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可以從一部電影去窺探導演的內心世界,我想,韓國導演金基德的內心世界應該極度黑暗,因為他的作品都籠罩着絕望和迷茫感,來到《聖殤》,只有過之而無不及。
看過他電影的觀眾,不會懷疑他營造氣氛和塑造角色的能力。如《聖殤》的故事發生於一個工業區,灰暗陳舊,給人苟延殘喘的絕望感;男主角心如鐵石、以殘暴手段追債,同時又散發着強烈的孤獨感;女主角與男主角母子相認,互相救贖心靈失落,但走進故事深處,其實導演以極端的手段去展示一個社會題材、一個難言有未來的社會面貌。
導演擅以影像說故事,影片對白不多,寧靜卻散發着壓迫力,伴隨劇情發展,不停挑戰觀眾的心理極限。
如果男主角追債手段極之殘忍,那導演說故事的手法其實也不遑多讓。在他的鏡頭下,雖然並沒有展現出直接的殘忍畫面,但他技巧地勾起大家的聯想,令人幻想到被斷手腳那種痛楚,這比起大大咧咧把斷手斷腳放在眼前,更叫人毛骨悚然。直截了當的血花四濺,我們都可以掩眼避開,被誘發出來的內心驚恐,是難以釋懷的。
更甚者,導演以聲音和畫面勾起觀眾的聯想力,其實跟戲中男主角最終被報復的手法前後呼應,這彰顯了大師級的功力。
其後,導演在冷漠孤獨中給男主角一絲溫暖,安排了他與母親團聚。場景由陰暗變得陽光絢麗,角色由木然變得笑逐顏開。可是導演卻無情地把一切摧毀掉。有甚麼比得到過再失去更痛苦?導演一而再再而三地運用了戲劇技巧,令到平淡的劇情起了暗湧波瀾。
工業區裏的居民為生活欠債纍纍,最後被男主角強迫廢掉肢體去獲得保險金來償還,無疑值得同情;女主角這位母親的遭遇更加叫人憐憫;那麼男主角呢?他所以變得冷酷無情,或許是自幼被母親拋棄,一直耿耿於懷,也可能是早已看透世界的黑暗,變得麻木不仁。
麻木得不能觀照自己的罪行,可能比較「幸福」,好像前段他未認回母親時。但一旦冷酷的心被溶化,繼而意識到自己的壞,比起別人痛罵自己喪心病狂更難受。但又怎麼贖罪呢?都已經害了無數人和家庭了。
《聖殤》(Pieta)預告片: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