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6日星期日

《一個人的武林》(Kung Fu Jungle) : 動作場面華麗



假如用警匪推理片的角度去看《一個人的武林》,的確能挑出很多不合情理的情節。然而,以一部動作電影來看,一幕幕設計得華麗有看頭的動作場面,定必令觀眾驚喜萬分。

《一》片的故事講述夏侯武(甄子丹飾)因為在武術比賽打死人而鋃鐺入獄,期間,香港發生了接二連三的兇殺案,夏於是自動請纓協助警方引出同是武術奇才的兇手封于修(王寶強飾),接而揭開了封于修的殺人動機以及與夏之間的關係。

甄子丹這次演繹一名亦正亦邪的教頭很稱職。說他邪,因為他是一名武癡,曾控制不了自己的拳頭錯手打死人,戲中亦有他被迫至發狂邊緣的時候,而丹爺亦難得演技有所進步。至於王寶強,一向以來,他大多飾演小人物又或搞笑角色,實在想不到原來他身手不凡,打起來硬橋硬馬,非常堅揪,看得筆者目瞪口呆。自此之後,他不難成為新一代武打影星。女角方面,楊采妮佔戲頗重飾演一名負責這案件的女高級督察,但角色其實沒有甚麼發揮,其實是否她來演也沒有分別。

電影以武術跟警匪推理融合在一起,叫筆者感覺新鮮。這亦順理成章帶引電影進入幕幕動魄驚心的打鬥場面。從拳腳到兵器,由外家到內家功夫,角色對打愈打愈激烈,套路愈打愈絢麗,直至高潮的一場戲,在快速車路上,颷速的大貨車在忠奸角色的身邊擦過,加大對決難度。身兼動作導演的甄子丹亦花盡心思,打鬥舞台由馬路移師至車底,由赤手空拳至揮舞竹竿,場面緊張刺激,不落俗套。

此外,本片所帶出的哲理思想亦很有深意。從夏封二人身上,我們看到執着如過了火,便會成」。他們兩者都是武術高手,都希望成為天下第一,分別在於夏侯武最後都能放下執意。反觀封于修,他視功夫乃殺人技,必要分出勝負和生死才肯罷休。如此的一個人,活在自己痛苦的世界裡,就算功夫再厲害,執着成狂,也只是癲佬一名,最諷刺的是功夫了得,也敵不過六粒子彈。

與其說陳德森導演透過《一》片向昔日功夫片致敬,筆者覺得,這是向一班曾經為港產功夫及動作電影賣力的幕後人員致敬更加貼切,而多位電影幕後工作人員紛紛粉墨客串,可見陳導人緣極佳(我不在這裡逐一列出,因為看這電影時考考大家眼力,也是一種樂趣呢 !)
 

《一個人的武林》(Kung Fu Jungle)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4年10月20日星期一

《鼓動真我》(Whiplash) : 擊鼓大反擊


很多人嘴裡說很想獲得成功或希望達成夢想,生活卻總是好逸惡勞,結果多年下來,夢想,一直停留在「想」的階段,成功,遙遙無期。電影《鼓動真我》給了所有想達成夢想者一個很好的方向 : 要實現夢想、想成功,便需要付出比一般人更大的努力甚至犧牲所有,包括愛情。

本片講述一名渴望成為出色鼓手的男生,如何在「魔鬼」指揮的鞭策下,蛻變成長。劇情直截了當,幾乎把所有篇幅都放在男主角甚是「血腥」的練習,和與「魔鬼」指揮的心理互鬥上。

之所以稱這名指揮音樂人做「魔鬼」,因為他使用的「地獄式」激發潛能方法非常另類,除了激將法,還有各式各樣的侮辱和打擊,務求令到受訓者的自尊心蕩然無存。結果受不了他這種方法的人,離開的離開,更有不幸者自殺身亡。

天才之所以與眾不同,除了他們有着個人天賦和依靠後天努力之外,很大程度是他們擁有堅持到底和不屈不撓的異於常人的心理質素。好像男主角,受到「魔鬼」指揮重重打擊都沒有放棄,反而遇難越強。由本來因為受到欣賞而感恩,到中段的硬着頭皮不要「衰俾你睇」,至結尾「報仇式」的擊鼓大反擊……隨着「魔鬼」指揮越來越偏鋒的教導,男主角的心理都在不停地進級,使得每個故事段落都有變化。直至結局的全片高潮,男主角如何在劣勢下反敗為勝」,都是他有着強悍的性格使然。

《鼓動真我》在快速有節奏的剪接下,整部電影都有着獨特的拍子,加上劇情、拍攝、和配樂細緻考究,以及「魔鬼」指揮和男主角針鋒相對,演技出眾,導演尤其為這名「魔鬼」指揮賦予了帶點邪惡的性格,和非常極端的教學方式,使本來富有勵志色彩、信息正面和簡單的故事,增添了強而有力的壓迫感和張力,讓觀眾的血脈一直繃緊至完場。

 
《鼓動真我》(Whiplash) 預告 :
 



Bookmark and Share

2014年10月17日星期五

《點對點》(Dot 2 Dot) : 盡顯香港情懷


香港人來去匆匆,有多少人會在意香港的景物正在不知不覺間改變或消失 ? 慶幸還有黃浩然導演這些有心人,願意透過影像故事,把香港的城市細節和昔日情懷,一一為我們留住。

《點對點》的每個畫面、每句對白,盡是導演對昔日香港的感情和惋歎。惋歎,因為許多富歷史價值的角落,因為香港人急速的腳步而被受忽略。所以當導演在電影中展現了歷史古跡如維多利亞城界碑」、城市奇景如中區的石牆樹」,還有前身是街坊醫院、雜貨店、書院和酒莊的「灣仔藍屋」,我們會覺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者,可能曾經在報刊/網絡上從別人的照片看到過,陌生者,就算我們知道這些景物的存在,我們卻從沒有親眼觀賞和親手觸摸過。我們就是這樣,與很多比我們還早就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景物擦身而過,有時就算它們消失了,我們也不知曉,又或根本就不會去關心。

如此一來,戲中的重點 男主角在香港不同角落畫下的點陣圖,便多了一層意思。那些點陣圖其實已存在了八年,一直沒被市民發現,直至從內地來港工作的女主角發現這些似亂但其實有序、似污物其實有意義的牆上黑點,好奇心起,毅然把點陣圖連成一個個圖案後,市民才注意到這些塗鴉。不知導演原意是否有這種意思,但筆者看到這裡,禁不住會心微笑。的而且確,許多香港人每每要人畫公仔畫出腸,才會一窩蜂去注意和關心及了解許多事物和意思。

實在不得不讚嘆導演的創意,把我們童年時常沉迷的點線遊戲,貫穿了《點對點》的故事,把男主角的點陣圖以出謎題的方式,讓觀眾與女主角一同猜想這些零散點陣的來龍去脈,到揭盅的時候,才發現每幅被連起來的圖畫,原來都道出了該地區的一些特色。

此外,這種一問一答式的男女對話」更為電影增添了不少浪漫色彩。男主角活在自己的世界裡,以自己的方式保留回憶,卻因為女主角的好奇和細心,就算沒見過面,彼此的心卻聯繫起來。試問在繁忙的城市裡,有甚麼比起找到知音更令人愜意 ?

相比之下,導演安排了一個典型的港女角色,除了為本片提供喜劇效果外,也影射了不少香港人只關心吃喝玩樂,就算這個城市在慢慢變化也漠不關心,還借口不懂政治便對社會問題置之不理。至於男主角的Daniel表哥,以及他的示威朋友,每個角色都很鮮明,也有不同的象徵意義,任由觀眾自行對號入座。

聽導演本人說,戲中有不少情節與他和家人的經歷有關,例如故事裡提及到一九七二年發生的大丸爆炸事件,導演的姑姐便是因此而喪生。我聽到這裡不免有點心情沉重。此外,現為「灣仔藍屋」民間生活館的前身聯興酒莊,原來是導演的阿爺的,如此這樣把自己和家人的故事融入電影裡,出來的效果自然散發着濃厚的感情。

不過,導演強調男主角並非導演本人,他只不過想透過男女主角(一個本地人和一個外地人)的視界,去看今天的香港人和事。他還說這故事本來構思在九十年代,當時流行日劇,導演自然想把女主角設定為日本人,可惜一直沒有成事。直至現在,才把這個構想落實成自己第一部電影,但日本人已是一個很不合時宜的角色設定,故此便轉而改為她是國內來港的女孩子。

《點對點》除了題材特別和故事挺好看,很值得支持之外,不得不提的就是對白都幾絕核,放在今天的香港來看,好笑又傷感。
 

《點對點》(Dot 2 Dot) 預告 :
 



此外,戲中翻唱了七十年代的【冷雨】(原唱 : 錢錢)及九十年代的【早班火車】(原唱 : Beyond),都為電影生色不少。當然,新作的【點對點】主題曲音韻跳脫活潑,很配合電影的主題 :




Bookmark and Share

2014年10月12日星期日

《男孩像他》(The Way He Looks) : 簡單就是美



許多導演和編劇都偏向將人類情感複雜化,從而製造出戲劇衝突。可是,在純愛電影裡,過多繁瑣轉折的感情瓜葛,反而令觀眾忘記了角色之間的細膩情感。所以筆者總覺得簡單的愛情故事,比起千絲萬縷的多角戀更好看。好像《男孩像他》,就是給了筆者這種淡然卻不凡的感覺。

我們都年輕過、喜歡過別人,都曾如戲中男主角一樣,初次喜歡上別人時,思念對方至輾轉反側無法入睡,見到對方跟異性談笑風生,內心翻騰不是味兒;不知對方是否喜歡自己而忐忑不安,渴望對方了解自己心事而患得患失;只要聽到對方的名字便心甜,聽到對方的聲音,就會自然朝聲音方向望去……導演細膩的觸覺,對心中有情的年輕人的心思觀察入微,然後把這些點滴,萬不經意地散佈在劇情當中。

其實《男》片比普通的愛情電影多了一層深意,因為兩位小男主角的愛涉及同志情。然而,導演Daniel Ribero沒有在他們的性向大造文章 : 主角對自己的性傾向沒有煞有介事,周邊角色也沒有因為他們的同志情顯出很強烈的反應或反對,因為這一切都不是本片的主題。

導演只把同志之間的愛情、邂逅、心動、表白,自然而然地剖析,感覺上跟異性戀的沒有兩樣。觀眾透過導演的鏡頭,和一些很生活化的劇情,見證了少男少女內心的漣漪波動(戲中也有輕輕帶過少女對友情和愛情的着意和傾情),沒有歇斯底里的宣示愛情,沒有語不驚人誓不休的對白,男孩純純的對着喜歡的人一笑,女孩輕輕撫摸好友的頭髮,已傳達了最直接和真摯的情感。

此外,男主角還有另一獨特的特質,就是他是一位天生失明的人。或許有殘障的人都希望別人把自己當成是正常人來看待,所以男主角不下一次否定父母對自己的照顧,也希望到遠方當交換生,逃離父母向外飛翔。

這種希望別人不用奇異眼光看待自己的心態,正好與同志戀人的心思互相呼應。的確,如果宏觀地去看待這個世界的人,其實不分性向、不分健全還是殘障,任何人都是一個人,都可以愛人和值得被愛。

 
《男孩像他》(The Way He Looks)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4年10月10日星期五

《軍中樂園》(Paradise in Service) : 軍中真的有樂園 ?


 
《軍中樂園》有別一般戰爭電影,因為鈕承澤導演(豆導)把焦點放到一個觀眾從沒觀看過的戰線單位「八三么」。

「八三么」者,軍中樂園也。那是一處安撫士兵的地方,女的都被稱為侍應生(實際是妓女),那裡沒有戰事,只有牀上那回事。在豆導的獵奇鏡頭下,展現了軍中樂園的實際運作,從挑侍應生牌子,開始時亮紅燈到完事後熄燈,買票續票,眼花繚亂、色彩繽紛,新舊士兵得到肉體滿足,個個笑意滿盈。在那裡,妓女、士兵每天只為各種瑣事爭執,又或彼此發展出段段溫柔韻事,令觀眾差點忘了其實戰爭離這個樂園不遠。

筆者很喜歡豆導沒有把槍林彈雨的場面加進故事當中,反而間接地在人們吃喝拉睡之間,傳來炮火聲和劃過長空的戰火光芒。這比起明刀明槍講述戰爭可怖更有力。看到戲中人在炮火聲下繼續聊天吃飯吵架,臉上沒有展露懼怕之色,彷彿一切已習以為常的樣子,感覺很荒唐,卻又透着陣陣哀愁。

「軍中樂園」,軍中真的有樂園嗎 ? 沒錯,戲中人物大部份時間笑逐顏開,但在這些笑聲背後,豆導展現了一個個傷痛的故事,人人傷痕累累,面上掛着的笑容,變成了諷刺,豆導以喜寫悲,成功達至悲更悲的效果。

《軍中樂園》裡人物不少,遠離家鄉的老兵老張(陳建斌 飾)、只往錢看但身世可憐的紅牌侍應生阿嬌(陳意涵 飾)、因為抵罪來當侍應生的高傲妮妮(萬茜 飾),還有各式各樣的新舊士兵、燕瘦環肥的侍應生,展現出的軍中眾生相,全都透過新兵羅寶台(阮經天 飾)的視界聯繫在一起。
 
無論士兵還是妓女,他們來自五湖四海,各有背景和辛酸,卻因戰事同困於一個時地,承受戰爭帶來的後果 : 新兵一進入軍隊,便要簽下遺書,進入樂園工作的妓女,身體便成了別人的泄慾工具,大家都不知在遠處的家人生死,又或就算知悉鄉間愛人投入別人懷抱,也只能無奈接受。

比起豆導的其他電影,《軍中樂園》暫時是筆者最喜歡的電影。因為人情味濃,角色也描寫得相當細膩,當中尤以老張的身世和他跟阿嬌的一段戲最為吸引好看。從老張身上,看到身經百戰的人,以為比誰都看得開,卻原來心中的軟筋比誰的都要柔軟,不小心被無情截斷了,可以驅使一個人變得瘋狂。他心中的軟筋是「鄉愁」,也是讓他經過多年勞役軍營生活後,再延展人生的「希望」
 
 
《軍中樂園》(Paradise in Service)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4年10月8日星期三

《麥兜,我和我媽媽》(McDull, Me and My Mum) : 動人親子情



《麥兜故事》系列動畫是筆者最期待的動畫電影,畢竟他們所描寫的,盡是我們熟悉的香港故事(除了上一集《麥兜噹噹伴我心》有點北移),地景設置在香港大街小巷,而麥兜、麥太、校長、Miss Chan等人,更是我們熟悉又能觸動情懷的動畫角色,相當有親切感。

來到《麥兜,我和我媽媽》,導演謝立文把焦點放回到麥太身上,故事主要描寫兩母子的親子情,麥兜式笑點不少,卻多了一份動容。

電影一開來,麥兜已長大成人,更成為了一位受人愛戴的偵探Bobby Mak,導演繼而從他的萬能神勇,追塑到原來是兒時深受麥太影響所致。不難發現,導演想透過麥太來傳達父母對孩子的身教很重要這個訊息。

筆者覺得主題很好,而焦點於在麥太身上亦相當合適,因為幾集下來,觀眾已對麥太的樂觀正面個性已相當深刻,她有點煩,但卻煩得相當可愛,而今集導演對她的描寫更加細膩,更為討人歡喜和動人。

最令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麥太為了保護麥兜,不讓他失望和看到世界最殘酷一面,於是把現實包裝成較易接受的假象,例如麥太會用「上太空」來形容親人過身,而「環遊世界」的設計(不想劇透)更是有趣的神來之筆,「背後原因」真相大白時,麥太的苦心,是全片最觸動人心的一段,因為那包含了母親對兒子義無反顧的信任。

本片一如既往充斥許多本土情懷,除了「用童子手抽六合彩號碼」、「發達要扮窮」這些緊扣香港人生活的眾生相外,還有那些我們從小聽到大的「啜核」粵語,都叫筆者莞爾。

甚麼「倒瀉籮蟹」、「死蛇爛鱔」、「翻轉豬肚」,加上麥太示範了形容一個人「過身」的不同廣東話演繹,好像「瓜咗」、「拉咗柴」、「伸直咗」、「香咗」、「去咗賣鹹鴨蛋」、「釘咗蓋」、「釘咗」、「化咗灰」、「死鬼咗」,聽聽,不禁覺得,又有哪種語言比起廣東話對香港人來說更有親切感呢?


《麥兜,我和我媽媽》(McDull, Me and My Mum)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4年10月5日星期日

《失蹤罪》(Gone Girl) : 大衛芬查式婚姻



 《失蹤罪》作為一部懸疑電影,故事寫得相當出色。由男主角發現妻子失蹤,探員從種種證據證實妻子被害,繼而逐步揭發兇手是誰,觀眾都被編劇牽着鼻子走。

然而,當觀眾以為劇情會循想像的方向發展時,情節卻來了幾個大逆轉。雖然看過很多懸疑電影的觀眾可能猜到一二,但導演大衛芬查(David Fincher)卻有本事在每個逆轉裡給觀眾驚喜。從探討婚姻,到奇情中帶有黑色幽默,再來一招角色設局、拆局,加上敘事由圍繞男主角,轉到妻子的日記透露二人由相識到婚後數年的關係轉化……整部片格局的變化多采多姿。來到結局,看似沒大殺傷力,但只要加點幻想,便震懍得冷汗直冒。

婚姻到底是甚麼 ? 按大衛芬查和小說原作者Gillian Flynn的看法,可以用悲慘來形容。與其說本片剖析了夫妻感情由好變差的婚姻進程,筆者覺得,導演和作者其實在進一步示範許多人如何令敗壞了的婚姻得以保存,然後共同走下去。

說到這裡,不要誤會電影是走甚麼夫妻重修舊好的調子,因為導演反映了比重燃愛火更現實的因由。畢竟現實生活中,不少夫妻能得以走下去,之間不是因為有愛存在,而是依靠互相利用。當有利益瓜葛牽涉其中,彼此就能忍辱負重。這裡的利益不一定是指金錢這類表面東西,顧全大局也可以是其中一種。是故,有人同床異夢但可以在人前扮恩愛,表面看上去體面的璧人,內裡關係是如何爛透,外人無從窺探。

在導演和作者的眼裡,於敗壞的婚姻中,似乎男人都是那種見慣的出軌貨色,反而,不甘心的女人可以好狠,她們狠起來可以令人喪膽,尤其是聰明的女人。這類課題都叫筆者難忘。

本片在傳媒輿論上,亦來個深深諷刺,只是,傳媒輿論可以毁掉一個無辜的人人都是同情弱者這些主題不是新鮮論調,所以力度比不上探討婚姻的課題來得刻骨銘心。


《失蹤罪》(Gone Girl)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4年10月3日星期五

《黃金時代》(The Golden Era) : 苦命蕭紅


在《黃金時代》中,觀眾從不同人物口中,了解到已故女作家蕭紅的坎坷一生;然而,看這電影時,當中的時代背景亦不應忽視。從哈爾濱被俄國佔領時期,社會呈現較西方的生活習慣,其後時事作家不斷受到當時政府的打壓,到抗日戰爭,多少人顛沛流離,家人情侶各散東西……因為蕭紅的人生經歷過不同大時代,所以看得出許鞍華導演也意圖透過她,側寫她身處的社會環境變遷。

蕭紅的黃金時代,是她輝煌的創作時期,也可以是她一段又一段的傷心情史,或許"寫作"、"創作"是較為虛空的概念,難以透過影像表達出一個吸收觀眾的畫面 (不就是拍攝主角在案桌前拿起筆寫寫劃劃而已),所以《黃金時代》把焦點都投放到蕭紅的幾段情上。

從電影來看她的一生,不難發覺出現在她身邊的男人,最後總叫她失望難過,尤其在她人生重要時刻,往往棄她不顧。陸哲舜跟蕭紅私奔期間回到妻子身邊、張恩甲聽從兄長的意思休了蕭紅這名未婚妻、蕭軍要投軍拋下蕭紅、丈夫端木蕻良雖然在蕭紅病入膏肓時為她吸出濃痰,但其實他早有離意.....蕭紅不斷愛過、痛過,跟重新上路,來到最後,倦極亦看透了男女之間,只不過是一個問題結束,和另一個問題的開始罷了。

筆者認為悲傷人生也可以是一個人的黃金時代。蕭紅任性的性格,間接讓她的愛情和人生充滿荊棘,作為一名普通人,這是最慘不過了,但作為一位作家,悲情才驅使她寫出不少觸動人心的著作,構思出更有血有肉的故事人物。在她身上,正好看到人生與寫作的因果關係。

《黃金時代》跟其他傳記電影不一樣的地方,就是不同角色在不同的章節裏,會突然走到攝影機前,成了說故事的人,向觀眾訴說跟蕭紅有關的點滴,讓我們對她逐漸加深了印象。這是一種特別又有趣的手法,因為觀眾明明在隔銀幕窺看別人的故事,卻因為角色跟我們對話,他們恍若便成了我們認識的人。

當然,許鞍華這種手法也有其冒險的地方,其一,演員稍為演得用力,便更顯刻意,尤其是內地演員往往演得很"用力"。此外,因為角色突然跳出故事,觀眾或許會因為這種突如其來的抽離而無法投入,筆者的確有幾次在投入戲中感人的段落時,突然被這種手法干擾而「出戲」,實在可惜。筆者對《黃金時代》本來期望甚高,觀畢電影,有點小失望。

《黃金時代》(The Golden Era)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