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被標題嚇著,我之所以這麼說,不是因為王家衛已改變了自己,踏上商業片之途,而是,跟他過往的電影比較,《一代宗師》無疑是較多商業元素。
形意共存
擅拍文藝電影的王家衛,鏡頭聚焦角色互視半分鐘,也面不改容。看過《一代宗師》,會發覺文藝之餘,多了許多動作元素。
葉問在開始的一場雨中敵數十的戲份;馬三出場大顯身手 ;葉問與纏足妓女、帳房先生等比試;葉問與宮二的比武定情;一線天的另一場雨中敵眾的戲份;葉問被踢館的一場;宮二與馬三的生死決鬥;一線天在玫瑰理髮店教訓小混混.....
憑印象,動作場面超過十場,作為王家衛的電影,動作場面無疑是多了,但作為一部以葉問視界出發的電影,動作場面是必須的。
許多人都拿甄子丹跟梁朝偉比較,大部份人都覺得練武出身的甄子丹,一定把梁朝偉比下去。
誠然,論武藝,梁朝偉一定及不上甄子丹打得俐落,但論氣派,梁朝偉卻把甄子丹拋離遠遠。
一來,甄子丹版本是一部商業片,也以他的真功夫作賣點,所以鏡頭一定標榜他如何一氣呵成殺出重圍。
相反,王家衛着重視覺美術,單以一開場的雨中敵眾戲份為例,在對打場面中,交織着周邊水花等等的近攝慢鏡頭,營造出氣氛和感覺。
此外,在袁和平的動作塑造加上梁朝偉的苦練再由鏡頭遷就下,梁朝偉版本的葉問也打得有板有眼,毫不生硬。加上梁朝偉退敵時側面含笑,散發着從容不迫的感覺,營造出宗師該有的面貌。
如果甄子丹版本用硬橋硬馬真功夫來形容,那麼梁朝偉版本,則可以用幽雅來形容。
甄子丹版本重於
「形」,主打快,梁朝偉版本
「意」重,主打慢,在動作指導、美術和攝影等外在幫助下,後者更達致形意共存的效果。
看《一代宗師》不難發現導演和動作指導對功夫的套路非常講究 : 宮二的六十四手、馬三的形意拳、一線天的八極拳,最明顯的是詠春的小念頭以及葉問的詠春三板斧: 攤、傍、伏。
電影中以台詞論武,當然不少得以演員耍出功夫招式,如詠春聽橋等。
我不懂武術,難以定斷功架優劣,但以我這個武術外行人看去,每位演員也打得勁度十足,非常好看。當中尤以張晉飾演的馬三打得最賞心悅目。(無他,他本身也有武術根底)
快與慢
功夫,不單止兩個字。
要以畫面表達,許多製作人都想到展現其速度感。
偏偏,王家衛不吃這一套,我原本推測,這與他向來偏愛慢鏡不無關係。
但當看過電影,欣賞過連番唯美的慢鏡後,我再一次驚覺人在強烈動作下,周邊小景物的變化可以是千變萬化的。
這其實是不用強調也知道的科學常識,正如就算簡單的一呼一吸,也會帶動氣流迴旋。而王家衛留意得這麼細微,並以這些周邊景物的變化,間接展現武者的功夫勁度,比起直接用強烈的對打來表達更有新鮮感。
(當然他亦對直接表現速度感的可行性心裏有數,因為如果要靠快,梁朝偉的武戲是沒可能超越甄子丹或杜宇航。)
新與舊
拍攝經年,許多影迷自然會期待王家衛能否超越過去的作品。
我覺得戲中有不少新意念,亦有不少令我聯想起舊作的畫面。
不想"太"劇透不想說太多,但有幾場戲我還是想輕輕說一下。
先說新。
硬橋硬馬的比武對峙我們看得多,無論對決的是男對男、女對女、男對女、大人對小孩、單挑或群毆,一個打十個或十個毆一個,又有甚麼沒看過 ?
但是我卻從沒看過纏足女子耍功夫。
一向以來,纏足女子給人三寸金蓮、要人攙扶的弱質纖纖形象。然而王家衛打破了我們既有的印象,讓戲中一名纏足妓女使出形意拳,與葉問比試,非常有新意。
我曾心裏懷疑纏了足仍能練武的合理性和可能性,經查閱了一個歷史文化學習網(
按此),發現纏了足,仍可以進行粗重的工作,甚至可以背重物、練武功。
另一場給我新鮮感又浪漫的章節,是那場葉問和宮二比武後在空中迴轉時間擦出火花的戲份。
電影有不少新概念,但仍有讓我勾起舊作品的情節,比如宮二對着牆跟忘父對話一幕,讓我想起周慕雲在《花樣年華》最後一幕對着樹洞說密秘的畫面;還有佛像的鏡頭讓我想起吳哥窟;還有宮二其後穿上旗袍與葉問一前一後在暗街上踱步,亦勾起我對一些從前角色的印象。
說到舊,不能不提王家衛使用了一些歷史記錄片的片段,以交待當下的大環境的風貌。
這麼做不是不可以,但用在王家衛的電影裏,我卻覺得有點不協調和俗套。
以武說道
展示武術有多精湛,並非王家衛的主要目的,以武說道才是。所以觀眾會看到不同角色口邊掛着不少道理。
我覺得,以對白交待劇情和傳達道理,始終及不上以畫面誘導觀眾去悟出導演想傳達的訊息。
《一代宗師》的道理很多,但能讓我感悟或當頭棒喝的,比較少。這全因為道理全都宣之於口,念念有詞的,促成的金句是多,卻少了一種感染力。
當中,我最難忘的是宮寶森對馬三說出宮家最後絕技"老猿掛印"的關隘是 --- 回頭,因為這話語帶雙關,也呼應到馬三被擊敗的原因。
其次就是關於"面子"和"裏子"之論說,因為所有主要人物的人生都離不開"面子"或"裏子"。
面子和裏子
趙本山飾演的師兄說 : 人活一世,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裏子”,都是時勢使然。
電影不下一次對”面子”和”裏子”作出闡明,令我覺得這該為整部電影的要點主題。細想到各位角色的遭遇,又的確可以套用到"面子"或"裏子"裏,甚至有些人因為時勢,在不同階段,有所改變。
面子可以解作表面的虛榮、榮辱,但當"面子"與"裏子"放在一起,我會傾向把其解作「明暗」、「裏外」、「露藏」。
好像馬三,本來鋒芒太露,有機會成為”面子”,但因為師父要壓住他的銳氣,免他招來橫禍,所以命他離開。他因而變成了”裏子”。後來因為他投日而成為漢奸,又變成了”面子”。
宮二本已定親,畫面交待她未婚夫的一個剪影,表達了他並不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江湖人物。所以若然她真的嫁人去了,便成了”裏子”,也是一直以來她父親宮寶森的願望。可惜她為要幫亡父報仇,加上她性格好強,令她本來可以是在”裏子”裏過日子,卻最終變成了”面子”。
葉問四十歲前在”裏子”裏過活,但四十歲被推舉出來,變成了”面子”。
還有一線天本是秘密組織成員不見得光,經過戰亂之後,輾轉來到香港並開了玫瑰理髮店,而且光明正大收了徒弟。
因為從不同角色身上都有循着”面子”和”裏子”方向構思他們的故事脈絡,所以”面子”和”裏子”的主題是挺明顯,也有足夠的人物描繪支持那句話 : 人活一世,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裏子”,都是時勢使然。
攝影、美術與配樂
攝影、美術和配樂,是王家衛電影不可缺少的細節。
在美指張叔平和攝影指導菲利浦·勒素Philippe Le Sourd 的雕琢下,《一代宗師》的畫面構圖、光影、美工都是精雕細琢,毫不吝嗇展示目不暇給的攝影技巧和美感。我最喜歡電影有不少大自然元素的近攝慢鏡,好像水、火、雪和煙。
相反,我覺得梅林茂這次配樂稍為遜色,因此,沒有任何電影音韻令我留下印象。
深情葉問
葉問電影已拍了三四部,如何突出甚至超越同類題材,王家衛似乎另有一番勝算。
不同於甄子丹以家為題材,又或是其他透過葉問角色與日本人對峙以激起觀眾的國仇家恨、民族情緒,《一代宗師》把觀眾的視線由一個硬漢子轉到他的柔情一面上。
無論以幾幕他與妻子張永成的互動(妻子幫他抹身,他露出溫柔的眼神;他幫妻子按摩小腿等),還是他對待與宮二那段像霧像花、難以開花結果的內心蕩漾,在王家衛鏡頭下的葉問,似一名癡情漢多於武學宗師。
雖然電影有不少他展示武功的戲份,但因為在他感情線上的篇幅太強烈,加上整部戲裏,葉問的戲份不是最主要,所以葉問這個角色,其實似在重覆王家衛在過去作品中的男主角形象。
一如既往,梁朝偉在演繹王家衛塑造下的男主角,都離不開類似的含蓄模式,這次亦然。在葉問的角色比較含糊之下,梁朝偉的演出也只屬一般而已。
宮二的一生
因為葉問這個角色的疲弱,更令我覺得葉問在戲中只作襯托作用,導演只是想透過他的視界,展示出宮二的人生和宮家的沒落。
相比起葉問角色的平板,宮二就立體得多了。戲中葉問有一句話 : 如果人生是四季,那四十歲之前都是春天。
套用在宮二身,則她的一生都是冬天,其間只有與葉問比武於空中盤旋擦出愛意的時候,才是春天 ,着實是戲中最可憐的角色。
宮二一開始被形容為「心裏只有贏輸,沒有人情世故」的女子,倔強溢於言表;她為了報父仇,犠牲自己的人生幸福也在所不惜,是非常重情義的人;她對葉問的戀棧,顯得她很傻;她對馬三不留手,顯出她的狠。
我想不到有任何人能比章子怡更適合演宮二。因為章子怡本身就不時閃亮着倔強的眼神。隨着角色的人生起伏,她的神情也起了深層次的變化。
眾人演技
本片有不少明星客串,我不在此詳贅,留待大家發掘出來。
令我意外的是,張晉飾演的馬三,竟然是戲份頗為吃重的角色,就連張震的一線天也比不上。
張晉武指出身,打鬥場面難不到他,想不到連文戲也很有氣勢。
至於張震,他的戲份太少,難有發揮演技的機會。唯一能展現他的事前準備,就是那場雨中敵眾,大耍八卦拳的戲份了。
另外,宋慧喬的幾場戲分別有她喜與悲的近鏡,但跟過往在韓戲的她分別不大,所以亦不能稱之為好。
張震與慧喬
報章上說到宋慧喬被大量刪減戲份,是因為她不滿王家衛的拍攝進度。但看了《一代宗師》後,我認為王家衛想塑造一個不一樣的葉問,也放棄"家"這個主旨(甄子丹版本已用過了),改而把篇幅投放在章子怡飾演的宮二身上。
所以飾演葉問妻子的宋慧喬,相對來說角色變得不那麼重要,刪減戲份是必須的。
令我頗好奇的是,王家衛安插張震飾演的一線天角色的原意為何。
他的戲份少得驚人,也鮮有與主角交集,只有與宮二在火車上的那場戲。他每次出場,亦與主線無甚關係,彷彿是另一段故事脈絡似的。
唯一可以在一線天身上看到的,是上述有關”
面子”和”裏子”的主旨,多了他的一段,令主旨更為加強鞏固。
假如導演加插一線天這角色,是為對主線故事起到甚麼推進的話,我覺得實在隱晦得幾乎達至要猜測的地步。假如只不過是加強主旨,又或是想表達在那個時代出現如他這類另一類的宗師的話,那麼其段落與主線故事的契合工作就做得不夠妥貼。
不過,王家衛的電影就是這樣,就好像在《阿飛正傳》中,梁朝偉在結尾現身的鏡頭,有型有款,但跟主線故事又何嘗談上任何關連呢。
精句道理
看過預告片,大家對梁朝偉那句關於"功夫"的金句都聽得耳熟能詳。但電影中,除了"功夫,兩個字,一橫一豎,站起來的才算贏"之外,戲中的精句台詞可謂多不勝數,好像 :
1. 一條腰帶一口氣。
2. 出口有時會傷人,兩夫妻要無聲勝有聲。
3. 如果人生有四季的話,我四十歲之前都是春天。
4. 金樓是太子進太監出之地。
5. 男人過了四十,要做有把握的事。
6. 刀的意不在殺,在藏。
7. 我想做時勢,不想做英雄。
8. 老人死守着規矩,新人怎麼能出頭。
9. 看不到人好,看不到人家高明,就是沒有容人之量。
10. 我們不比武功,比想法。
11. 給你看六十四手,是想你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不能只看往前路,不看身後身。
12. 最難越過的,原來是生活。
13. 人活一世,有人成了面子,有人成了裏子,都是時勢使然。
14. 這次念經就到這一回,下次就是超渡了。
15. 習武之人有三個階段,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16. 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
17. 你與我的恩怨像盤棋一樣保留在那裏;人生如棋,落索無悔。
18. 我不圖一世,只圖一時。
實在太多,未能一一盡錄。
商業了的王家衛,依然王家衛
抹去《一代宗師》的動作元素,本片其實與王家衛過去的作品如出一轍,尤其是後半段的感情線。
因為加入了動作元素,我不其然會想這次王家衛是多了一些商業考慮,也希望叫更多觀眾喜歡他的作品。動作元素特別容易獲得大家的青睞,尤其是華人觀眾,所以片中的動作元素很強烈。
為甚麼我會說是華人觀眾呢 ? 因為於外國觀眾而言,王家衛是一個品牌,他毋須作任何的討好工作,也能深受外國觀眾愛戴。反之,因為華人觀眾的兩極化,令他希望更多人能認同他的作品,所以這次的故事較完整了,變得容易明白了,亦多了動作場面等官能刺激。
在《宗師之路》這部記錄片中,王家衛稱他希望拍出關於一個時代的故事。
《一代宗師》前段總算也達到他的宏圖,拍出那種氛圍,但隨着故事發展,一個時代的故事,卻縮小成一個沒落家族的故事,最後縮小成個人的感情故事。
無論如何,我相信王家衛的電影依然吸引許多粉絲的愛戴。
我不是他的粉絲,但也被他的執着吸引,也會因為他拍得很用心而支持他,畢竟這些年頭,如他一樣願意花時間精心雕琢一部電影的導演已見寥寥無幾了。
《一代宗師》(The Grandmaster)預告片 :
想對《一代宗師》的背後辛酸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許觀賞這部記錄片《宗師之路》(The Road to the Grandmasters),會有更深刻的體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