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二O一三年剛好是該劇首播的三十周年,導演把這個感人故事搬上大銀幕,主要集中描寫阿信在七歲被父親賣去當家僕之後的幾年歲月。
這麼小的一個女孩便要經歷這麼多,當然悲哀。觀眾看這戲時自然會集中在阿信的遭遇上 : 她被父兄推去打工養家、打工時受盡欺凌、遇上貴人又波折重重,劇情感人肺腑,委實叫人淚流披面到完場。
不過,若然宏觀地從阿信這人物看整個故事,其實可以透視到那時代貧富懸殊之下,女性的命運也截然不同。阿信生於明治時代,男尊女卑是大勢所趨,尤其在貧窮家庭的女性如阿信、她的母親和祖母,注定人生悲慘。反觀那名富家小姐受萬千寵愛,她的母親和祖母亦氣度雍容慈祥,似乎未受男尊女卑的不平待遇影響。
作為一部讚揚女性美德的電影,男性角色必然被描寫成性格不討好,好像阿信的父兄,便窩囊沒用得讓人痛恨,就算那名救了阿信的逃兵,其性格亦帶著畏縮缺憾。有了這些有缺點的男性角色襯托,更能突出這些女性角色的個人特質。
她們每一個人都代表著不同的性格 : 阿信樂觀和刻苦耐勞、她的母親肯自我犠牲、加賀屋的老奶奶開明、富家女孩知錯能改,甚至那名對阿信百般欺凌的女僕,最後也表現出悔意。戲中各個女性角色身份背景不一樣,匯聚一起,卻彰顯出古代女性的各種美德。
《阿信的故事》(Oshin) 預告片 :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