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5日星期三

《女朋友∙男朋友》(GF∙BF) - 自由似乎是不存在的東西


有些人常羨慕台灣很自由,但看過電影《女朋友∙男朋友》後,讓我體會到其實台灣也曾是(仍是 ?)一個不自由的地方,否則戲中不會充斥著這麼多爭取學術和社會自由而又受到校方或警方批鬥鎮壓的畫面。

電影從一雙孖女在學校爭取穿短褲的自由開始,然後倒敘至男女主角的年代 --- 1985年。那年他們在學校爭取言論自由,期間彼此由單純友誼,演變成三角關係。
時空繼而轉到1990年,導演選取了當年發生在台北的三月學運」(又名「野百合學運」)作為電影的其中背景,讓主角們在這段歷史中起了人生變化,劇情跟著推進到現代。
電影透過一段歷時二十多年的兩男一女關係,並從他們的成長經歷,側寫了自由的可貴。

明顯地,主角年輕時竭力爭取社會自由這理想是宏大多了,然而,當他們投身社會後,卻發現連個人自由都爭取不了。好像王心仁(鳳小岳 飾),年輕時是學運領袖,是最奔放的角色,但長大後卻被家庭束縛得喘不過氣來。
又如陳忠良(張孝全 飾)和林美寶(桂綸鎂 飾),他們從來沒脫離過愛情的綑綁,就算嘗試勇敢撇脫,但內心呢 ? 他們的內心其實從沒有自由過。
如此由社會縮小到自身,體現了人愈長大,對於希望爭取的東西似乎愈是無能為力 : 個人自由都控制不了,社會的自由,似乎更是虛無飄渺。這份無奈,加重了影片後段的悲傷感。


悲傷感也來自戲中的男女關係。
兩男一女的設定其實比想像中複雜,當中包含著男對男的傾慕,女對男的暗戀,男與女的明戀,及後更牽涉男女婚外情和男男婚外情。如此複雜,頗能展現現今男女在感情關係中的進退失據。
有時,人們陷進複雜關係裏未必因為濫情,而是想愛又不能愛,才會在別人身上找尋丁點所愛的影子;想被抱但沒得抱,才會攬抱別人,幻想在感受所愛的體溫。
記得電影後段有一場親熱戲 : 男女溫存交集著男男纏綿,抱著的是你,但幻想著的是他...那場戲表達得非常好。

台灣電影的最大特色,就是畫面相當美,這部電影亦不例外。由演員面孔到畫面場景,不同程度的美態,已給人莫大的好感。

然而,演員過於俊美,其實會窒礙演技的。好像混血兒鳳小岳,他笑起來很是迷人,讓我只顧盯著他的臉,而忘了留意他演得怎麼樣。
張孝全也俊朗,不過,或許角色有得發揮,所以他把想愛又不能愛的心態詮釋得不錯。
至於桂綸鎂,是三位之中演得最好最自然的。畢竟她本人給人的感覺很斯文有氣質,所以較難想像她可能把一名男仔頭女生演譯得如此自然豪邁,到後段在情感上受到傷害,完全流露著那份不甘心,卻又無法改變唯有妥協的神態,讓看倌黯然落流。

一如許多台灣電影一樣,《女朋友∙男朋友》沒有很大起伏的戲劇化轉變,但劇情平穩中會吸引觀眾投入主角的情感世界,去感受他們的傷痛,讓人熱淚盈眶。
唯一是戲中不時明示「自由」(如角色大喊口號)或暗喻「自由」(如戲中有一場同志婚禮的場面),太過份強調顯得有點刻意,相信就算對「爭取自由」這課題冷感的觀眾,也能感受到導演的意圖。

「自由」到底是甚麼 ? 我想,是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情,說想說的話,愛想愛的人....
《女朋友∙男朋友》讓我深深體會到,「自由」似乎是根本不存在的概念,是爭取不了的東西,不然人們就不會一直爭取下去。
畢竟但凡涉及到社會的大是大非,總有更強大的一方在與爭取的人角力,如戲中的校方和警方。但凡參與愛情,就算自由地談戀愛,總有人會虎視眈眈,希望藉著任何缺口,來取代自己的位置,好像戲中院長的女兒。但凡有了家庭和孩子,因為有了責任,休想幹自己想幹的事情,好像王心仁或是陳忠良其後的男朋友。
而身處社會、參與愛情、擁有家庭,又是許多活在世上的人不會(不能)或缺的環節。
看著電影,想著想著,不禁悲從中來。


《女朋友∙男朋友》(GF∙BF)精句 :
1. 一人跳舞是造反,全校跳舞是民意。
2. 我們是浪,眼淚都是從海裏來。
3. 雖然我不是主打歌,但我是B面的第一首。
4. 男人都有一把槍,我們有的是娘娘腔。(要以國語讀出來)
5. 要是有玉女可以幹,誰會想當諧星。
6. 以為全世界只有你肯為我吃苦,但其實大家都在自討苦吃。

《女朋友∙男朋友》(GF∙BF)預告片 :


《女朋友∙男朋友》(GF∙BF)電影原聲帶《青春無敵》:


《女朋友∙男朋友》(GF∙BF)電影原聲帶《女朋友∙男朋友》 :



Bookmark and Share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