一些液體到一大塊棉花上。
「你做咩呀 ?! 唔好呀 ! 唔好呀 !」男人用滲滿液體的棉花狂抹女人的臉。「呀 ~~」
被抹得一臉液體的女人以為會感到刺痛入心,但隨之而來的竟是一股清涼的感覺。
液體與皮膚產生了化學作用,把額外的物質溶化。濕濕的臉頰讓人分不清那是妝料,是假睫毛,還是眼淚。
「嗚~~ 你太過份喇 !」
「對妳,更過份的事都做得出。」男人將那塊變得又黑又髒的大棉花掉到一旁,然後走進黑暗。」的一聲,一道大門被拉開。女人這才發現這個漆黑的地方原來是自己和男人的家。
陽光照進屋內,適應了光線之後,女人把眼睛睜得老大,呆呆地看着室外的當空烈日。
男人看了看手錶,說 :「時間啱啱好,依家係正午十二點。」男人露出狡黠的眼神,跟着走到女人的身後,雙手搭着椅背,並把椅連同女人一起推向外面。
「唔好呀 ! 唔好呀 ! 唔好呀 !」
室外,陽光照遍大地,蒸氣氤氳,看得人有點暈眩。
我會永遠記住呢個時間架。我諗,妳都會。」男人掉下這句話,便速速的跑回屋內。
「返o黎呀,我要揸防曬呀 !」女人哀號。
「就係知妳d化妝品可以防曬,先幫妳抹鬼哂佢。

這一天,女人一直在太陽下曝曬,直到太陽徐徐地下山,男人才把女人推回屋內。
望着女人花斑斑的臉,男人滿意地笑了。


故事構思於筆者發現雀斑深色了的一天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28日星期一

《我與妻子的1778個故事》



我與妻子的1778個故事》(1778 Stories of Me and My Wife; 僕と妻の1778の物語)是以日本科幻作家眉村卓(*)和他患癌太太悅子的故事作藍本,講述男主角朔太郎如何令太太開心地度過餘生的電影。

遇到配偶患上絕症,大多數人都會愁眉不展,就算明白到自己是病患的精神支柱,都只能強顏歡笑,內心卻在淌淚。然而,戲中的朔太郎(草彅剛 飾)當知悉太太節子(竹內結子 飾)的生命快將終結時,他很快便收拾心情,繼而思索究竟自己可以做甚麼來令到妻子好起來。朔太郎是一個冒失,對家事一曉不通的男人,整天埋頭寫作至廢寢忘餐,一直都是得到妻子的悉心照料。現在妻子倒下了,他在家事上每每幫倒忙,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每天寫一個逗妻子開心的故事,因為他深信醫生的話:「笑可增強免疫力」。

到底大笑是否良藥,我們不得而知,但是戲中那些小故事的確生動有趣,也展現了編者豐富的想像力。好像白雲化成水母和UFO,大廈組成機械人部隊….編者透過朔太郎的角度,讓觀眾看到世界每個細節的另一種面貌。朔太郎每天遇到的人、事、物,成了他的靈感之泉,每日一篇,一千七百七十八篇,相等於四個多年頭的時間,某程度上變成了另一種撰寫日記的方式,因為他把每天的點滴,都轉化成天馬行空的創作。

患癌的劇情,加上電影的名字,已預知道是一個悲情的結局,不過編者把電影的氣氛調度得很正面。配樂跳脫、色彩斑斕、景色幽美不在話下,加上每個角色都是大好人,所以在大部份時間裏,筆者都看得很愉悅。

朔太郎的角色可以說是信念的代表,他無時無刻都認為妻子會痊癒起來。他堅持創作故事,原本是為了妻子,到後來變成了自己的精神慰藉。此外,在朔太郎身上亦看到成年人少有的童真。從他書房中擺放着大大小小的舊款機械人,以及那些與舊機械人息息相關的生活細節,可以想像得到編者對舊機械人的鍾愛程度。記得朔太郎的其中一篇小故事,講述了新機械人攻擊舊機械人,而舊機械人全程都是處於捱打狀態。舊機械人的嘆息,彷彿也是編者的嘆息。

節子的角色,簡直是所有作家甚至所有男人夢寐以求的太太典範。她全力支持丈夫的理想,明知道寫科幻題材比不上寫愛情題材賺錢,但因為丈夫的天份在科幻科學上,所以她鼓勵丈夫不要為生活而折腰。這段鋪陳其實也道出了科幻作家的悲哀。戲中的編輯和那名成功的愛情小說家不停遊說朔太郎轉型寫比較賺錢的愛情小說,可想而知,生活和理想永遠都難以並存。

這電影值得讚的地方有很多,好像電影中不時把小故事的內容變成畫面,戲中戲豐富了劇情的層次。另外,剪接亦花過心思。其中一幕為表達夫妻二人想避開患病的話題,在處理夫妻各自的近鏡時,特意加快了剪接率來展現他們的窘態。還有鏡頭的運用也見出色,多角度的拍攝讓每一場戲都很立體。除此之外,戲中有很多新穎的表達手法,例如,朔太郎寫最後一篇故事的形態。筆者在這裏不會詳述,但很想說的是,看見他寫這篇故事時嘴裏含笑,這反而令筆者掉下眼淚。

在癌症題材的電影中,可以以煽情的橋段令觀眾淚線崩壞,但是,感覺也隨着丟掉那幾張沾滿涕淚的紙巾而消逝。《我與妻子的1778個故事》沒有令筆者哭掉半張紙巾,但餘韻猶存,感人至深,寫到這裏,回想起戲中的情節,更是心頭一酸。


*註 : 眉村卓是日本少兒科幻讀物的開山祖師,在四十多年的寫作生涯中,曾發表過多篇名作。他其中的一篇短篇作品《口袋裡的XYZ》,亦曾被著名的動畫大師大友克洋等改篇成動畫電影《迷宮物語》。
Bookmark and Share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27日星期日

《Stranger under My Skin》- Memories in My Mind





踏進CD店,耳邊傳來幽怨的歌聲,不難認出那是陳奕迅的嗓音。
靜心細聽,曲調有點耳熟,腦中立時湧現一些小片段。
片段很陌生,但很清晰,其中的一幕是三哥彈着吉他,音階跌宕,我認出就是陳奕迅這首歌的編曲音樂Romance d'mour

曲調引領思緒,令我想起那一年,三哥從外國回來過暑假,認識了一名女孩。
女孩比三哥大,但哥並不在意,兩口子更時常偷偷見面。
要偷偷,是因為爸媽不喜歡我們在讀書時期拍拖,他們認為拍拖會影響學業,但最主要是他們不喜歡這名女孩。
女孩是我們的遠房親戚,為甚麼會不喜歡她呢 ? 我當時年紀小,不知來龍去脈,我只知道,外在的阻力,反而成就一段愛情快速地發展。
三哥為了能與女孩見面,便把帶我上街來充當他們約會的借口。
帶妹買東西,帶妹去看電影,這麼說,便可以順利得到父母的信任。
而我,便名副其實的做了他們的「第三者」。

印象中,這名女孩嬌小斯文,聲音輕柔,臉頰總是掛着淺淺的笑容,她的笑容也令到三哥的目光離不開她的臉。
他們在我面前亦毫不避諱,拖手接吻擁抱痴纏,我雖然只有幾歲,受到感染,也很想嚐試拍拖的滋味。
可能情侶浸潤在蜜餞中,是不會察覺到周遭正有一雙媽媽的線眼,在一次海灘約會後,便是爸媽在家的嚴正侍候。
傑仔告訴我那個女孩也有去 ! 媽劈頭便說。
傑仔是我的弟弟,因為這個海灘聚會哥的其他朋友也有去,所以他覺得弟弟去也無妨。
我看到一臉得逞的弟弟,忍不住質問他 : 你為甚麼要出賣哥 ?
弟弟竟說因為媽媽給他錢。
弟比我小兩歲, 大家同是幾歲的娃娃,他實在比我早熟。
來不及生氣,已見哥被爸媽包圍,逼他承諾以後不要再見她。

這夜,我聽不到三哥的一句話,但卻聽到他不停地彈奏這首Romance d'mour。
哥,不要彈啦。但哥好像聽不到我的話一樣,只重複着這首曲目。
一遍兩遍,十遍一百遍,豆大的淚水從他的眼角掉下,與手指的血滴混在一起,沾染了吉他的弦線。
血和淚落到地上,迅即湮開,在地上形成一個洞。
我目瞪口呆地看着地洞,而三哥的即時反應卻是跳進去。
地洞吞噬了哥,開始縮小,也不由得我多考慮,我只好硬着頭皮也躍下。

地洞的另一邊,竟然是機場,在關閘門前,是爸媽和我們幾兄弟妹。爸爸正跟大哥和二哥叮嚀什麼,而淚流披面的媽媽,一臉不捨地抱着三哥。我看到自己站在媽媽身邊,強忍着淚水,而弟弟卻專注在手中電玩上。
他們似乎看不到另一個我的存在。
妳跳下來幹什麼 ? 三哥問。我這才想起我是隨三哥跳下來的。
突然,我感到眼角有點動靜,原來是那名女孩躲在一旁偷偷目送着三哥上機。
三哥見到她,衝了上去擁着她。我們走吧 ! 三哥跟女孩說。
你們要去哪 ? 我不禁急起來。
妳回去吧 ! 三哥掉下這句話便拖着女孩離開了機場。
我目送着他們,猛地回頭,發現關閘之前,只有爸媽和大哥二哥,三哥卻不見了,而弟弟繼續專注在手中的電玩。
我望着站在媽身邊的自己,那個我也好像見到另一邊的我似的。我向着自己走去。

突來的片段到此為止。
曲調勾起了這段失落的回憶,但哥,你們現在在哪呢 ?
清晰的片段漸漸散去,方才腦裏的這些印象開始模糊,回過神來,我發現自己正呆站在CD店的一角。
剛好陳奕迅這道歌的最後一粒音符落下。


《Stranger under My Skin》歌詞

Love is a mystery to me
She was once here,and now she's someone that I could not bear
No matter how I tried till the day I died
Damages are done and hidden within
Those were the things that were hidden under my skin

日曬在眉梢 夜染在唇角 
即使可素臉 可找到替身 
繼續 渴望年輕 並 渴望前看 
往事沒言語 在皮下呼吸 
要到哪裡  會碰不到故人
要在哪片大鏡中發現我沒有遺憾 

從沒有拋不開的一種吻 
難以過去的叫靈魂 
能藏下多少的親愛  想不到哪段最吸引 
在大笑後哭泣   熟悉過然後陌生 
但並未陌路  在皮膚碰面  是皺紋 

All the burning roses
Filled up with ashes
Crying out loud but no time for condolences
Like a stranger's stare,she never cared
Those were the things that were hidden under my skin

願  快樂如一 若  美麗殘缺 
歲月極微細 從皮上滲入 
要到哪裡 見每一個故人 
要在哪片大鏡中炫耀我沒法再生 

從沒有拋不開的一種吻 
難以過去的叫靈魂 
能藏下多少的親愛   想不到哪段最吸引 
在大笑後哭泣 熟悉過然後陌生 
但並未陌路  在皮膚碰面   是皺紋 

從沒有拋不開的一種吻 
誰已老去都有靈魂 
能藏下多少的相信  可相信以後更吸引 
未做到亦一生   或者我才是陌生 
但並未陌路   在皮膚碰面   是皺紋 

Drifting alone, on my own
Be it a car or a shooting star
Its glare finally came to the end of something
I could not bear
Those were the things that were hidden under my skin.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25日星期五

電影短評: 《愛.別讓我走》(Never Let Me Go)



電影以愛情掛帥,但及不上所描述的殘酷世界那麼震懾人心。

戲中,人類複製了另一群生命作器官移植之用。由出生開始,複製人便得到悉心的照料,直至完成他們生來的目的為止。故事的設定,令人聯想到日本人飼養和牛的技術。牛隻得到專人按摩和灌飲啤酒,直到被屠宰之前,牠們仍然覺得自己是世上最幸福的生物。這群複製人就好比和牛一樣。

電影沒有營造很強烈的氣氛,當中的愛情淡然如水,也沒有刻意煽情的橋段,更甚者,人類沒有施以強硬的手段,複製人都是乖乖地奉上器官。複製人默默接受宿命的性格,凸顯了人類虛情假意和殘忍的本質。可是沒理由啊,複製人的基因源自人類,卻純如綿羊,任人宰割,這好像有點不太合理。

還是Keira Knightley飾演的女角更能展現人性,因為她曾為自己所愛,耍手段奪人所好。她的所為,更像一個人。


Bookmark and Share

《天網逆緣》- 命運圖譜



究竟命運是不可違,還是命運在我手永不低頭?相信每個人對這個課題都有不同的見解,故此,以這為題材的電影《天網逆緣》(The Adjustment Bureau),到結尾也沒有給予確切答案。

電影講述每個人其實都是按照主宰者的計劃而存活,每人都有一個既定的角色,好像男主角被賦予重任,女主角亦有自己的大好前途。但偶然的相遇,令他們一見鍾情,假如二人在一起,他們各自的命運都會改變,間接亦影響到主宰者的通盤計劃,所以一班神秘人千方百計要拆散他們。

《天》片以引人入勝和簡單易明的故事發展,啟發了觀眾思維。如戲中男主角日常所遇到那些微不足道的小風波,原來全都是主宰者的刻意安排。這些小插曲,已足以令他與某些人失之交臂,或是阻撓一些事情的發生。電影亦提到人們是沒有自己的思想,只是大家以為每個決定都是經過思考而已。其實我們都是主宰者的棋子,每天都跟屬於自己的既定路線圖譜來生活,而生存的目的,就是為了成就某些人的大業,繼而依循主宰者的鴻圖大計而走。

電影的構想無疑讓人灰心,所以編者安排了男主角竭力反抗命運,來平衡觀眾的思緒。最後男主角成功與否,留待觀眾入場探索。結局看似簡單,但假如依循結局繼續思考下去,其含意可以很豐富。

《天》片本身帶點科幻的味道,而男主角甘於愛美人不愛江山的行徑,給了電影浪漫的情懷。片中觸及了主宰和命運的素材,雖然沒有開宗明義提及上帝,可是暗示處處,這麼看來,又好比一套宗教電影。集合了這些元素,令這套電影充滿啟發性。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

Bookmark and Share

影碟推介: 《准婚人玩謝準新人》- 婚前大測試



婚姻,除了是愛情的昇華外,也是溝通、信任、了解、忍耐、責任、共患難的代名詞。多少對男女以為跟另一半是天生一對,必定白頭到老。但假如他們在結成夫妻之前,不明白婚姻也包含種種責任和需要互相磨合的話,就等如在婚姻中埋下計時炸彈一樣。

以這為題材的電影《准婚人玩謝準新人》(License to Wed),講述快將結婚的男女主角一直以為大家是絕配,但經過主禮神父的考驗後,才發現原來彼此在很多細節上也有分歧。

片中說到,在美國的離婚率是百分之五十,主禮神父為了減低離婚個案,規定每對準新人必須遵守他定下的規條,以及通過他的種種測試,才獲准在教堂行禮。戲中的測試匪夷所思、刁鑽古怪,但說到底,都是讓準新人明白到雙方關係的實際情況。譬如,在學習吵架的測試中,男女主角為從沒吵架而驕傲,但神父一聽已皺眉,因為情侶沒吵架不代表對生活滿意,反而大多人是把怨懟壓抑,久而久之,就會以其他方法來宣洩內心的情緒,無形中破壞了彼此間的愛意。

此外,很多夫妻每當遇到不滿,都以性來解決問題,以為一夜纏綿,甚麼都迎刃而解,但其實問題仍在。所以神父訂下最首要的規條,就是禁止婚前性行為,從而希望他們透過性之外的方法,把問題解決。戲中的神父由羅賓威廉斯扮演,他無時無刻都在搞破壞,惹來男主角的討厭,但其實他用心良苦,比誰都要關心他們。

愛情把男女拉在一起,但要相處下去,則涉及很多兩個人以外的現實問題,而這些問題,可以是很不浪漫的。相愛無疑可以排除萬難,但很多生活瑣碎事,卻會反過來影響愛意,因果循環,大家的愛情便在不知不感間付諸東流,當大家發覺的時候,已無法補救。

《准》片看似是一套典型的愛情喜劇,其實笑料背後包含的涵意,才值得觀眾深思細想,尤其是那些打算結婚的男女朋友。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

Bookmark and Share

影碟推介:《慾望的謊容》(Time) - 女為悅己者狂



擁有漂亮的外表,無疑能吸引別人來敲自己的心窗。但是當雙方貫通了心靈,外表反而變得次要,因為那時候,吸引彼此的,是大家的內心世界。
不明白這個道理的人,以為細水長流的愛情與外表掛,所以只不斷追求容貌上的進步,而忽略了內在美的培養。

在韓國電影《慾望的謊容》(Time ; 台譯謊容)裏,女主角就是認為男友已對自己的外表失去興趣,所以不惜整容成另一副面孔,以另一個身份來跟他從新開始,希望再次被愛。

女主角換了樣子,的確耳目一新,但是本性猶在,這才是雙方相處的問題所在。她希望男主角對自己一心一意,奈何他的條件出眾,吸引很多女性的目光。她妒忌所有靠近他的女人,以及他過去的女人,包括未整容之前的自己。這份矛盾,源自內心的不安全感,歸根究柢,是對愛情、對另一半沒有一點信心。這類女人是最可悲的了。若然人生走不出這些困擾,便很容易引發許多悲劇出來。

韓國女性喜歡整容不是新鮮事,所以導演沒有借題發揮,對此作任何的批判或揶揄,反而重描繪女人面對愛情時不惜一切的心態。女人讓自己變得漂亮沒錯,問題在於改變的目的是為了別人,還是為自己?如果是為了別人,一旦得不到預期的結果,便會如女主角一樣歇斯底里。電影以整容作幌子,沒甚麼恐怖的畫面,極其量只有幾個整容的實錄鏡頭,但是所描繪的扭曲人性,比任何血淋淋的畫面更可怕。

此外,雖然電影的中文譯名很是直接,很切合故事的鋪陳。然而,電影本身的名字叫「時間」,從這個戲名看出導演希望表達較深藏的含意。

看過電影,筆者不禁思索時間跟愛情和容貌的關係,得出的結論是,摧毀容貌的不是厭倦,而是時間,因為歲月催人老;摧毀愛情的不是容貌,而也是時間,因為日久見人心。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18日星期五

《一夜誘情》- 忠貞與誘惑的拉鋸戰


昨晚去了哪裏?跟誰在一起?對方又是誰?你們當然不會告訴筆者這些事情,但不知你們又會否向另一半從實招來?

在電影《一夜誘情》(Last Night)裏,丈夫沒告訴妻子跟性感女同事合作,妻子便大發雷霆,換是她跟舊情人約會,她同樣選擇隱瞞。究竟是避免另一半誤會,還是心中有鬼,大家心知肚明。戲中,丈夫跟女同事出差,妻子巧遇仍有感覺的舊情人,夫妻分開一晚,各自面對誘惑,當再次碰頭時,已是百年身。這種故事不難發現在周遭的夫妻或情侶身上,所以相信很多人都會有所共鳴。

關於誘惑的電影,可以把鏡頭和故事都重在笫上,一夜風流,然後各自追悔莫及。然而,《一》片的導演意不在誘惑的結果,而是在過程,所以花了不少篇幅在角色的思想角力上。男女主角歇力抵抗誘惑,卻欲拒還迎;情人不斷試探和引誘,卻又極力壓抑渴求,忠貞與誘惑互相拉鋸,看得人心癢癢。

電影巧妙之處,在於劇情看似是對男女主角的考驗,其實也在試探觀眾的定力。若然在觀影期間,看倌希望男女主角跟情人跨進一步,這也許證明了看倌內心是有出軌的傾向。

夫妻結婚多年,感情生活淡然無味,跟異性相處,反而心如鹿撞,大家談天說地,四目交投,笑意盈盈,的確難以抗拒。但電影想說的是,面對誘惑,男女的反應始終有分別:男人偏向容易出軌,因為他們會付諸實行,而女人的出軌多在思想上,就好像女主角跟丈夫在一起時衣隨便,跟異性約會時卻悉心打扮,在那一刻,其實心靈已經出軌了。

這個世界充滿誘惑,人的定力變得薄弱,假如無法抗拒誘惑,不知人們寧願心靈還是身體上出軌?該小心的是,其實兩者同樣罪過,而前者的威力,比起後者更是過之而無及。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

Bookmark and Share

《猛男滾死隊》



曾幾何時,以男女關係為命題的電影都是圍繞着男人如何使計「溝女」,又或是男女主角愛得死去活來的劇情。然而,近年的題材不知怎的卻往男人鬼混裏轉點子,假如電影是反映時代價值的話,這實在太令一眾仍對愛情和婚姻抱有憧憬的女人傷心了。

或許男人去滾是不變的定律,要變,就只好在女人的態度上。
在男人三妻四妾的年代,女人會認命,到一夫一妻制實行後,女人會一哭二鬧三上吊,來到今時今日,男女各有各玩好像才合時宜,所以《猛男滾死隊》還大玩老婆其實比鬼混的老公聰明之類的梗概,顯得有點過時,尤其是戲中老婆們的計謀又不怎麼高明。

不過,話說回來,也許導演都只不過想通過五個男人的出軌遭遇,來博取觀眾一笑罷了。戲中笑點是有的,但更多的是令人倒吸一口涼氣的冷笑話或舊笑話,例如「聖育強中學」。

這類電影一般都令人過目即忘,但《猛男滾死隊》卻令筆者留有印象。所說的不是幾名男角浮誇的演技,也不是「o靚」模如何「波濤洶湧」,而是麥玲玲穿上Deep V睡袍展露其「事業線」的幾幕。

連玲玲師父也來這個,唉,真是世界艱難啊 !

《猛男滾死隊》(Men Suddenly in Love) MV :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14日星期一

純愛電影《花水木》



好趁年輕談戀愛。這麼說,也許會被一眾父母罵翻天,可是單從情愛感覺而言,無可否認,年輕時談的愛情沒有太多顧慮,的確比較甜美。長大後,愛情少不免滲進了很多現實的問題,把彼此間的愛意慢慢轉化成淚與累。

在電影《花水木》(Hanamizuki ; ハナミズキ)中,男女主角談的那段十年愛情,開始時,雙方一見鍾情,好像童話一樣美好。後來,也難逃為升學就業而煩惱,為分隔兩地而忐忑不安,為生活而奔波勞碌。沒錯,風霜和挫折是對愛情的一種磨練,可以試探出大家是否此志不渝,但是大多數的愛情是經不起考驗,到失去的時候,始才後悔當初實在不應把愛情混入任何雜質。

男女主角間流轉了十年的愛意,各自有所經歷,再次聚首,人面全非。假如有緣再走在一起,是會更懂得相處之道和珍惜對方,還是會再次因為一些現實問題而失去彼此?

或許我們該把所有的問題都拋諸腦後,畢竟《花水木》是一套純愛電影,與其談甚麼大煞風景的現實問題,又或是劇情是否老土,倒不如感受一下戲裏的愛意,因為戲中除了愛情,還充斥父母的愛、朋友的愛、單戀的愛、無私大愛,實在是愛意滿溢。我們繼而可以欣賞一下戲中北海道的明媚風光:皚皚白雪擦亮男女主角的心靈;海邊燈塔的光芒,照耀他們的初戀;粉紅花瓣的飄落,牽引二人的緣份。然後目光落在女主角新垣結衣的各種美態上。她的角色由稚氣演到成熟,雖然演技未必是驚為天人,但是樣子肯定是標誌可人。

最後我們讓心思飄到遠方,忘卻現實的煩惱,或許會回想起曾經也同樣有過一段沒有雜質的愛情。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


《花水木》主題曲,主唱新垣結衣


我覺得女主角新垣結衣相當漂亮,在戲中她由十來歲演到二十多歲,但可能因為打扮的分別,我老是覺得兩者的樣子大不同的。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9日星期三

影碟推介 : 《兒童隸國》- 孩子的人間地獄



對很多人來說,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和無憂的日子。然而,幸福不是必然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還有許多兒童飽受折磨,他們有的被販賣,有的被迫賣淫,更有些被活生生地摘除器官。他們的痛苦,無關溫飽和健康,而是來自心靈和肉體上的創傷。

以這為題材的日本電影《兒童隸國》(Children of the Dark ; 闇の子供たち),雖然是一套劇情片,但所描繪的小孩慘況,真實感強烈,猶如一套實錄電影。影片中,日本記者歇力搜集泰國地下組織販賣兒童器官的罪證;社工團體傾盡所能,希望從賣淫集團中營救出飽受蹂躪的小孩。他們無懼黑社會的威脅,誓要找出真相,而真相就是,每一名小孩眼眸裏都充斥恐懼、悲傷和絕望,令看倌相當心痛。

沒有大肆渲染,也沒有賣弄鏡頭技巧,編者只以平實的畫面,向觀眾展現一個黑暗的孩童世界,讓觀眾的震撼感覺,發自自己的良心。看逆來順受、無力反抗的孩子被人毒打,筆者禁不住問,怎麼會有人忍心如此糟蹋他們?見到鮮血從孩子的下體徐徐淌下,眼淚更不住流個滿面。

世界上最可怕的人,就是為了自己而漠視別人死活的人,就好像戲中那些賣淫集團的主腦,和一眾孌童癖好者。然而,比他們更可怕的,是那些內心黑暗的正義之師,因為這類人才最令人防不勝防。電影明明描述的是人間煉獄,但其中的一個角色卻稱這個地方為天堂。話中的隱喻在結局得以揭盅。當重新回顧電影的一點一滴,驚覺原來人性的醜惡,早已隱藏在這副正義的軀殼裏。

漠視別人的災難,不代表一切沒發生過,但關心,又可以幫到甚麼?搗破了一個地下集團,還有不知多少在繼續經營。其實我們跟那些小孩同樣無助。畢竟問題的根源,在於對這方面有苛索的人身上。只是,在午夜夢迴的時候,不知這些曾造成孩子痛苦的人可曾對自己的所為感到羞恥和自責?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

備註:《兒童隸國》(另譯《黑暗中的孩子》)是改編自日籍韓裔小說家梁石日的同名小說。由於小說過於黑暗,曾經被人認為不可能改編成影像作品。導演阪本順治接受了挑戰,把讀者不敢往下看、想想就覺得可怕的內容大膽地搬上了大银幕。

《兒童隸國》預告2 :


《兒童隸國》主題曲《現代東京奇譚》,主唱桑田佳祐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7日星期一

與負面磁場對壘的慘敗實錄

記得在早些年,也忘了是在甚麼的情境下,我投訴弟弟對我不好。
我這麼說,但其實不是真心這麼想,裝作生氣,都只為尋他開心,看到他乾着急兼且忙於解釋的樣子,我就感到快樂。
我知我是虐待狂,所以受到現眼報,因為弟弟沒我預期的反應,反而給我一個情緒反彈,結果我愈說,心裏亦真的生氣起來,最後竟跟他吵了一場大架。
事過境遷,當冷靜下來,意識到事態演變成這種情況,全因為我說他對我不好這番話。這類說話,無論出於真心還是戲言,其實都傳達了負面的訊息。負面的訊息無可避免地影響到弟弟,弟弟的反應又倒過來影響到自己,因果循環,最後兩敗俱傷。
明白這個道理後,我也多了觀察人們的相處氣氛,發現常埋怨別人令自己不開心的人,其實是先令別人不開心。

這個觀察結果亦令我想到另一個問題。
從小到大,常聽到人家說,遇上朋友不開心,我們應該做他們的聆聽者。
然而,我後來發現這是最大的謬誤,因為聆聽既幫不到對方,也會害到自己。因為除非閣下天生超級樂觀正面,意志亦非常強盛,不然,聽着對方不停訴苦,接收了過量對方的負面情緒,自己也少不免會傷風悲秋起來,互相影響之下,大家很容易愈說愈悲。有很多本來相約聊天互解憂愁的朋友,最後卻演變成集體自殺,相信也是負面磁場互相影響的關係。
所以我認為最理想幫朋友解愁的方法,其實是不停跟對方說一些開心的事情,一方面可藉以開心的情緒感染對方,同時亦希望稍為轉移對方的注意,那怕只維持一通電話或一頓飯的時間。

只不過,也不是每一個人也能受到感染的。
我有一位舊同學,我跟她不多見,但每次見面,她都會跟我訴說工作和家庭各種不愉快的事情,彷彿她的煩惱總是沒完沒了似的。
早前,難得她跟我說到一宗好事,我便立即把握機會,希望把話題轉到這宗好事上,可是結果卻是這樣 :

我 : 咁咪好,可以遇到A事 。(A為那宗好事。)
同學 : 唉,不過 B呢。 (B是那宗好事上的稍為不如意的情況)
我 : 咁妳有冇同妳屋企人講呢件A事,等佢地高興下吖嘛。
同學 : 講左,但係C呢 。(C是家人對同學遇到好事的反應)。
我 : 咁都好吖,至少曾經有過A事,我好羨慕啊。
同學 : 但係D, E, F......

如是者,我跟同學的對話,仿如一場正負面情緒角力戰。
可惜我的道行未夠高,加上同學的負面思想實在非常強勁,最後我只有慘敗收場。
望着她下車的背影,我只好搖頭嘆息。
每次見完她,都有點元氣大傷的感覺,這次更甚,來日真是很有緣才能再見了。

罵是沒有用,埋怨也是,訴苦其實亦然。
想法影響情緒,情緒影響行為,行為影響很多事情的結果,這是老新常談,但為何這麼多人仍甘於被負面的想法控制着自己呢 ?
思前想後,發現或許因為他們由一開始便讓負面思想醞釀,繼而漸漸累積起來,到某個程度便形成一堵厚牆,既困着自己,別人也闖不進去,結果甚麼都給堵住了。

Bookmark and Share

《宇宙戰艦大和號》




看慣了荷里活科幻特技片的觀眾,可能會覺得《宇宙戰艦大和號》(Space Battleship Yamato)不太吸引。這麼說,不是想嘲弄其特技粗製濫造,事實上,這片的特效層面雖不十分出色,但也合格;只不過,當中很多環節和設計讓人感覺原始和懷舊,未必滿足到事事追求新穎先進的觀眾。

科幻電影離不開宇宙大戰和拯救地球的題材,《大和號》亦不例外。外星生物覷覦地球,地球人奮力對抗外敵,幾場星空戰役拍得蠻緊湊。可惜的是,電影沒採用3D特技製作,不然,戰機母艦縱橫星際,炮彈死光亂飛,場面栩栩如生,一定別有一番觀影樂趣。

電影的賣點不在官能刺激上,反而讓觀眾更能集中在劇情方面。從故事的鋪陳,看得出編者希望言之有物。外星人侵佔地球的目的,是為了改善自身的居住環境。他們的所為,不就是地球人正不斷探索太空,務求找個合適星球移居的寫照嗎?故事中的地球表面被放射毒物籠罩,不宜居住,主角為要回復一個綠色的地球而戰,這亦帶出一點環保訊息。戲中還有描繪了領導者應有的特質,要顧全大局,哪怕犧牲隊友,甚至自己。電影意思不少,然而只是蜻蜓點水,在沒有更多劇情支持下,顯得有點單薄。

《大和號》未必是令人十分滿意的科幻電影,劇情亦司空見慣,兼賣弄日式熱血和激情,但作為一套七十年代動漫的真人版本,對很多人的意義,在於能勾起久違了的童年情意結。

筆者沒看過原著動畫,情意結都落在主角木村拓哉身上。試問有多少機會能在大銀幕上看到木村,而且還可以看他不停耍帥?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



Bookmark and Share

電影短評: 《美麗壯舉》(Lifting King Kong) + 《驅魔殿堂》(The Rite)



《美麗壯舉》(Lifting King Kong)

雖然是陳腔濫調,情節有點誇張,兼奉送韓式煽情,但依然看得人熱淚盈眶。
影片以一名已故的舉重教練為藍本,講述一個關於承傳的故事。教練本身經歷了事業的起伏,嘗過人間冷暖,舉重事業來到盡頭,唯有靠後輩來延續其體育精神。
把槓鈴舉起並不難,只要夠氣力便是了,困難在於如何保持那三秒。台上三秒鐘,台下十年功,三秒鐘代表着一生的成敗,這就是現實。現實的悲哀,最令人動容。




《驅魔殿堂》(The Rite)

沒有邪靈現真身,也沒有驚天地、泣鬼神的驅魔儀式,可能是因為改編自真實事跡,亦太忠於事實之故。現實生活哪會如電影場面這麼戲劇化?所以千萬別預期會看到人家鬼上身時頭顱作三百六十度的旋轉,否則是一定會失望的。
其實電影的主題是關於信仰,劇情亦花了一些篇幅去描繪主角如何由排斥到接受信仰。信上帝者可自救,這沒甚麼新意,但原來信魔鬼者可以救人,這個意念有點趣味。可惜的是,這些小趣味也不能化腐朽為神奇,令劇情變得豐富絕倫。
當然,本片的賣點其實是安東尼鶴健士,他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了,但他這次的突破,是不再飾演那些司空見慣的角色,這反而為本片注入了一些新鮮感。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2日星期三

影碟推介:《連鎖蝶變》(The Butterfly Effect)-小行為大改變



美國氣象學家發現,某地的一隻小蝴蝶在拍翼,可能會觸發遠方的一場暴風雨。這個著名的「蝴蝶效應」理論,看似匪夷所思,但無非想說明人們的一些小決定或行為,會引致連鎖後果,甚至可能誘發巨大的影響。

《連鎖蝶變》(另譯《蝴蝶效應》)(The Butterfly Effect)就是以這理論為題材的電影。故事講述主角有改變過去的能力,每當感覺人生不如意,他都會使用這項本領,改變過去的一些細節,或是修補往日犯下的錯誤。他希望憑這樣,就能得到美滿的結果,可是小小的改變,換來無法控制的發展,彌補了一個悲劇,卻引發更多悲劇出來。

電影的構想打破了命運是無法改變的傳統想法。然而,由自己一手創造的命運,又是否盡是自己所希望得到的?得一想二是人性,但如果好像主角一樣太執意於美滿人生,反而會失去平衡。

《連》片看似是一齣悲劇,但想帶出的正面訊息是,人生總有缺失,一部份的美滿,是需要作出其他犧牲來達成的。無止境的追求,讓人顧此失彼,學會接受人生的缺憾,內心才會感到圓滿。劇情亦讓人明白到,自己的行為是會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到別人,凡事應三思而後行,一旦作了抉擇,就不要後悔。

其實這電影含意豐富,發人深省,劇情引人入勝,戲中的小情節更引申出一連串的社會問題,實在難以詳而述之。至於結局,則隱隱透無奈的感覺,雖然是遺憾,但是對各人都是最理想的。值得一提的是,原來導演還拍攝了另外三個結局,有惹人遐想的、有偏激的、亦有大團圓的。怎麼樣的結局才是最合理,則由觀眾自行定斷。

遇上不如意事情的時候,我們都會覺得假如可以重來,就不會犯下同樣的錯誤,結果也會很不一樣。如果我們好像主角一樣,真有能力改變過去,不知有哪些部份是我們願意犧牲,來換來我們所渴望的結果呢?

如果我們……可惜世上是沒有如果的。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

有網民把四個結局串連並放到Youtube上,有興趣可以一看。


不知看過四個結局之後,你們會喜歡哪一個呢 ?
我覺得較偏激的那個結局是很吻合電影的劇情,但論喜歡,還是在vcd看的那個 --- 甚麼才是對大家最好的結局呢 ? 要幾經波折,方領悟得到,原來大家不曾認識,才是對大家最好的結局。




Bookmark and Share

2011年3月1日星期二

事物的另一種生命

不知你們有沒有同樣的情況,就是看完一本書,書內詳述的已忘得一乾二淨,唯獨是當中的一句說話,又或是一個概念或意思,深深的印在腦海裏。
這種情況時常發生在我身上,當然可能是因為我健忘,但我更願意相信的,就是書中那洋洋數十萬字,無非都只想說明一個概念 ; 書中引經據典,包含着各式各樣例子、描述,以及作者的想法,這全都只為包裝,那個概念才是全書的精要所在。
哎,本來想介紹一本書,但我竟用了如此的一個引子,為免被誤會我在暗諷那書騙錢,我只好不提及書名好了。

所說的書籍其實是一本講關於創意學的書,問我書中內容,我只會啞口無言,因為真的忘記了,但唯一令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就是何謂創意的闡述。
該書說到,創意就是把原本我們日常熟識的東西,賦予另一種生命。
說法看似虛無,但只要用一些例子來說明,應更易令人明白。


好像這款出自北京設計師Arthur Xin手筆的調味罐,一看已知,概念源自小精靈手中的魔術棒造型。然而,其創意所在,是他把星塵跟鹽和胡椒粉聯想在一起。

另外,還有鞋履設計師Kobi Levi設計的這款高根鞋。
女性擺着這個姿勢,只會令男人「想入」 非非,繼而便是一連串的性幻想。Kobi Levi看到這個體態也有幻想,然而他的幻想卻是把這種體態轉化成一雙高跟鞋的款色。設計師和尋常人的想像能力,高下立見。
只是,作為他的女伴,可能會常常大呼無癮。

創意高的例子,還有日本電視動畫天降之物片尾歌曲的畫面設計。


不知少女的內褲給大家聯想起甚麼呢 ?
會撩起你的性慾,還是想到戀物狂 ?
假如你真是這麼想的話,看過這段片尾曲之後,便會慨歎原來自己的思想是多麼直接和沒新意。
作者的這個聯想固然有趣,但我最有興趣知道的,是他在怎麼樣的情況下有如此的靈機一閃。我想,應該是他老是盯梢着鄰家晾曬的少女內褲發呆,有一天,突然的一陣風,把內褲吹到半空去。內褲在空氣中飄盪,感覺就像鳥兒在翱翔一樣,靈感因而湧至。

創意頭腦可以是天生的,也可以是跟個性有關,但我認為亦可以在後天培養而成。
腦筋要夠無聊,是促成靈感創意的先決條件,因為這樣思緒才會往不切實際的方向游盪。其次是要有一副透視眼,能看得出事物的另一種面貌和特質。
腦筋無聊我絕對是,如何把近視眼練成透視眼,我想真的還需花上一段時間訓練才行。


PS : 關於創意這回事,我最近就聽過一個很好笑的比喻。
話說,早前去北京,並跟朋友去游泳。
一呼一吸間,我由泳池的一邊游往另一邊。正當我從水中仰頭換氣之際,驚見一坨又一坨的濃啖包圍着我,嚇得我差點沒尖叫。
前幾天我把這遭遇告知友人,他第一個反應就是把浮動的濃啖比喻為一堆堆「白炸」(即是水母)。我聽後心中不禁給他一個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