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星期一

《禮儀師之真假殺人事件》(Bernie)︰「塘邊鶴」眾生相




《禮儀師之真假殺人事件》是一部題材特別的影片。戲中的禮儀師賓尼心地善良、盡忠職守,是超級大好人。這名受街坊愛戴、前途無限的人物,竟然牽涉入一宗謀殺案中。他到底有沒有罪,我不會在此披露,但是電影耐人尋味之處,在於導演加重了那班街坊鄰里的戲份和影響力。

俗語「塘邊鶴」,是指那些對各種大小事都喜歡指指點點、胡亂加入想法的沒相干人士。但凡發生哄動全城的事端,我們都見盡旁人的嘴臉,有的尖酸刻薄,有的一副專家口吻,有的說得如親歷其境一樣。

電影花了不少篇幅在這班街坊「塘邊鶴」身上。除了劇情刻劃出賓尼如何人見人愛之外,從一個個左鄰右里口中,亦凸顯出賓尼的人緣極佳。相反,受害人被批評得體無完膚、惡名昭彰。如此手法,加強了主角在觀眾心中的形象,到出事之後,讓觀眾不禁反思自問,到底自己會否如街坊一樣偏幫賓尼。

好人做錯事乃情有可原,應網開一面,而壞人就算枉死,也是死有餘辜。這大概是許多人的想法。姑勿論對錯,這反映了一個人給別人的印象有多重要。奈何在現實生活裏,許多所謂的好人都是假象,久而久之,真誠美意常被視作有所圖謀。

大家常覺得好人只存活於電影中,可是當了解到這電影乃改編自真人真事之後,或許會驚覺原來絕頂好人,其實真的存在現實世界裏。

為要忠於現實版的賓尼,導演找來了積伯克來演繹這名大好人。以他胖得可愛的身形,又幾貼近好人的形象。加上其有趣生動的演繹,還有莎莉麥蓮飾演的瑪芝太太,人見人憎得來又不失喜感,以及那班街坊有趣的批評妄語,觀影過程甚是歡愉。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禮儀師之真假殺人事件》(Bernie)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電影短評 : 《轟天猛將 2》(The Expendables 2)




八九十年代電影英雄聚首一堂,禁不住慨嘆他們都老了,動作慢了,體型笨重了。難得他們依然願意在戲中埋身肉搏,也肯在戲中自嘲一番,如此自知之明,是討喜的。

劇情無甚驚喜,全都是意料之內,史泰龍和尚格雲頓對打的一場,更是找戲來做;場面都是密集式爆破和動作,合乎近年流行的打機式劇情。

想看場面,有,想看故事,無。

另外,這次找來內地女演員余男擔當其中吃重角色。一向以來,我都很喜歡看她演的戲,但是她在這戲中(英文是流利的)完全發揮不了她的好演技,表情單一,與其他演員間欠火花,觀感打了很大折扣。


《轟天猛將 2》(The Expendables 2)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9月14日星期五

電影短評 : 《墮落迷城》(Cosmopolis)



從男主角與不同角色的互動;從經濟、投資、婚姻、哲學、藝術、健康、性、科學、時間、金錢,到一些奇怪想法的話題轉換;從車窗外途人熙來攘往到示威暴亂….看得出編者希望本片涉獵廣泛題材,也反映出編者對社會諸多的不滿和控訴。

男主角乃城中年青富商,他不顧一切多番堅持,要坐轎車由城的一方到另一方九反之地剪頭髮,這個設定已顯出角色之瘋狂任性、自以為是和招搖過市。導演以很多類似的細節,以及其他角色與男主角的互動,拱托出男主角的個性和背景,是不俗的手法。

 不過,整部電影大部份時間都集中在車廂裏,就算男主角偶爾下車吃飯和做愛,也難改畫面給人單一之感。
本片是以對白推進劇情,這類電影的台詞要麼很精警給人當頭棒喝,要麼風趣幽默令人捧腹,否則很難吸引觀眾的注意力直至結尾。
 
惟這戲有些台詞都似是而非,劇情也有不少令人感莫名其妙的地方,實在很難投入其中。那就唯有靠羅拔仔養養眼了。
 
 
《墮落迷城》(Cosmopolis)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9月13日星期四

電影短評 :《生化危機之滅絕真相》(Resident Evil : Retribution 3D)


 


其實開端是吸引的。

承接著上一集的結尾,今集的開首總結了過去四集的前因後果。來到這部第五集,生化異能人愛麗絲繼續對抗研發和散播T病毒的「遮天」公司。

本集除了喪屍之外,也加入了異形、複製人、植入記憶等等元素。元素的確不少,但沒有一個吸引可觀的故事支撐推進,重點反而落在一場又一場的格鬥場面。

如果有心思設計,格鬥場面也可以是賞心悅目的。可惜這片採取了近年不少荷里活電影常用的「打戲過關」式手法,在薄弱的劇情下,令人恍若打了九十多分鐘的電玩一樣。

若然對這類片種有興趣的話,只需要帶備眼球進場就可以了。


《生化危機之滅絕真相》(Resident Evil : Retribution 3D)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9月10日星期一

《消失的子彈》(The Bullet Vanishes) - 誰是兇手不重要



假如推理電影的故事背景設定在現代,所有殺人罪證都逃不過科學鑒定的一環,劇情早就難於編下去了。

《消》片的導演羅志良很聰明地選擇了一九二四年左右作為時代背景,在這個基因鑒定還沒開展的年代,把角色置身一個虛構城市的兵工廠內,兇殺案接二連三發生,殺人的證據——子彈,卻消失得無影無蹤,為劇情佈下了懸念。

官商勾結、貪污腐敗充斥電影脈絡,導演的意圖都幾明顯。就算一開始的上吊戲,也讓人有無限聯想。不過,若然單純地看這部電影,情節環環緊扣,緊張劇情過後,以情感互動紓緩情緒,節奏拿捏得張弛得宜。此外,結局的扭橋,似是強行來個反轉,但只要細心回顧,其實早在角色的台詞、眉頭眼額和後段的那場槍戰戲有所伏線。

導演很懂得電影語言,以畫面多於台詞交代戲情,泰迪羅賓的配樂,亦豐盛了劇情感覺。還有我很喜歡其中一段黑白默片,既有趣又精采。此外,真意想不到劉青雲和謝霆鋒初次合作已是非常合拍。惟獨是中段男女主角的一段牀戲,破壞了整體氣氛。

因為整體觀影感覺良好,所以就算故事有不少邏輯謬誤,就算有不少神探福爾摩斯系列電影的影子,也很容易被人接受。

看這戲時,不期然會猜測誰是兇手。其實誰是兇手不重要,反而子彈殺人之後為何會消失才令人意料之外。戲末強加入申張公義為主題,但因為劇情沒有在公義上做文章,就算角色口口聲聲說是為了公義,也無法感受到那份正義感,只覺得那是一個藉口。反而戲裏強調「沒有完美的犯罪,只有變壞了的好人」,卻令人再三回味。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請大家看了電影才看以下我的想法 :

1. 偶然在網上看到有電影界人士說看過這戲的第二版劇本,其結局是小雲雀最後跟了松東路,看看他是否一生不會犯錯。我其實更喜歡這個結局的。
2. 我也明白郭追與小雲雀的牀戲是要表達他們的交情非淺,但我希望導演以另一種手法去表達這一點,現在用牀戲,跟整體的調子不協調。
3. 戲中有兩段男女感情,小雲雀和郭追的一段說得很白,松東路和馬夫人的一段比較含蓄多了,編劇花在松馬那一段的心思也較多。沒有明說出來,只以台詞暗示他們曾有過一段關係,我真的很喜歡這個手法。
4. 聽到一些看過電影的朋友說,結局的扭橋沒有鋪墊,有點突兀。我想說其實是有鋪墊過的(不想劇透,所以不開名) : 好像X叫Y離開,由他繼續查下去 ; 又或是X和Z都是神槍手,但是槍戰時,一個打對方的頭,一個打對方的手臂,這個鋪墊,其實顯示了X和Z是有關係的 : 打對方的頭的人想滅口,打對方的手臂的人沒有要致對方死地的意圖。
5. 驗屍官驗了這麼多次,也找不出"消失的子彈"的秘密,而松東路卻輕易發現了,驗屍官要麼不夠專業,要麼就是被人買通了。


《消失的子彈》(The Bullet Vanishes)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9月9日星期日

《末日倒數緣結時》(Seeking a Friend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 - 當末日到來你會想起誰




看這部電影令人不其然想到一個問題︰假如距離世界末日只剩二十一天,自己會幹甚麼?《末》片建基於這個主題,通過男女主角找尋初戀情人和回到親人身邊期間的遭遇,帶出了不同人如何度過這餘下光陰。

日子無多所以要珍惜所有,是很多同類電影所傳達的訊息。這片有別於一般末日電影,因為導演摒棄了那些能吸引票房的地動山搖大場面,反而進一步描寫人性。

原來許多人性特質,如寬恕、坦誠和慷慨,要來到末日才會發揮出來;原來人要到末日才覺得自由和解脫;原來要到末日才能人人平等,各國才會平息敵對關係,男女才會終止兩性戰爭。平日愛得偷偷摸摸,真情埋藏於心底裏,要依靠時日無多來給予勇氣去敢愛敢恨,其實是相當可悲的。

犯法或是自殺,享受末日性愛還是認清心中最愛……末日看似給予了藉口,但其實因為末日將至,迫使人們思考人生中覺得最重要的人和事物。導演設定了這個思考期為二十一日,不多不少,足夠角色找尋最後的人生目標,但又不夠時間去慢慢享受。觀看至此,即被當頭棒喝,對,這些最重要的人和事物,平日就該要想好了,不,其實平日就應該好好實踐。

本片不會太過煽情傷感,全賴導演營造出輕鬆的氛圍。但導演特別的換場技巧卻是殘忍的,因為觀眾前一刻還在感受男女主角有趣的互動,卻被突如其來的烽煙暴亂所嚇倒;上一秒男主角還在思忖何去何從,下一秒被提早了結生命者喚醒。浪漫之後見無奈,希望之後是絕望,每個章節如此不斷變調,觀影心情起伏於段落之間。

惟中段節奏沉寂拖沓,很配合戲中人那等死的感覺。慶幸末段重拾電影追看性,並與男女主角一起面對末日一刻。那一幕就算沒有天塌地陷,也能感受到末日逼近的壓迫力。好可怕!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末日倒數緣結時》(Seeking a Friend for the End of the World)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9月6日星期四

電影短評 : 《盜賊門》(The Thieves)


 

以為是簡單的群盜電影,卻發現原來故事講述盜亦有盜亦有盜亦有盜亦有…..。看得出導演希望給觀眾峰迴路轉的劇情,以及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意料之外,所以加大力度著墨於角色間的瓜葛與各人懷著的鬼胎裏。

一幕接一幕的扭六壬無疑給我不間斷的意料之外,也增添了故事的娛樂性,但過多的扭橋,顯得太過刻意突兀。   

人物雖多,但個個性格鮮明,讓人留下深刻印像(除了曾國祥的角色),而每位演員亦有型有格,畫面賞心悅目。

但因為故事篇幅都往角色的背景裏鑽探,盜竊情節淪為次要,盜寶一幕更顯得笨拙(例如犯案時竟留下處處指紋),真有負角色乃盜竊專家的設定。

集體犯案不團結目標不一,便注定出亂子;出賣、利用、陰謀裏有真相這類故事不算新鮮。不過,全片勝在夠熱鬧節奏明快,實為一部娛樂性豐富的群星商業電影。故此,細節就不必太考究了。


《盜賊門》(The Thieves)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9月4日星期二

《閃亮人生》(Intouchables) : 戲裏戲外皆真心



在許多人的心目中,僕人是低下的,主僕間必須分尊卑。然而,在《閃亮人生》中的主僕關係,則打破了人們慣常的看法,除了建立深厚感情之外,作為下屬的護理員更可以在殘障富翁面前肆無忌憚地坦率直言,而富翁卻笑笑臉甚表欣賞的樣子。這全因為有別一般阿諛奉承的面孔,這名護理員不拍他馬屁,不在意他的殘缺,完全當他如正常人一樣,所以更能交心。

電影給人的感覺是真誠的。故事改編自真人真事,現實中全身癱瘓的富翁與出身貧窮又剛出獄的護理員之間情誼深厚,他們心中不存在任何歧視嫌棄或是自卑,反而能做回自己,也真心希望對方活得更好。電影建基於他們真摯的情感,再經編導添加幾許豪邁奔放,令彼此間的互動自然好看。

社會充斥著種種階級觀念,現實的價值對比,無可避免地延伸至戲裏,如白人與黑人、富有與貧窮、豪宅與貧民區……尤其是白人富翁的各樣條件都給黑人護理員比下去。然而,前者因為一次跳傘活動令到全身癱瘓,沒有自理能力,就連最私人的事情也要假手於人,這似是上天給他開的玩笑,讓他由高高在上,跌入凡間。相反,被一些人視為低下的黑人釋囚卻能活動自如。

雖然角色的背景乃真有其事,但編導把握了這部份,拉近貧富距離,平衡了本來強烈的階級分別,帶出了人人皆平等的訊息,也傳達了釋囚、殘障、下人、貧者……這些很容易被人嫌棄的社會角色,其實他們最需要的是一份「尊重」。

本片的劇情不是高潮迭起的類別,而是憑著兩名性格真摰可愛的人物,加上兩位出色的演員,帶起了整部電影的氣氛和推進劇情,讓觀眾深深被二人的情誼所打動。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閃亮人生》(Intouchables)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

2012年9月3日星期一

香港電影歌曲無復當年勇

(《天若有情》的同名主題曲,現在再聽依然覺得悅耳動人)
 
 
        出生於八十年代或之前而又跟香港電影一起成長的觀眾,應該都意識到現今香港電影或是中港合拍片的歌曲相對從前的金曲而言,真是遜色多了。

讓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七十年代至二千年初的電影歌曲不知幾凡,如《點指兵兵》的同名主題曲、《陰陽錯》的主題曲《幻影》、《胡越的故事》的插曲《這是愛》、《晚九朝五》的插曲《》、《金枝玉葉》的主題曲《》等。這些歌曲調幽美動人,聽後刻骨銘心,就算相隔多年再次重溫,都會勾起腦海中熟悉的旋律。

試問近年有多少首香港電影歌曲能如當年的歌曲一樣膾炙人口、歷久常新 ? 不是說完全沒有,但與從前相比,無論數目和受歡迎程度都是差天共地。

 (這是1982年上映的電影《彩雲曲》的同名主題曲。
電影片段中,可見到當年仍未上位的劉德華當跑龍套的角色)
       

受歡迎程度今非昔比

        四大電台每年都會舉辦年度歌曲頒獎典禮。歌曲如能獲得殊榮,代表其廣受大眾歡迎。
 
就以較為歷史悠久,由香港電台所舉辦的【十大中文金曲頒奬音樂會】為例,在八九十年代中,不時有香港電影歌曲擠身年度十大之中,如《摩登保鑣》的插曲《印象(第四屆)、《英雄本色》的主題曲《當年情(第九屆)、《古惑仔》的主題曲《友情歲月(第十九屆)等。能在每年數以百計的歌曲中脫穎而出,實力毋庸置疑。

此外,在第七屆的十大金曲中,電影歌曲更佔了四首之多,分別是《少女日記》的主題曲《偶遇》、《搭錯車》的主題曲《酒矸倘賣嘸》、《君子好逑》的主題曲《愛的根源》以及《似水流年》的同名主題曲,盛況一時無兩。

貴為香港電影歌曲,始終從【香港電影金像獎】摘下奬項才叫實至名歸。重溫八十年代至二千年初的最佳電影歌曲(*)候選名單,除了得奬歌曲赫赫有名之外,其餘的候選歌曲也是大眾耳熟能詳的。這說明了當年的電影歌曲首首經典,競爭之激烈可想而知。(* 在第十五屆開始改為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奬)

然而,從二千年中旬開始,最佳電影歌曲的候選名單中,除了一兩首較為人熟悉外,其餘作品不是名不經傳就是聞所未聞。另外,自從《無間道》的同名主題曲獲得二零零三年第二十六屆十大中文金曲奬之後,電影歌曲已絕跡該頒奬禮。

電影歌曲由廣受大眾歡迎變成現今的不被重視,其成因著實不少。

 (1990年上映的電影《一咬OK》,主題曲《似夢迷離》由身兼男主角的林子祥作曲,
作詞乃近年再次執的著名填詞人潘源良)


電影數目直接影響歌曲產量

電影歌曲是電影衍生出來的產物,電影歌曲的年產量跟上映的電影數目有直接關係。

在八十到九十年代末,資金氾濫促使電影數目急速上升,也令濫拍情況日益嚴重。由二千年開始惡果逐一浮現,最明顯莫過於票房收入的差別。

統計九一至九九年的年度十大最高票房電影(共九十部),三四千萬元收入的比比皆是,少於一千萬元票房的僅是八部而已。可是從二千年開始,香港電影的票房不斷下滑,直至近年,在本港市場能有千萬票房的已叫成績彪炳,然而除去上升的票價(現票價為平均六十港元),入場人次其實是有減無增。

電影與電影歌曲有著不可分割的協同效應,電影受大眾愛戴,電影歌曲自然深入民心。最佳例子莫過於九十年代鄭伊健憑著主演一系列《古惑仔》電影而走紅,他主唱的電影主題曲更令他紅遍樂壇,除了成為一九九六年唱片銷量最高的歌手外,他的電影歌曲至今仍廣受八九十後的觀眾推崇。另外,在二OOO年上映的《孤男寡女》喜獲三千五百萬元的票房佳績,連帶電影主題曲《感情線上》也在該年的十大中文金曲中取得【全球華人至尊金曲】大奬。

相反,近年的大部份電影未能掀起熱話,票房不濟,投資方認為無利可圖,紛紛撤出香港電影市場。在惡性循環下,上映的香港電影由九十年代數以百部計,到近幾年平均每年才五十部左右。電影數目大減,令電影歌曲首當其衝成為了緊縮成本的犠牲品。

 (1995年上映的《西遊記之仙履奇緣》,
其主題曲 《一生所愛》由盧冠廷包辦了曲詞和主唱)


幕前幕後班底難媲美

電影減產只能促使電影歌曲數目急速下降,歌曲受歡迎與否,始終關乎其內涵和質素。

在七十到九十年代,殿堂級譜曲作詞人濟濟一堂。顧家輝、黎小田、許冠傑、林敏怡、泰廸羅賓、盧冠廷等所譜的歌曲旋律綺麗;黃霑、鄭國江、黎彼得、林振強、林敏聰、潘源良、盧國沾等作的詞扣人心弦。人才輩出,好歌如雨後春筍,撫慰大眾的心靈。

此外,八九十年代亦是唱片業最輝煌的年代,如許冠傑、林子祥、譚詠麟、陳百強、張國榮、梅艷芳、葉蒨文等有實力的天皇巨星相繼誕生,電影公司希望憑藉他們的人氣推動電影票房,紛紛為歌星開戲,也為他們度身訂造電影歌曲。曲、詞、唱皆上乘,加上電影業興旺,自然帶動電影歌曲的流行。

可是隨着香港唱片和電影市場逐漸萎縮、如張國榮、梅艷芳這些歌而優則演的天王級歌手的殞落,還有優秀的幕前幕後班底逐一退下陣線,而後起幕後之秀如王苑之、恭碩良等雖然努力,但與前輩級曲詞人仍相差一段距離,始終未能令電影歌曲回復當年的風采。

其實娛樂及電影公司也曾竭力改變這種情況,好像透過音樂和電影的協同效應速鎖旗下歌手及歌曲,但似乎不太成功。樂壇巨星如陳迅奕、陳慧琳、容祖兒等成不了票房保證,近年由歌手轉戰影壇的陳偉霆、江若林,又或是歌影視三棲的林峰都未成氣候,剩下劉德華、鄭秀文、楊千嬅這些巨星級人馬留守歌影兩棲。可是他們的電影年產量只是一到兩部,其票房也不太穩定,未能提振他們主唱的電影歌曲的受歡迎指數。好像鄭秀文為電影《高海拔之戀 2》主唱的《Do Re Me》其實悅耳耐聽,可惜因為電影票房不理想,歌曲也紅不起來。

 (2003年上映的《向左走向右走》,其主題曲是由梁詠琪主唱的《兩個人的幸運》,
不過似乎更多人喜歡由孫燕姿主唱的插曲《遇見》。)
 

歌曲與劇情相輔相成

電影歌曲不能掀起潮流,除以上所述外,電影結構的改變也是原因之一。

在七十到九十年代的電影中,導演非常喜歡以電影歌曲配合劇情,或是描繪角色的心理起伏。好像在《星際鈍胎》中,女主角因為與外星人接觸而成為搶手的性感女星,其時主題曲《百金升降機》音韻躍動,以帶出她身價颷升和心花怒放的喜悅;在《笑傲江湖》中,曲洋和劉正風兩位武俠前輩一見如故並即興奏出《滄海一聲笑》一曲,以表達他們笑看雲風的內心豁達;還有在《倩女幽魂》中,女鬼聶小倩與寧采臣相戀,《黎明不要來》便是她最佳的心境寫照。

這類手法除了輕易牽動觀眾情緒,代入了主角的心態外,也令觀眾對電影歌曲的印象更為深刻。雖然近年也有導演使用這種手法,但一般都會被取笑不合時宜,所以已鮮有把歌曲融入劇情中的做法。現今的電影歌曲都是影片完結後,字幕徐徐升起時才播出,這時許多觀眾都已離場,就算歌曲再動聽,亦無緣留意或欣賞。

(我很喜歡的2011年上映的《不再讓你孤單》,
其插曲《錯過了地址》由王菀之包辦了曲詞和主唱又有多少人聽過呢 ?
反而由陳昇主唱的《不再讓你孤單》同名主題曲就更為膾炙人口。
但後者一開始不是為電影而作的,而是早在1994年已非常流行。 ) 
 

結論

        香港電影歌曲演變成今天的局面,是由很多環境因素和人事變遷所造成的。假如希望回復當年的輝煌光景,除了兼備了曲、詞、唱的質素外,電影公司在宣傳歌曲方面的取態亦很是重要。不然一首音樂佳作,便隨著電影落畫而消聲匿跡。久而久之,電影音樂創作人有感不是味兒,便不會再花盡心思為電影譜出繞樑音韻和觸動人心的歌詞了。
 
(刊於8月號第262期紫荊雜誌)

後話 :

假若一口咬定近年沒有好聽的電影歌曲是不公平的。至少今年上映的賣座電影《春嬌與志明》,其由曲婉婷主唱的主題曲Drenched能讓人一聽再聽。



 
  Bookmark and Share

《痞子英雄之全面開戰》(Black and White) : 目不暇給




無可否認,導演蔡岳勳真的很懂得炮製戲劇元素,不停為《痞》片製造角色和情節上的對立與衝突,令劇情此起彼落,毫無冷場。

觀眾以為主角逢凶化吉,原來他要面對更嚴峻的局面,當大家以為角色是跑龍套之流,卻發現此人不但壞得透徹,更是事件的幕後主腦。陰謀中見陰謀,利用不成反被人利用,還有結局的扭橋,以及連連槍戰爆破,各式各樣的炮火武器橫掃陸空交通,場面交足功課。

編導亦好像以折騰主角身體為樂趣,不斷加進驚險場面,要他每場戲都跌打損傷,不給他任何喘息機會。趙又廷飾演警察吳英雄夠拼搏,王渤飾演小混混徐達夫亦入型入格,充滿喜感,兩位女主角楊穎和關穎雖沒太大發揮,但秀色可餐。作為一部警匪動作片,《痞》片可謂娛樂性十足。

電影應有盡有,唯獨角色間欠缺一點情感交流。男女角色邂逅相遇一幕起兩幕止,難萌生任何感情,主線落在警察與小混混亦敵亦友的關係上。奈何二人的情誼剛醞釀便曲終人散,實在可惜。

其實劇情也常見於許多荷里活電影中。故事講述幾幫人因著不同理由,誓要搶到一個內藏重要東西的箱子,繼而拼過你死我活。

如此劇情雖然典型,但我還是喜歡故事傳達出的訊息:人們起初因為一個善意單純又不害人的理由進行計劃,豈料最後竟發展成難以收拾的結果。正如小混混徐達夫是為了女人,也正如戲中的新型武器,當初研發時是為造福人類,怎會料到落入壞份子手上用來害人?世界變得難以想像的複雜,或許真如歹角臨死時吼道:世界才不是我們想的那個樣子。


 (刊於頭條日報《光影塵尖》專欄[揭頁版][網絡版])


《痞子英雄之全面開戰》(Black and White) 預告片 :



 
  Bookmark and Share