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5月17日星期一

《維多利亞壹號》- 一個偏執狂的故事

在我於觀賞《維多利亞壹號》(Dream Home)期間打了第一個呵欠之後,我開始懷疑「嚇暈老外」之類的新聞都只不過是宣傳技倆。
當然,嚇暈老外卻沒嚇暈我的原因有二,其一可能是因為我看的版本是經過刪剪,所以驚嚇度已減弱。然而,在重閱港版《維多利亞壹號》到底被閹割了多少一文後,發覺被刪剪的鏡頭於我也不算什麼,是故,我更相信我覺得《維》片未如外間說得那麼血腥殘暴,是因為我已變得麻木不仁。

其實變得麻木不仁的還有片中女主角鄭麗嫦(何超儀飾)。她因為一些童年情意結,長大後千辛萬苦儲了一筆錢,排除萬難,正要買入一間面向維多利亞海景的心頭好單位之際,卻因業主反價不賣而交易告吹。
這打擊真的不是開玩笑,因為這已足以令她恨下心腸,在一夜間於屬意單位的大廈裡大開殺戒,造成多宗嚴重命案,且位位死狀恐怖。
開心了吧? 大廈忽然變成兇廈,樓價自然即時插水,而麗嫦因此亦能如願以償,更以低於市價買入心儀單位。只不過很多時候一些東西讓你得到了也未必是好事, 而電影在最後的劇情舖陳則隱喻了「勉強沒幸福」這個傳統智慧。

其實「勉強沒幸福」也可以用來形容何超儀在電影中的表現。
《維多利亞壹號》是何超儀自己投資且身兼監製和女主角的電影。過往也有很多自己投資捧自己當主角的例子,但成功的好像沒幾個,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假如有當主角的條件的話(不論是演技還是市場),是根本不用自己捧自己的。
何超儀唸對白向來給我很不自然的感覺,這次也不例外。她演出殺人部份是可以的,但是當片中描述她是一名要為生活和置業奔忙的OL時,不知是否受到她現實生活中的背景影響,我覺得真的很沒說服力。
至於其他演員,戲份皆不多,年青那幾名最主要是要作垂死掙扎裝,而幾名老戲骨如鮑起靜、徐少強和盧海鵬,戲份就比較生活化。

電影打正旗號以血腥暴力對社會作控訴,是故血腥暴力鏡頭是一定少不了。
好像片中的一場大屠殺,套用當中角色的一句對白「乜搞到咁大鑊呀?」,可惜的是,場面是玩味創意十足但卻不符合現實,而有些設計過於刻意更令我失笑。唯一就只有第一場女主角殺保安員(王青飾)的「熱身」戲,真實感加上王青的演技,真讓我起了雞皮疙瘩。

至於對控訴社會方面,電影明顯地集中在女主角童年經歷地產商以齷齪手段逼遷收樓、政府助紂為虐、長大後置業困難和遇上業主反價買樓不成這幾個地方上。
編劇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但整個劇情出來的效果卻讓我感到只不過是女主角偏執成狂而遷怒於一眾無辜者的故事。
為什麼一定要買面海的 ? 為什麼面海的也一定要向着維多利亞海 ? 為什麼一定要這座大廈的單位 ? 為什麼一定要這個單位 ? 又為什麼一定要在這個時間買 ?
就算有再多的情意結也好,選擇亦可以很多,但凡執着於特定的某時某刻在某處跟某人幹某事買某物件,就只有一生痛苦。

《維多利亞壹號》是彭浩翔執導的電影,當中有幾場戲很有他向來的風格,好像女主角與同事「打邊爐」(圍着垃圾桶抽煙)一場就很有《志明與春嬌》的感覺。

據說電影中有很多血腥和殘暴鏡頭都是何超儀和老公陳子聰構想了然後要加進戲裡的,彭導本身是不大同意的,而且聽聞他們在拍攝期間和在剪片上看法分歧而鬧意見。
當然這些都只是道聽途說的事情而已,但若然屬實的話,二人應該是難於再有合作機會的了。

從來作為投資人的很少會管或參與一套電影的拍攝工作,作為一名監製因為起了QC的作用,所以必須要非常有經驗,作為導演的是一套電影的領導,什麼也要管包括演員,至於演員嘛,就當然要聽取導演的指示。
何超儀身兼投資人、監製和演員的身份,卻另請彭浩翔來當導演,這麼難於磨合的關係,就連我這名觀眾也有這種感覺,導演自己又怎會不這麼想 ?



《維多利亞壹號》預告片 :

6 則留言:

瘋膏 說...

都知不會太好看, 我還是等出碟, 想看未刪剪的版本。

說...

瘋go : 我覺得此片跟預期有距離, 或許是因為我的預期太高吧. 等出碟先看也是件好事, 好像我, 已看過電影版, 因為有點失望, 所以當它出碟時, 就算有未看過的鏡頭, 也都不想把整套電影再看多一遍了.

瘋膏 說...
此留言已被作者移除。
瘋膏 說...

又唔係好好睇, 妳咪鬼再睇嘞, 盞浪費妳d時間, 睇過另一套然後出扑啦。:p

我好明顯有私心。嘿嘿。

袁健健 說...

真係有點失望,
頭段還可以,去到中段麻木繼而胡鬧失衡~

說...

瘋go : 我唔會睇啦, 因為睇多次就會覺得悶tim啦.

件健 : 我覺得如果係彭導一手一腳既製作應該唔會搞成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