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21日星期五

影碟推介 : 《死亡預告》- 珍惜人生



假如一個國家的電影能夠反映該地的民情,那麼日本電影《死亡預告》(イキガミ, Ikigami : The Ulimate Limit)(另譯《逝紙》)所展示的,是一個令人心寒的國度。

電影講述某地政府根據《國家繁榮維持法》,規定初入學的孩童接種保健疫苗,然而,在疫苗當中,有千分之一的機會含有納米膠囊。膠囊會依附在心臟,令不幸者在十八至二十四歲期間死亡。負責監察這個計劃的部門會在這些人臨終前的二十四小時,向他們派送死亡通知書,讓他們能善用剩餘的一天。

電影通過男主角這名送遞員的角度,讓觀眾看到這些行將就木的人,如何克服恐懼和沮喪,醒覺到要把握僅餘的人生,用以實現夢想也好,對家人作最後的貢獻都好,總之就是不要留有遺憾。影片亦透過這條虛構的惡法,讓人見識到一個麻木不仁的政府,和一堆冷酷無情的官員。

作為觀眾,筆者覺得快將死去的男女是無辜的人,他們的家人可悲極了。然而在影片中,他們卻被冠以「為國家的繁榮而犧牲」這美譽,不但受到國家的表揚,甚至獲得在人生最後一天所有開支的津貼,就連家人也能「受惠」,因為他們幫助國家減低自殺率,提升了國民生產力,讓生存下來的人學會珍惜。

故事很有創意,誇張的劇情令人想到假如人們要依賴這種方式,才懂得珍惜光陰,國家要靠犧牲國民,才得以促進繁榮,實在太悲哀了。不過只要細味電影的含意,把膠囊視為導致死亡的誘因,把那千分之一的機率,看成是人們死亡的比率,其實由大家出生的一刻,就猶如接種了含有納米膠囊的疫苗,分別在於現實生活中,我們是不會收到死亡通知書而已。

「假如生命只剩下二十四小時,你會為誰而活?」是這套電影的主題,筆者很相信大部份人也會如戲中角色一樣,把握最後機會實現未了心願。

只是,話說回來,既然有欲達的願望,為何我們總要等到生命快將終結才去實現呢?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 )
 
Bookmark and Shar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