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9月30日星期四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 誰才是逆天而行 ?

中國史上第一位女皇帝武則天說,女人做皇帝怎會是離經叛道 ?
對,換了是今時今日這個女人也可撐半邊天的年代,女皇帝的確不是什麼稀奇的事。
然而她身處在古時,當女人的地位仍是很低微的時代,女人掌權便被認為是有違天意了。
武則天當然會否定她的登位是逆天而行,可是在電影《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中,她登基前發生的一連串離奇自焚事件,似乎在暗示她正遭到天讉。

《狄》片的主角狄仁傑隋唐 武周時期的著名宰相,據說他一年裡判決了大量積壓案件,涉及到一萬七千人,但是無冤訴者,這足已證明了狄氏公正嚴明,非常難得。
打正狄仁傑旗號的電影,情節自然圍繞着他如何破解自焚奇案。
在編者精心的舖排下,觀眾也一同回到案發當日、經歷事發經過,然後跟狄仁傑(劉德華 飾)一起抽絲剝繭的揭開真相。
只是,戲裡角色眾多,不論是「欲成大事者,至親亦可殺」的武則天(劉嘉玲 飾),還是武功高強的天后近身上官靜兒(李冰冰 飾),還是陰陽怪氣的白面下屬裴東來(鄧超 飾),或是狄仁傑的好友沙陀(梁家輝 飾),甚至行藏不露的國師陸離、鬼醫汪驢、六手琴魔和意圖謀反的皇爺,每個人都似有嫌疑,未到最後,也難以知道兇手是誰。
觀眾以為猜中了嗎 ?   只要大家一開始已墮入編者設下的圈套,便會逐漸發覺原來一直是走錯方向,與事實越來越遠。到揭開誰是幕後主腦的一刻,是覺得出人意表還是報以連連噓聲,則要視乎觀眾是否甘心被騙。
說到這裡,應該停筆,因為稍為留有丁點線索,也會讓你們喪失猜謎的樂趣。但只要大家熟識一般推理小說的手法,也不難在很早的時段便猜中誰是兇手了。
誰是兇手方面其實有點俗套,但也比不上幕後主腦自動揭開謎底時那麼讓人雞皮疙瘩。
推理故事看多了,每當來到結局時主謀娓娓道出整件事件始末的一刻,我都會慨嘆這一招把之前的精心佈局一手摧毀。
幸虧在《狄》片中,主謀只以三言兩語交待事件,所以未至於令人難於忍受。

《狄》片有着一般推理開謎的垢病,但若論畫面和人物造型可真是美輪美奐得沒話可說。每個場景都富麗堂皇,盡顯唐朝盛世,而每個佈置和細節都一絲不苟,投資者的錢是花得其所的。我很相信此片能輕易摘下最佳美術指導奬項。
在美指花心思的佈置下,深藏地底的「鬼市」怪影幢幢,讓人幻覺頻生的「無極觀」神秘兮兮,藏有秘密的「通天浮屠」宏偉壯觀,暗藏殺機的「梵衍那國大佛」參天入雲,加上「亢龍鐧」「赤焰金龜」等等道具把戲,讓人目不暇給。
若真要挑剔,唯一是特技效果依然未能做到百分百逼真,有些地方仍流於虛幻,但以我標準而言,是滿意收貨的。

歷史上,狄仁傑是德才兼備智勇雙全之人,他由永遠正氣的劉德華來演是非常合適。而劉天王演來亦恰如其分,不會讓人失望的同時,也沒有給人什麼驚喜。相信他那帥氣靚仔的模樣,就算是還沒看電影的你們也能憑空想像出來。

史上的女皇帝寥寥無幾,能在男人世界裡爭得如此地位,本身一定是個非常厲害的腳色。個人覺得劉嘉玲版本的武則天未能給我那種感覺,就算在妝容上加以修飾 ,也只能給予丁點的輔助。要知道不怒而威是形於內才形於外的。
她演女皇帝不算太理想,但她跟李冰冰那段曖昧情誼卻是非常觸動人心。在不能道出劇情之下,我只能說臨近尾聲時她抱着李冰冰那個鏡頭是她在整套電影中的一大亮點。

至於李冰冰的戲份由頭帶到尾,造型非常多變,但是她演的上官靜兒這角色卻沒有太多深入的描繪,所以只能說觀眾所看到的李冰冰是一向以來所看到的李冰冰。
相反梁家輝的戲份真是少得可憐,又因為戲份太少,梁影帝的好演技實在無用武之地。
至於「白面人」鄧超,他的角色有點變化,戲份也不輕,演得也不錯,但從那個一看就知道不是好人的造型去猜想推斷,他的角色設定是用於誤導觀眾的。

動作方面,雖然《狄》片的動作導演是洪金寶,但觀乎戲中沒有一個有紮實武術根底的演員,三毛大哥所設計的場面也只能避重就輕,總之打造出戲中人個個都是高手的假象就是了,所以觀眾也別期望有硬橋硬馬拳拳到肉的高手過招大場面。

整體來說,《狄》片情節非常豐富,高潮迭起,精彩絕倫,一節完結,也不讓觀眾有喘息機會,電影又緊接着下一個環節。
戲中,有些對白讓人留下深刻,好像武則天所說的「死無憾不足矣,生命可貴,才可以打敗敵人」,又或是狄仁傑所言「心清如水,用心看和用眼看是有分別的」、「天地不容我,心安即是歸處」,句句至理明言。

個人而言,我對《狄》片是感到滿意的。 看畢這片不禁讓我反思誰才是逆天而行。
到底是不理世人反對強要登位的武則天,還是那些反對派 ?
根據歷史記載,武則天最終也在位15年才退下來,假如她的行徑真是有違天意,相信早已遭逢天讉了。
反觀反對武則天的大臣不是被貶就是被殺,謀反作亂都失敗告終。
這麼看來,誰才是逆天而行呢 ?
從來,天意難違,那是否該考慮順應天意 ? 《狄》片或許給了當下的一眾反對派點點啟示吧。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Detective Dee and the Mystery of the Phantom Flame)預告片 :





《狄仁傑之通天帝國》主題曲《丹書鐵契》陳楚生主唱 :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25日星期六

《升降凶間》- 升降機內困獸鬥


我們每天都會乘坐升降機。
有些時候,升降機內只有自己一人,有些時候,會碰上其他乘客。
但是我們曾否想過會與這些人碰上面究竟是冥冥中注定,還是純屬巧合偶然 ?
電影《升降凶間》(Devil)告訴我們乘客都是經過精心挑選的,因為一股邪惡的力量正要開展其報復行動。

互不認識的三男二女不約而同地踏進一座辦公大樓的升降機內,突然升降機失靈把五人困在半空之中。
大家同坐一條船理應互相照應和安慰,可是他們卻怨聲載道互相指責。
忽然其中一名乘客無故受襲,令本已忐忑不安的他們更是人心惶惶,你猜我忌。呼叫無門之下,無助變成歇斯底里,這正中了潛伏在他們之間的惡魔下懷,而「他/她」正要把這狹小的空間變成一個殺人舞台,每趁間歇性停電的時候,將乘客逐一殺死。

另一邊廂,為了調查一宗跳樓自殺案的探員不知不覺被引到這座大廈裡,原來他也是整個計劃的目標之一。
與此同時,在升降機外陸續發生意外,令整件案件更是撲朔迷離。

觀眾以為自己能置身事外嗎 ? 然而只要你走進戲院內,便會被強迫從戲中保安室的閉路電視裏目擊升降機內血花四濺屍橫遍地。
但大家看不到兇案經過,也猜不到兇手是誰,斷續地停電猶如觀眾的心跳一樣,一停一驚心,不知下一個受害者會是誰,直至五人逐一倒下為止。
一.....一切揭盅之時,觀眾這才驚覺原來電影的主題是關於承擔責任和報應。

《升》片是一套小本製作,大部份的場景設在升降機內。然而,密閉的空間讓人無路可逃,更能把觀眾的情緒推向極點。
怎麼殺為什麼要殺兇手又是誰成了結局的懸念。
整件事件的起源,因為沒怎麼舖陳,又或者說太過不顯眼,所以結局倒是沒預料得到,但這樣的出人意表少不免令人感到有點不忿氣。

電影氣氛真的很不錯。關於殺人的電影卻不讓觀眾目擊殺人經過,關於魔鬼的電影亦不讓觀眾見到魔鬼的真身,這反而給了觀眾無限想像空間。
正如在片中,潻黑一片沒有畫面的殺人過程,只聽到受害者的慘叫,這更能讓人產生恐懼。

恐佈故事的包裝,其實要說的是承擔責任和報應這些道理。
雖然有點不滿意影片要來到結局才跟這個主題扯上關係,但或許編者把這放到最後是希望觀眾能重新審視整套電影的經過 --因為片中其中一人曾經不負責任,才令到這麼多無辜的人被牽連。
觀眾或許會說升降機內的人都是死有餘辜。
是無辜還是死有餘辜,其實不由得我們來定斷。我們要做的就是承擔自己的過錯,不然,冥冥之中連累了其他人也不自覺。
只有我們及早知錯並擔起責任,無論是外在的魔鬼還是我們內心的魔鬼也沒奈何。否則當報應來臨時才醒覺已是太遲了。

因為電影在結尾舖陳了這個人性化的課題給人思考,令到觀眾對情節不再生畏。
至少對我來說如是,因為看畢電影之後,我並沒有患上升降機恐懼症,而且還可以很自如地進出升降機。



《升降凶間》(Devil)(台譯《惡靈電梯》)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23日星期四

《下女》- 互相仇恨的社會縮影

對一般人來說,女僕的印象都只限於家裏那名外籍傭工,但韓國電影《下女》(The Housemaid)卻為我們展現了很不一樣的女僕面貌。

在餐館工作的恩伊(全度妍 飾)因一次機會進入富豪家庭當女僕。由卑微的女工,搖身一變成為高尚優雅的僕人,恩伊進出富麗堂皇的豪宅,品嚐美酒佳餚,幹活時樂韻不絶於耳,主僕關係亦見融洽,彷彿過着夢一樣的生活。

然而,虛幻的生活其實隱藏着各人糜爛的慾望和陰暗的人性。由男主人(李政宰 飾)挑逗恩伊開始,電影逐步揭示了角色之間原來互相憎恨,各人心懷不軌,想盡辦法去折磨他人,尤其是對後來意外懷孕的恩伊。

飽受屈辱的恩伊終於忍無可忍決定報復,誓要在這家人的記憶中留下永不磨滅的恐怖烙印。只是,麻木冷漠的人又怎會在意別人的死活 ?

表面上,《下女》的情節畸形又矯情,但仔細一想,不難發現電影所描述的家庭其實是一個社會縮影。不同階級的互相仇視、女人之間的明爭暗鬥、丈夫的不忠,妻子的忍辱偷生、對老年人的嫌棄,人們之間以利益掛帥,人情冷如雪水,這些情節每天都圍繞着我們。幸虧戲中舖陳了恩伊和小主人的真摰關係,才不至於讓人太心灰意冷。

另外,片中的情慾場面意識大膽,但寥寥無幾,看得出導演只想借男女間的發洩來推進角色的階級角力,所以實在不應抱着觀看色情片的心態進場。不然,導演所諷刺的仇恨還沒感受得到,觀眾卻先要體驗看錯電影所帶來的不滿和悔恨。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


《下女》(The Housemaid)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精武風雲. 陳真》- 生得逢時的陳真



你說的那個陳真,當年不是被日本人殺死了嗎 ?
他沒死。
對,他非但沒死,電影《精武風雲 陳真》還告訴我們,他回來了。

當年陳真(甄子丹 飾)在虹口道場擊敗東瀛武術高手(倉田保昭 飾)及踢斷東亞病夫」牌匾之後,輾轉到了歐洲當華工。
時值第一次世界大戰,烽煙四起,陳真為了保護同胞,在戰場上奮不顧身地殺退敵人。
鏡頭一轉,槍林彈雨的戰場搖身一變成為歌舞昇平的夜上海,但繁華背後,卻是另一個戰場。
偽裝成回流商人的陳真潛伏在龍蛇混集的夜總會裡,與夜總會劉老闆(黃秋生 飾)打交道,跟身份神秘的舞女Kiki(舒淇 飾)互相摸底試探,同時又威逼利誘巡捕頭(黃渤 飾)和他配合,目的是密謀與地下份子策劃反日行動。
然而要對抗當時的強國日本又談何容易 ?
加上到處兵荒馬亂,各國心懷不軌,尤其是以力石猛大佐(木幡龍 飾)為首的日本皇軍對中國領土虎視眈眈,中國軍隊四分五裂,英國人管轄的巡捕房又坐視不理,民眾唯有依靠陳真化身的「天山黑俠」來保家衛國,上演一幕幕民族大戰。

關於民族主義的電影離不開英雄打倒外敵的情節,《精武風雲 . 陳真》亦落入這樣的俗套裡。
強者出擊,英雄落難,最後反敗為勝,雖然看慣這類電影的觀眾深諳故事是怎樣推展,但是只要一幕幕民族大戰打得精彩已心感滿足。
適逢近日中日關係因釣魚台事件變得緊張,再一次觸動了中國同胞的反日情緒,這時看到電影中的同胞慘遭日本人殘殺虐待,而陳真最後以一敵百,把日本人打得無力招架,不但為戲中人報仇,同時也為大家宣洩了心頭之恨,觀眾無不血脈沸騰。
因為觀眾戲裡戲外的民族情緒得到了安撫,所以縱使故事稍為單薄劇情沒有精心的舖排陳真潛伏的過程又過於容易簡單文戲有點沉悶,以及就算再有其他不合情理的地方,相信觀眾也不會太過介懷。

電影故事沙石不少,但是動作場面卻是幾近完美。
飛簷走壁,任子彈橫飛,遇敵殺敵,動作一氣呵成,流暢得無話可說。身兼演員和動作導演的甄子丹着實功不可沒。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武打場面不時來個鏡頭加速,當然導演可能會解說那是拍攝手法,但這不免令人想到宇宙最強如甄子丹的體力也開始走下坡,需靠鏡頭來輔助動作節奏。

電影安排陳真在這邊廂打得落花流水,而那邊廂卻為他塑造了一個很不一樣的形象。
有別於深入民心的中山裝武者形象,在影片中,陳真時而一身華工裝,時而西裝筆挺,彈琴和跳起舞來,跟着又化身成蒙面黑俠,打敗敵人,然後就是一身皮衣型人look,與Kiki談情說愛,而最養眼的莫過於他近乎全身赤裸,被嚴刑拷問。
陳真的形象百變,集不同電影的造型於一身,幸虧有美艷動人的Kiki點綴一下,全片才不至於變成了他的個人造型秀。

角色方面,故事偏重在陳真身上,比起過往的一臉木然,甄子丹在表情和念對白上無疑進步不少。
女主角方面,舒淇除了嫵媚得讓人目不轉睛外,她的眉目裡散發着千言萬語,尤其是她問陳真: 「你是誰?」以及其後那身不由己的幾場戲,演來很是到位。
至於其他角色,除了飾演巡捕頭的黃渤大罵外籍上司時起了激發觀眾仇外情緒的作用外,其他人也沒太大的發揮機會,大家淪為陪襯品。那些角色未至於可有可無,但是任誰來演也分別不大。

陳真乃倪匡先生一手創造出來的角色。在過往扮演這個角色的演員為數不少。
不過,無論是李小龍的版本,還是梁小龍或李連杰的版本,或是早年的甄子丹還是2010甄子丹的版本,每當陳真一出,都能牽動觀眾的情緒。
或許大家心裡都需要這樣一個能儆惡懲奸的大英雄,他不畏強權和惡勢力,一心為着保護大家,幫人們爭取公義,而最重要是打不死。
那究竟到什麼時候人們才不再需要陳真呢 ? 或許當世界真正和平的時候吧。
但相信距離那日子還是遙不可及呢。


《精武風雲 . 陳真》(Legend of the First Return of Chen Zhen)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18日星期六

《殺手靚太唔易做》- 型男與肌肉


老實說,標題那幾隻字已足以形容電影殺手靚太唔易做》(Killers)的吸引點了,但這種傾斜式的觀後感又未免太過對不起編者和片中的其他角色,所以還是讓我來長篇大論一番吧。

《殺》片講述剛失戀的Jen(Katherine Heigl 飾)在法國尼斯邂逅了型男殺手Spencer(Ashton Kutcher 飾),二人一拍即合,沒多久便結了婚,而厭倦殺手生涯的Spencer亦樂得可退隱江湖。
平靜的日子過了幾年,有一天Spencer的前僱主找出門,與此同時,他又發現四處埋伏了其他殺手,令他避無可避。
另一方面,Jen一直以來對Spencer的殺手身分毫不知情,直到他被仇家追殺時才赫然發覺丈夫的真正身分。她既憤怒又失望,但眼見仇家步步進逼,她只好與丈夫一同殺出重圍。這時Spencer亦發現了誰是那個要置自己於死地的幕後主腦。

電影打正殺手旗號,少不免有死有傷,但是此片的主調不是要營造一個殺戮戰場,所以全片的流血量達不到幾毫升,更遑論有血花四濺的場面了。
影片氣氛輕輕鬆鬆的,就連買兇要殺死Spencer的主腦最後也跟主角們和氣收場,原來買兇殺人的原因來自一個誤會,有點兒戲但又不算太不合情理。
沒有費心思的對白,每個角色恰如其分,法國尼斯景色怡人,男主角奪目養眼,這種種元素令《殺》片成為一套不需動腦筋之作。其實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至少對別無他求的觀眾來說便得到個多小時的純娛樂了。

大腦少不免會把《殺》片歸類為水過鴨背的電影,然而再不留痕跡都也有讓人留有印象的地方。
記得片中當Jen發現Spencer的殺手身分正大發雷霆的時候,Spencer辯解說結了婚的情侶都是會對對方撒謊的,他們這麼做只是出於要保護對方而已。
在某程度上,這番話是對的,對另一半撒謊的確能保護對方,因為有些真相讓人難以接受,不知道比知道好。
然而,現在所說的是他的殺手身分,假如及早知道,至少能有心理準備,加上平時鍛鍊有數,到臨危時也不會如Jen一樣只懂得哇哇大叫幫倒忙。
有些時候,撒謊是情有可原的,但也要懂得分輕重才行。

殺手靚太唔易做》(Killers)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17日星期五

駙馬的悲哀

在熱播的TVB金裝重頭劇公主嫁到》中,其中一個章節描述到駙馬的生活表面看似風光,實際上是慘不忍睹。他們不但飽受公主對他的精神折磨,還要承受肉體上的虐待,往往被打至身上沒一寸好肉,境況非常堪虞。

公主嫁到》的朝代設定在唐代,我沒有去考究,所以不知道故事所述是否杜撰而來。
然而據資料顯示,其實自古以來「駙馬」都是一個坎坷的腳色。

根據歷史記載,秦始皇在平定天下之後每次出巡都非常高調,為了防範刺客,他想出一個主意,就是安排載有替身的副車隨行,以便他可以隨時轉車,以佈迷陣。
大家會想這些替身應該是保鏢吧,偏偏秦始皇對替身的人選非常講究,既要有皇家身分,亦不能由與皇帝血緣太相近的人充當,千挑萬選,最後決定由皇帝的女婿來擔任。
始皇帝的仇家何其多 ? 女婿當替身不就是死路一條,但拒絕的話又即時人頭落地,結果當替身又死不當替身都死。

究竟是早死好呢還是遲死好呢,對駙馬來說很難說得準,只是到了明朝,有法例規定假如公主比駙馬先死的話,除非他能再娶另一位公主,否則會被奪去駙馬之銜,並被逼返回家鄉。

常聽到現今一些男人笑話,說每個男人都希望老婆比自己先死。可是換着是古時,為了可保一生榮華富貴,相信駙馬一定希望老婆能比自己命長。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16日星期四

《接種》(Splice) - 失控

         
          看慣張牙舞爪的異形,不知觀眾會否對嫵媚的異種感興趣 ?
         
          明白明白,說《接種》(Splice)中的異形美麗吸引一定會有人舉腳反對,但大家也不能否認,與眾多異形相比她算是漂亮的一隻(見圖)。
         
          基因工程師Clive(Adrien Brody 飾)和Elsa(Sarah Polley 飾)擅於結合不同動物的基因來培育出新物種。為了突破,他們不惜踩過道德界線,把人類和動物的基因結合,並培育出一隻不但擁有人和獸的外觀特徵,還帶有人類情感觸角的異種。然而,異形畢竟也有獸性,當獸性大發時,情況變得失控,後果不堪設想。
    
          有別於把人嚇個半死的異形電影,《接種》其實與恐怖扯不上關係,有些情節還大打溫情牌和營造了浪漫氣氛,令觀眾差點沒喜歡上這隻通人性的異種。可是終究是一套關於異種的電影,當大家以為故事就這樣完結之際,結局卻給我們來一點出人意表的變態情節,讓人目瞪口呆。只不過,對於一心想看傳統異形電影的觀眾來說,這點近乎惡趣味的情節應該未必合他們的胃口。

          有人說,科學家的靈感往往來自科幻電影,那麼《接種》又能啟發出怎麼樣的意念呢 ? 光幻想已感到心寒了。

           或許在久遠之前科學界已有同類實驗,只是大部人不知道而已。不過無論實驗成功與否,希望結果不會如這電影故事一樣失控收場就好了。說到底,人類的想像力可造福人群,但一個不小心亦可以摧毀整個世界。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


p.s.  電影Splice的香港譯名是《接種》,在台灣和大陸的譯名分別叫《人工進化》和《人獸雜交》。三地的譯名只有大陸那個最點題。(哈哈)


《接種》(Splice)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13日星期一

怪口味

每當看到別人說麥皮難吃似嘔吐物的時候,我總想提出抗議、為它平反,因為麥皮是我最喜歡吃的早點之一,尤其是近這三年,我幾乎每天都在吃,沒吃那天還真有點記掛想念。  
跟麥皮同被列為人們最討厭食物的還有木瓜。
木瓜跟麥皮好像孖寶一樣,不喜歡吃麥皮的朋友一般也覺得木瓜很臭,偏偏兩者我也喜歡吃,而且更覺得木瓜香氣撲鼻。
朋友說我口味怪,自己倒不覺得,但聽多了,想着想着,不禁看出我喜好的食物之間的共通點,就是要麼外觀一坨坨,要麼口感滑潺潺。
前者的代表有被煮得過熟成稀巴爛狀態的菜蔬,後者的代表是有着黏液質感的蒓菜和羊角豆(Lady's fingers)。
但是能集齊二者特質於一身的非納豆莫屬。

其實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留意這種日本獨有的食品呢? 應該是從90年代的「金田一」電視系列開始吧。
記得那時每回看到金田一捧着一小盒東西,用筷子往裡猛攪,跟着夾起來的物體一坨坨的,顏色形態既古怪又詭異,不禁惹我好奇。
細查之下知道那是一種叫納豆的日本食品,於是立即到日本超市搜購。
回家後急不及待撕掉招紙,嘩,臭到呢,即時後悔莫及。
但花了數十塊錢買了兩盒總不能把它丟掉這麼浪費呀,最後唯有勉為其難,按照說明指示混入醬油和黃芥末攪拌一番。
納豆跟佐料混在一起臭上加臭,外觀糊糊黏黏,非常噁心,用筷子夾起卻盤着糾纏不清的納豆絲,令人非常不安。
夾一坨進口內,那種嗆喉刺鼻、非常曖昧的味道,真非筆墨能形容。
勉強吃完一盒已想敬而遠之,從此不相往還,但一共買了兩盒還剩一盒,該怎辦好呢 ?
古語有云,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所以結果決定還是由自己來受。
本着行刑的心態,鼓起勇氣,其實又不是什麼只是一盒納豆罷了。
撕開招紙,氣味撲鼻,但已習慣了所以沒第一次聞到時的震撼。
混過醬,納豆往口裡送,奇怪,原來味道又不至於很難吃。
就這樣,第一次不行,第二次覺得可以,後來多吃了數次竟演變成喜歡上這種獨有的質感和味道。

這事讓我了解到,或許我們對人對事真不能以第一觀感來定輸贏,對食物也一樣。先入為主是會讓自己錯過很多有趣的人事物,多給幾次機會其實也不會損失什麼。
當然,假如經過多番嘗試仍然無法接受的話,那就不要勉強自己了,畢竟世上還有很多更合適的人事物在等着我們的。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11日星期六

Vampire Girl vs Frankenstein Girl - 變態 vs 搞笑


不知道日本人的腦袋是否有特別的構造呢,不然,怎麼會想像出一般人無法想像的點子來 ?
漫畫情節如此,電影橋段亦然。
這套去年於日本上映名為Vampire Girl vs Frankenstein Girl的電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了。

咦 ? 吸血鬼少女大戰科學女怪人,究竟兩女會鬥出個什麼鬼來呢 ?
細看簡介後,發現這無非是一套變相兩女追一男的電影而已,只是分別在於爭男仔的二女,一個是有着一副獠牙的吸血女,而另一個是身體可隨意拆開的科學女怪人。
但請不要少虧這一點點的分別,就是因為這樣的角色設定,才讓故事可以在一個超乎想像和變態的領域上發展下去。

電影Vampire Girl vs Frankenstein Girl(台譯《吸血鬼少女大戰科學女怪人》)是改編自日本情慾女作家內田春菊同名漫畫,但在原作裡是沒有最後兩女拼個你死我活的瘋狂情節的。
執導的是兩位日本Cult片導演西村喜廣和友松直之,兩位怪雞導演合作出來的結果是負負得正還是正正得負,多說無謂,大家大可以點擊這處慢慢欣賞劇照。
嫌劇照沒看頭,那麼你一定不能錯過這個剪輯了電影片段的8分鐘精華了。
且慢,且慢,我變態,所以真得覺得精華片段沒什麼,反而覺得好好笑,但站在看不慣這類電影的觀眾立場來說,我勸還是慎入,慎入。
不甘心被人看扁 ? 那麼或許先來個易入喉的版本熱熱身,看看是否受得了。



假如連這個極度輕量版本也看得哇哇大叫的話,我勸還是算吧,勉強真的沒幸福。

從來,看這類瘋狂血腥電影着重的是變態得來有創意,劇情合理與否,特技有否穿幫,實在不用太計較。
我還沒機會看,所以也不知整體是否靠譜,但單從那短短的精華片段中看到當中有一幕關於割腕比賽的情節(仕按: 割腕是不對的啊),便意會到編者其中想借這些誇張橋段來諷刺日本社會的割脈風氣。
當然,只諷刺對社會是沒有什麼建樹的,但光憑這一點,我就不能把這電影看待為純感官沒含意的電影了。

電影好像曾經在去年的香港夏日電影節上了一場,之後也沒在香港上正場。這類片種亦休想可以在香港上正場。我知我知,要看總有很多途徑的,但是這類cult片還是看大銀幕的比較過癮。
最近得知這片會於9月24日在台北新光影城獨家放映,好此道又路經台北的朋友們就不要錯過了。


Bookmark and Share

《3D鬼洞》- 心中有鬼

光聽「鬼洞」這個電影名稱已令人毛骨悚然吧 ? 假如再加上3D視覺效果,立體鬼怪彷彿從銀幕中跳出來的模樣,豈不把觀眾嚇破膽 ? 那又未必,因為電影要表達的根本不是那回事。
在《3D鬼洞》(The Hole in 3D)中,三母子由別處遷到一個小鎮裏居住,其間小兄弟偶然在新居的地庫中發現了一個刻意隱藏的無底地洞。
哈囉,下面有人嗎 ? 當然沒有,因為地洞裏存在着的不是人。
這下子真是好奇招惹禍了,小兄弟打開地洞不單引來巨人黑影和小丑布偶的追逐纏繞,還連累了鄰居少女受到怨念很重的斷足女孩所糾纏。
為了解因由,他們明查暗訪,最終揭開了無底深淵的謎團。但要擺脫鬼怪,唯一的方法就是跳進這個無底洞內,察看這個神秘國度的箇中底蘊。至於能不能返回來,那要看主角是否能克服內心恐懼,戰勝洞中釋放出來的黑暗力量了。
電影打正3D旗號,多維影像是一定滿足到好此道的觀眾的。只是除了立體官能刺激之外還有什麼吸引之處,觀眾或許心裏有數,不會強求。至於電影所營造的氣氛尚且鬼影幢幢,但除非觀眾心中有鬼,否則那些都只是影影綽綽,不足懼怕。
就是嘛,人們對很多事情的恐懼,往往都是心理作遂,結果時常把自己嚇個半死。唯有面對和克服內心的恐懼,才能走出陰霾。
《3D鬼洞》未必有太多引人入勝的點子和橋段,唯獨表達了這些意思,總算令它挽回了一點點分數。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

《3D鬼洞》(The Hole in 3D)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我Darling係外國人》- 麵包和麵鼓湯的相處之道

有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因為雙方來自不同星球,所以走在一起便容易起爭執。
男女大不同,假如再加上本身文化有差異,這豈不是無法融洽相處 ? 
那又未必,電影《我Darling係外國人》 (My Darling is a Foreigner)就告訴我們大家縱有分別還是可以共存,就好像在同一餐飯,既可吃麵包,也可喝麵鼓湯,中西合璧的,一點衝突也沒有。

在《我》片中,因着一次機遇,漫畫師左多里認識了美國人東尼,二人沒多久便發展成情侶且住在一起。
男女拍拖最開心莫過於開始的數個月,接着大家之間的問題便會陸續浮現。
左多里和東尼也不例外,畢竟二人文化存着差異,日本人含蓄客氣,有什麼不滿也不好意思說出口,相反,美國人直率坦白,有碗話碗有碟話碟,結果雙方不體諒,加上左多里爸爸的反對,令二人關係變得緊張起來,最後全靠左多里媽媽的「麵包和麵鼓湯」論,才令她明白到若要和東尼繼續走下去,得靠互相包容和接納才行。 

《我》片走的是愛情喜劇路線,是否有共鳴,是否笑得出,很視乎觀眾有沒有同樣的遭遇。
故事情節談不上高潮迭起,橋段莫過於是戀人間為着一堆瑣碎事情嘮嘮叨叨,無病呻吟罷了,或許這樣才夠反映現實。
沒有火花的男女互動和平淡無奇的故事橋段中,最有意思就只有左多里媽媽的「麵包和麵鼓湯」論,和東尼的朋友大談老外在日本簡直被捧上天的一席話。
其次,穿插的原著漫畫和請來很多對異國配偶表白心跡也總算讓人會心微笑。    
個人覺得,一套成功的異國情緣電影是會讓觀眾有立即想結識一位別國異性的衝動,可惜《我》片並沒有撩起我這樣的衝動。
或許編者根本沒有這個意圖,而整個故事其實都只不過是想帶出「只要你真心喜歡一個人,你便會忘記那人到底是什麼國籍的」這個主題,假如只是這樣的話,《我》片總算是做得到的。


《我Darling係外國人》(My Darling is a Foreigner)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9日星期四

《別了誘情人》- 遲來的一句我愛妳


親口說出「我愛妳」有這麼難嗎?
其實並不難,只是《別了誘情人》(Sayonara Itsuka)中的東垣內豐(西島秀俊)總是吝嗇這句話,不論是對未婚妻光子(石田百合子),還是對情人沓子(中山美穗),往往等到這句話變得沒意義了,才姍姍說出口。

眾人眼中的好男人東垣內豐在跟未婚妻光子結婚之前的數個月需往曼谷工作,就在這個彌漫着濃厚東方色彩的地方邂逅了神秘美女沓子,二人一見鍾情,在沓子的挑逗下更發展成不能自拔的情慾關係。
任性讓人快樂,只是代價實在太大了,考慮到事業和前途,縱然對沓子着迷,豐最後還是忍痛中止這段不倫關係。
然而,關係的結束卻歇止不了對沓子的思念,經過廿多年的情感壓抑,在別人看來有美滿家庭和事業有成的豐,終於醒覺自己最渴望的原來是可以與沓子重頭開始。

豐與沓子之間的愛情流轉了二十五年,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去,也令一早知悉二人關係的妻子提心吊膽了二十五年。
從來,在這種關係下,妻子永遠都只能得到丈夫的「時間」,而情人卻得到了「愛」,這種不忠的故事或許刺痛了很多觀眾的神經,但從故事對白和橋段裡讓我們了解到,電影其實想借這個故事來表達人不能沒有夢想這個主題。
豐在年輕時的夢想是事業,到年老時的夢想是沓子,而沓子由始至終的夢想都是跟豐在一起,至於妻子的夢想,當然是跟丈夫白頭到老。三位演員把這種跨越二十五年的情感苦痛和爭扎發揮得淋漓盡致。
電影在宣傳上着重在飾演沓子的中山美穗那全祼床戲上,她的大膽演出固然吸引,但也不及片中既細膩又悲傷的情感打動人心。

值得一題的還有電影的日本片名"Sayonara Itsuka",把它翻譯出來就是"Goodbye,Someday"的意思。
對啊,人的確隨時隨地要有說再見的心理準備,所以有很多事情,還是趁未說再見之前早早將之完成才不會有遺憾。
跟喜歡的人說「我愛你」便是其中一項。



《別了誘情人》(Sayonara Itsuka) (台譯《再見,總有一天》)預告片 :




《別了誘情人》(Sayonara Itsuka) (台譯《再見,總有一天》)主題曲 :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5日星期日

叫床

有些事情多做了沒壞,少做了反而有機會被人抽後腿,所以我還是拿起旁邊的一張紙,大聲朗讀出那數隻紅字 :

警告 : 內容可能有點色情成份,不喜勿看,如閱讀期間感到不安,請即停止閱讀。

「妳專心一點可以嗎? 突然間拿一張紙遮着自己的面,擋着我的視線,還碎碎唸這些搞什麼鬼呀 ?」聽到我的朗讀,趴在我身上的另一半不耐煩地一手搶過那張紙,扔到地上,跟着繼續其上下移動的動作。
見他繼續一下又一下的動作,我也配合他一聲又一聲的叫着。
「我忍不住了.....」脹紅了面的另一半說。
「那你出囉.....」幹嘛跟我報告呢又。
「出什麼呀 ? 我是說,我實在忍不住要批評一下妳,哪有人這麼叫的?」
呵 ! 我都沒說出不滿,他卻先來批評我。但我壓着這句心底話,問:「那應該怎麼叫呢?」
他想了一想,突然閉起雙眼作一副陶醉狀,「最理想的當然是....高音甜中音輕低音柔,再加一點欲拒還迎feel就perfect喇。」
「吓?」我的下巴差點沒掉下來。要從聲音中突顯欲拒還迎的意思,就宛如用眼神流露出既純情又淫蕩的感覺,相信塵世間沒多少人做得到。
「當然,以妳的資質,我也不會要求妳發出神級聲音,那妳就試試高音算吧!」
我沒他好氣,便敷衍地叫了幾聲 : 「啊....啊....啊....」
另一半忽然又停了下來:「不行,太假了,聽得我那話兒也想罷工呢。」
哼!你那話兒沒勁,難道我這話兒就不想發脾氣嗎?
其實,要想我叫出真誠兼神級的聲音,該由你誘發出來的嘛,不是說叫就叫。
當然,我是不會愚蠢得把這話說出口的,傷及對方的自尊心事少,一個不小心被誤會成暗示他不行的話,招來殺身之禍事大。
氣氛變了調,為了速戰速決,我捏起喉嚨聲音,以高八度的頻率加上多聲道和逕自加了一點點和絃,叫了出來。
這下滿意沒?
「很滿意。」他那話兒告訴我。
如是者,他那話兒滿意了,我這話兒就興奮了。
那話兒硬了,這話兒便濕了 ; 那話兒脹了,這話兒便緊了 ; 那話兒一出一入了,這話兒一收一放了...
結果我感到從沒在另一半身上得到的快樂,這種快樂亦同時讓我想起另一個給過我這樣快樂的人。
突然一道氣從我的會陰湧進我的丹田,在那處打了一個轉,再衝進五臟六腑,繼而直達我的腦門,讓我迷迷糊糊地叫了出來:「Sam....」。
我竟不由自主地叫出這個名字,我暗自嚇了一大跳。
且慢,聽清楚一點,不,剛才是我跟另一半不約而同地叫出這個名字才對。
這下子,我倆如被膠水黏着一樣,僵在那裡。

啊,對喇,我忘了介紹。
我叫阿Ann,
我身邊這個現在有點老羞成怒的,叫Peter,
而Sam呢,是我們的好朋友。


Bookmark and Share

2010年9月3日星期五

《誰偷走了我的吻》- 淡忘與銘記

是誰偷走了女主角的吻?
其實是誰也沒所謂啦,因為電影的主題根本不是圍繞在這個問題上。

所有故事的開始都是由一些偶然的事情引發,在電影《誰偷走了我的吻》(Memoirs of a Teenage Amnesiac)中,直美(崛北真希 飾)卻因為偶然從樓梯摔下來頭部掛了彩,結果失掉過去四年的記憶,且開展了她失憶之後的故事。

沒有記憶的女孩要重新適應四周陌生的人事物的確讓人發愁。但失憶的好處就是可以忘記過去痛苦的片段,和讓自己徹底審視跟身邊所有人的關係。
沒了記憶的牽絆,所有感覺都是發自內心的。
因為忠於自己的感覺,令直美跟男友艾斯、好友高超和剛轉校過來的男孩子佑司(松山研一 飾)的關係大執位,是誰在她失憶之前吻過她,已不重要了,反正直美暫時也記不起來,還是把握當下的一切,和展望自己跟喜歡的人的未來更為實際。
可惜失憶不是一世,當記憶再次浮現時,也是直美要重新面對過去的時候。

《誰》片是一套青春校園片,這類電影往往有讓人重拾年輕時拍拖的甜蜜感覺,尤其是直美和佑司互吻的情節,看得人心花怒放。
或許是人漸漸成長顧慮多多,就連談個戀愛也不會是這麼直率,所以才羨慕片中男女主角的坦然。

有些人或許會認為愛情電影很幼稚,但其實《誰》片要談的是淡忘和銘記。
在電影中,失憶的直美起初很想找回記憶,但佑司卻很羨慕直美可以失憶,因為佑司有很多悲傷不堪的過去很想忘記。
忘記了的人想記起,有記憶的人卻想忘記,世事就是這麼矛盾。
只是,無論是想遺忘還是想記起,正如直美的老爸所言,人一旦上了年紀的話,所有記憶也無可避免會褪色,不單很多痛苦的事情會忘記,就算那些以為會牢記一輩子的事情也會忘得一乾二淨。
當然,我們或許還是會記住曾經愛過的人的,但那年那日的心痛感覺早已在不知不覺淡忘了。

不知人們較喜歡淡忘還是銘記呢?
我想,既然年老了是會把很多事情都忘掉的話,那倒不如趁年輕去記住一切值得記住的事情吧,比方說,記住別人的好,記住別人的美,記住別人的恩,記住別人的.......


《誰偷走了我的吻》(Memoirs of a Teenage Amnesiac)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人》- 信者失救

      
          被甚麼人出賣最慘痛?是親人還是朋友?相信對線人來說,一定是警方。

          警方跟線人的關係雖說主要建基在互信互利上,你為情報,我為金錢,雙方唇齒相依。但一旦出了狀況,到底是先破案還是先救線人,電影告訴我們在這種骨節眼上,人是絕對自私的。

          在《人》中,警察李滄東(張家輝飾)就曾為了破案,令一名線人(廖智飾)的身份曝光,最後遭人尋仇,淪為瘋子。但生活仍是要繼續,案件依然要偵破,縱有歉疚,阿東還是為了要搗破另一宗劫案,找來了細鬼(謝霆鋒飾),威逼利誘他當上線人混入悍匪集團內,藉以提供情報破案。滿以為一切就緒,卻中途出了亂子,並把細鬼推向生死邊緣。上司的壓力再次令阿東徘徊在破案與道義的交叉點上。

        《人》是一套關於信任卻又充斥出賣和背叛的警匪電影,爆破和血腥場面只是點綴,抽絲剝繭地解構角色的心路歷程才是主調。走不出自責陰霾的阿東,原來背負令他內疚一生的往事;細鬼深知警察不可信,但要扛起家庭擔子的他,為了錢又不得不相信,心情既糾結又無奈。還有一班劫匪,懷疑猜度、倒戈相向是家常便飯,信任是甚麼?別來這一套,因為大家只講金不講心。

          在現實生活中,人與人之間的互信好像愈來愈薄弱,信任別人的結果是好是壞,往往是一場賭博。

          然而不參與這場賭博,又永遠無法知道結果。只是線人跟我們不一樣,他們的賭注相當大,一旦信錯人,要賠上的是自己的性命。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

《人》(The Stool Pigeon)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