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影碟推介 :《狂琴4分鐘》- 在琴鍵上躍動的刺蝟



有說,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但對於德國電影《狂琴4分鐘》(Four Minutes)的女主角珍妮來說,要她在台上演奏四分鐘簡直易如反掌,因為她是個鋼琴天才,隨性子的彈奏已是技驚四座。奈何她因替男友頂罪而入獄,天賦一直被埋沒,直到遇上獨具慧眼的鋼琴老師古嘉太太,鋒芒才能再次展露。

然而古嘉太太與珍妮的性格迥然不同,一個長期抑壓情感,一個隨時情緒失控,一個醉心古典樂曲,一個為黑人音樂瘋狂,古肅斯文的教師和叛逆粗魯的學生初次碰面已水火不容,幸虧音樂作了二人的橋樑,讓她們慢慢磨合,互相感染。

其實故事的設定本來就走向極端:牢獄與古典音樂風馬牛不相及;珍妮性格可鄙,卻擁有音樂天賦;一雙只會打架的手原來戴手銬也能自如地奏出妙歌樂韻,就連頑固不堪的古嘉太太,也有離經叛道的年輕歲月,難得導演竟大膽地把這些元素交集在一起,令電影別具一格。

除此之外,影片亦有很多值得人細思的地方。記得珍妮差點殺了獄警,後來因為古嘉太太的極力爭取,才可以繼續彈琴甚至參加比賽。這變相給鬧事者的鼓勵,惹來獄警和其他牢犯的不滿,他們因此處處針對為難珍妮。

看到珍妮受盡折磨,不禁讓人思索究竟犯了嚴重過失的人,應被打入十八層地獄讓他們永不超生,還是該得到改過的機會。而導演似乎在暗示每顆頑劣的心其實都隱藏一些過人特質,打罵嚴懲未必管用,反而耐心發掘和栽培,再桀驁不馴的人也不難成為人才,最重要的是把他們引導返正途,讓他們明白到生存的意義,這樣便不會繼續虛耗人生。

沉重的電影因樂韻飄揚令到調子得以中和。看主角的指頭游走於琴鍵之間,聽裝飾音符引領曲調由溫婉轉至激昂,從音階跌宕到連綿迤邐,觀眾不知不覺間被吸引到電影的最後四分鐘。

在那四分鐘的個人表現中,珍妮摒棄傳統,以自己的方法演繹樂曲,妙用了鋼琴的每一個部份,把古典和黑人音樂融和結合。那近乎瘋狂的四分鐘讓人嘆為觀止,當回過神來更不住驚嘆原來古典樂曲是可以如此演繹,原來鋼琴是可以這樣彈奏的。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

《狂琴4分鐘》原聲音樂中的兩首古典樂章 :



個人來說,還是喜歡這首在電影開首和結尾播放的莫札特Sonata in F Major K.332 II - Adagio :



珍妮在電影最後4分鐘演奏的這首樂曲本來以為只不過是尋常的古典樂曲,誰知她竟瘋了一樣敲打鋼琴不同部份,撥弄鋼琴的弦線,把曲目變成如電子音樂一樣的風格,真被她嚇了一大跳 :



Bookmark and Shar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