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20日星期日

《黑天鵝》- 追求完美的心魔



追求完美,是一種原動力,但過份執所造成的壓力,未必是每個人都能承受得到的。

在《黑天鵝》(Black Swan)中,芭蕾舞蹈員妮娜(Natalie Portman 飾)雖然能如願以償,獲得渴望已久的黑白天鵝角色,但她無法完美地演繹出黑天鵝的神韻。她愈是焦急和迫使自己,愈感到來自四方八面的壓迫和威脅,結果走火入魔。在幻覺與現實的交錯下,她猜不透人們的忠與奸,也分不清自己的善與惡,精神幾近崩潰。

電影中,最常出現的台詞是「釋放自己」。自我解放無疑可以發揮更大的潛能,但妮娜釋放出的,卻是隱藏在善良乖巧表層下的心魔。黑天鵝一直躲在白天鵝的身體裏,以追求完美做藉口,破殼而出,讓這個自我約束的女孩脫胎換骨。

白天鵝和黑天鵝代表善與惡,但白天鵝被邪惡的黑天鵝吞噬,後者大獲全勝,在舞台上不斷地旋轉舞動,炫耀自己的勝利,振翅一展,光芒四射。為了那一刻,妮娜就算犧牲再大,就算弄至精神分裂,也在所不惜。在那一幕,鏡頭帶領觀眾,隨妮娜的舞姿,讓人恍若置身在舞台上,與她一同發光發亮。

《黑天鵝》的故事展示了妮娜的心理轉化過程,某程度上也能讓觀眾自我反思。或許我們都如妮娜一樣,是白天鵝和黑天鵝的化身,只不過,我們未必了解到自身的劣根所在,而得靠一些人、事物才會激發出來。

然而,潛藏劣根也未必是一件壞事,至少這讓我們更加有血有肉。就好像妮娜這角色,外表上的純潔無瑕,總給人冷若冰霜的感覺,反而,當沉睡的心魔甦醒時,她糅合了白與黑,正與反,善與惡,愛與恨,怯懦與好勝……這樣反而更能凸顯出她的人性。
而Natalie Portman 亦完全把角色的心理變化演繹出來。
她由純真自律溫柔懦弱,到轉化過程中的驚慌失措,到後來的偏激執着,表情自然多變,非常出色。所有的芭蕾舞演出,亦是由她親身上陣,尤其是演繹黑天鵝時的旁腿轉,非常完美。據報導說,這是因為她每天都作數小時的練習,為求達到舞者的身形更積極節食減肥 ,自我要求之高,差不多是戲中角色的化身。或許因為這樣,她更能掌握妮娜的心理狀態吧。

角色的心理狀態隨着劇情轉變,完全沒有突兀的感覺,這要拜出色的劇本所賜。導演Darren Aronofsky 解說電影滲透了一些電影和短篇故事的元素,包活All About Eve 波蘭斯基的The TenantRepulsion,和Fyodor Dostoevsky的短篇故事The Double。這些都是著名描述人格分裂或掙扎的故事。《黑》片的導演深諳血腥的視覺刺激,也不及由懸念引發出的恐懼更讓觀眾膽戰心驚,所以戲中的少量血腥鏡頭只為點綴,濃厚的懸疑氣氛才是主導。
除此之外,電影亦善用了色彩來表達角色的心理變化 : 開始時的白和粉紅,跟着是灰到黑,結局又回復了白色,這也有助觀眾明白角色在處於甚麼的心理狀態。 值得一讚的還有攝影,大量手提拍攝,令故事真實感強烈,尤其在舞台上,讓觀眾隨着舞者一起轉動,這亦為舞者的肢體語言賦予強大的生命力。

過分追求完美,往往令人走火入魔,但假如能控制得到,出來的效果就好像《黑天鵝》一樣,精彩超卓。

Bookmark and Share

3 則留言:

瘋膏 說...

芭蕾舞, 想起2年前的日本電影《舞吧昴》, 當然2套完全不同風格。

1874 說...

仕仔,很久没“见”,你好吗?
迟来的...新年快乐!
你看电影多了?都是写电影。

1874

仕仔 說...

1874 : 很是掛念, 你回香港工作了嗎 ? 還是繼續長駐內地 ?
是啊 ~ 輾轉間, 我跑了去寫電影了, 且愈看愈多呢.
你還有寫blog嗎 ? 我有微博, 也是用這個名字開的, 你會否考慮開個微博呢 ? 這樣可以方便聯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