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27日星期六

影碟推介 : 《聽說》- 無聲勝有聲



我們或許會覺得身體有殘障的人需要得到特別的照顧,但看過台灣電影《聽說》(Hear Me)之後,便會明白到其實他們也可以如普通人一樣照顧自己。他們需要的不是人們的幫助,而是希望得到別人的信任。他們努力不懈,就是要人相信他們也能獨立,也可以自如地生活。

《聽說》是一套講述聽障人士追尋愛情和夢想的影片。角色的設定令電影處於一片靜謐當中,因為在大部份時間角色都是以手語「交談」。但是寧靜的電影沒有給人沉悶的感覺,反而讓人更能專注在角色的表情和身體語言上。甜甜的微笑、在眼眶打轉的淚水,已輕易觸動觀眾的情感。沒有被對話引開注意,反而能靜聽平常忽略了的城市之音。合上嘴巴比劃手語,所發出拍打手掌的聲音原來比說話更鏗鏘有力,更能打動人心。

角色的設計尤其討好。開朗男孩黃天闊對可愛女生秧秧一見鍾情,他不但沒有歧視她有聽障,更希望盡力讓她「看見」自己對她的愛。努力工作的秧秧,卻無時無刻都惦記姐姐小朋,她甚至願意放棄自己的愛情來成全小朋的夢想。然而看到秧秧的犧牲,小朋感到心痛難過,她反而希望秧秧能爭取自己的幸福。兩姊妹相依為命、互相扶持,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比劃的手勢都包含心痛和關懷,無不讓人動容。加上天闊的父母這一對活寶貝,他們的一唱一和往往讓人忍俊不禁,但搞笑背後其實透對兒子的大愛和無私。

為人父母者當然希望孩子找個好伴侶,但當天闊的父母知道兒子喜歡上一位聽障女孩之後,非但沒反對和嫌棄,還盡力改變自己去適應和配合。那份對孩子的尊重,在現實生活中不是所有父母都能做得到。

關於殘障人士的電影,沒有刻意要博取觀眾同情的橋段,只娓娓道出一個簡單的故事已是感人肺腑。影片來到尾聲那出其不意的鋪陳,更是全片最大的驚喜。

看過電影後,筆者不禁思索是否該開始簡略平日過多的無謂言語,因為從電影了解到,其實無聲更能表達情感,無語也可以談情說愛。很多事情就是不用聽、不用說、不用翻譯,只要用心也能感受到它們。

愛情如是,夢想亦然。

(刊於頭條日報碟影滿人心》專欄)

Bookmark and Share

2 則留言:

瘋膏 說...

呢套真係好睇, 睇完又好開心。最尾以為對方係聾, 可以喜劇收場, 正。

說...

瘋go : 同意, 這片可算是我看過最好看的台灣電影. 它沒有扮高深, 沒有什麼賣弄, 非常清新, 男女主角又靚仔靚女, 最尾扭橋位有驚喜又不突兀, 真值得看完又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